王劲哉的128师抗日功勋是少有人能比的。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比较一下: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一战,国军29万战士,伤亡5万,歼灭日军10000余人(日方的统计数据为伤亡人数11984人),俘虏日军近千人。
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关于消灭日军的数据,杨成武将军在《为了平型关的胜利》中写道:(9月25日)下午4时,林彪、聂荣臻发来电报:师主力歼灭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你们独立团已胜利完成了打援任务。
王劲哉在洪湖陶家坝与日军一战,据当时在湖北老河口的《战报》写道:“据实际核对数,日军死尸1405具。”而128师死亡人数为407人。
128师在沔阳队伍最壮大的时候,规模是9旅18团,约3万人。参加陶家坝战斗的部队,其实只有大部分,古鼎新、潘尚武两个旅的人马没有参战。其中原因,是王劲哉对这2个旅不放心。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王劲哉陶家坝一战的战绩,的确可以与一些大军团作战的战绩相媲美。
王劲哉除了纪律严明、士兵素养了得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王劲哉对政治思想工作极其重视。这种重视,严苛到近乎残酷,这是众所周知的。
那么,这样一支队伍,必然少不了一个能够完全贯穿王劲哉意志的军中秘书。128师中确有一位能与之匹配的秘书。这位秘书,名叫鲁方武。
128师既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训令、训条,也有文风大众化的口号。
对于部队,王劲哉还没有来到沔阳的时候,在咸宁就制定了十杀令:
临阵脱逃者杀;
违抗命令者杀;
偷盗抢夺者杀;
泄密通敌者杀;
奸淫妇女者杀;
吸食鸦片者杀;
聚众赌博者杀;
不讲良心者杀;
不孝不忠者杀。
军令简单明了,涵盖范围大,震慑性极强。
那时,一个听着让人心惊而又在老百姓中很流行的词,叫“戳”。无论军人、百姓,执行王劲哉的诛杀令,都得用刺刀戳。戳成为常事,可见执行力度之大。
无论军队,还是老百姓,王劲哉还制定了十训条:
重良心
尚道德
明大义
尽职守
爱团体
信命令
知待遇
要效忠
亲人民
卫国家
这种凝练的语言,看似简单,其实很见提炼功夫,很好地体现了王劲哉的的个人意志,也起到了聚拢人心、树立信仰、明确方向的作用。
还有要求老百姓都能背诵的手令:
一要求:要求每个人都积极地为抗日出力,不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进忠:自己进步、人群进步、团体进步、国家进步,忠于自己、忠于职守、忠于集体和国家。
三项:爱国、良心、勤苦;三绝对:绝对服从命令、绝对与日寇拼命、绝对遵守纪律。
四字:勤、俭、公、忠。
五到: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这些手令,不仅是经常在路口设卡要求人人能背,还贯穿到学校教育中去。中小学的主要教材,就涵盖了这些内容。
另外,一些大众化、语言铿锵有力的口号也很有特点:
我是良心人,良心人是我!
誓死不当亡国奴,穷死不当伪军!
不抗丁,不抗哨,做驯服百姓!
营私舞弊的人是我们的敌人!
吃饭不做事的人是国家的罪人!
绝对能打胜仗,绝对能打敌人!
抗战能生弗能死!
偷生不生,怕死必死!
从决战中求生,战死犹生,生须伟大!
绝对绝对听师长的话,绝对服从师长的命令!
……
这些在部队和百姓中广为流传的训令、训条、手令、口号,体现的是王劲哉建立自己独立王国的坚定意志和严格的管理手段。
虽然容易流于滥杀无辜,可是在那种战乱时期,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王劲哉在江汉平原地区驻扎了5年。这5年,到处是一片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
128师设立有8大处: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军械处、军法处、军医处、政训处、秘书处。
作为秘书,鲁方武既要负责政治宣传,也要负责文书起草。
陶家坝大捷后,王劲哉以一亩白田100银元的价格在峰口买了29亩土地,用来建烈士陵园。陵园门旁有两根粗大的立柱,立柱上有一副浮雕对联:
禀天地正气以生,生岂能做奴隶;
为国家民族而死,死有重于泰山。
对联不仅工整,字里行间也体现了为国捐躯的人生意义,充满了凛然正气。
院墙上还塑有10个大字:
己以身报国,愿生者争气。
10个大字极其具有鼓舞性,虽不是以对联形式表述,却是浑然天成,富有极强感染力,激励生者以听命为天职,献身为使命。
两旁是一副以对联形式制作的大匾:
骏骨长埋,百里寒光身浴血;
精神 不死,千秋正气仰忠魂。
这副对联中,上联“百里寒光”尽显气势磅礴,虽很凄惨,却不乏视死如归的豪气。作为军人来说,体现的是满身“骏骨”,“长埋”处,分明就是死得其所。
而下联的“千秋正气”,则饱含敬重感佩,其忠贞品质,为后来人树立了榜样。对生者来说,烈士的精神,值得永久纪念。
军中才子鲁方武,其手笔是128师不可或缺的强劲力量,是强者王劲哉身边一道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