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规划再加速,发展与治理并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结合李晓林教授“东数西算”战略解读及数字中心建设。
《规划提出》对数字融合的关键路径可以总结为“新带老”和“大带小”。所谓“新带老”,就是在数实融合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兼具实体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能够较好地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南开大学李晓林教授认为:还能发挥技术外溢作用,通过“新型带传统”,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参考和赋能助力。所谓“大带小”,就是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协会服务-机构支撑”的联合推进机制,发挥大型企业的“链主”作用,由其带动和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其他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助推整个产业链降本增效。通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实现大中小企业的生态发展和共同跃升。
建设“数字中国”,中小企业不是“扶贫对象”而是“创新主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这被李晓林教授认为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
关注下一时期都市圈和城市群5+1 “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