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匾额博物馆收藏3200多块匾额,“锦绣腾辉”乌木官匾距今近600年。
沿着阶梯而下,再往里走,层层卷帘,迂回长廊,像是一个地下迷宫。匾额博物馆面积3000多平方米,藏有匾额3200多块,朝代最久远的一块匾额来自宋朝,其字体结尾以鸟为形、一笔一划的结构和鸟型连贯构成“三星拱照”四个金色大字,采用鸟篆书写并以木雕的形式呈现,金色的字体在深色的版面上显得极其精彩。大明宣德年间题写着“锦绣腾辉”的乌木官匾,距今近600年。挂于墙壁的匾额,依托着柔和的灯光,静静地散发出古典的韵味。论其匾额类别可分为祝寿匾、婚庆匾、励学匾、居室匾、建房匾;其中又有官匾、民匾之分。在“婚庆喜匾厅”还能见到花轿、抬货以及古式床铺。这些什物摆设与悬于墙上的匾额搭配,显得古香古色,民俗气息十足。
少林堂瀚匾园收藏民国木床,雕刻精细,流光溢彩,栩栩如生。“瀚匾园”里大大小小的匾额,是明清时代至今,川渝一带民风民俗变迁的缩影,每一块匾额都曾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现着一个美丽的历史片断。一块匾额,一个动人的故事。
匾中文字寓意深长,文采激扬,情趣盎然,集书法雕刻于一体,既有玲珑秀雅之风韵,又有浑厚博大之气势;书体飞逸洒脱,笔力遒劲,是艺术,是文化,也是历史,反映出古巴蜀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底蕴。“瀚匾园”里大大小小的匾额,是明清时代至今,川渝一带民风民俗变迁的缩影,每一块匾额都曾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现着一个美丽的历史片断。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用乌木制成的匾上刻着“锦绣腾辉”四个金字,笔力厚重,气势雄浑。
匾额孕育于先秦,萌发于汉魏,成长于唐宋,至明清时逐渐发展到文人士大夫居所、亭榭、书斋、商铺等,几乎称得上“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匾额,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它们或彰显祖德,福佑后辈;或寄托理想,激励壮志;或教育子孙,昭示后人。横着的叫匾额或牌匾,竖着的叫对联。
“名匾厅”好似曲折的回廊,走道两侧挂满百余块名人名士题写的匾额。不仅有傅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孙中山、冯玉祥等人题写的匾额;还有历代文人雅士题写的“二天”、“裹粮坐甲”、“清白遗风”、“正直难老”、“忠厚传家”等精品匾。
清代光绪年间的“九龙护珠”匾雕刻精美,九条龙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如初。在清代龙镇邪之,九之尊,代表着权威和权贵,只有皇亲国戚等权贵人士才能拥有。从此匾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华丽,还有昔日皇室的点点滴滴。凝聚于匾额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的智慧结晶。
蔡律 2023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