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笔记讲站桩“人天合一”的前提是“人师合一”,而“人师合一”的前提,是先要“一”定师父。那么“一”定师父的法门,就是体认师父的“一真”法身。以邓名大师兄为例,比如他投资建文化廊桥,无疑是商家,但他又是援武入道的武术家,还是创作武道诗文和书法作品的艺术家,而这些都是化身。我们要“一真”的,是那个化身无数的自在法身。
我曾说邓名大师兄很“鬼”,“鬼”的含义与《周易》的“易”字、“化”字相同,《周易·乾卦·彖辞》说“乾道变化”,《周易·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但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个“易”、“化”之“鬼”人,就没有办法“一定”、“一真”、“合一”,因为被化身遮盖,眼花缭乱了。
眼观邓君一米八几高个头,何样眼耳鼻,何样头手脚,何等帅气,能吃能喝,体质强健,这是父母所生之报身。我们看他报身如此,这是俗眼凡眼所见。一般人也能看到其应身、化身,即应化之身,如武术家、企业家、学者、诗人、书法家等; 但不知道这个身份是和光同尘、随缘外化、随机变化、随境应化而来。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邓君是修得法身之人,将来百年归天只会归去三分之一,而留下的化身、法身,比那个实实在在的有形报身,还要活得滋润、光鲜、光明。
《楞严经》第六卷里边有三十一句排比经文,专讲应化之身。如其中一句:“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可以套用这些排比经文,来说明邓君的应化之身。如说他是诗人,其作品写了不少情诗,这个“套话”就是——“若诸众生,喜谈恋爱,爱读情诗,我于彼前,现恋爱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邓君是企业家,这个“套话”就是——“若诸众生,喜欢赚钱,热爱经商,我于彼前,现商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邓君是武术家,这个“套话”即——“若诸众生,喜欢打拳,热爱武术,我于彼前,现武术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所谓“诸众生”,必是有缘人。如我等爱读邓君作品,亲近其思想智慧、艺术气质,便会大受教益,大享欢喜,令得成就。所以修行人,必须先把自己修成法器,能和法身导师产生道交感应而“合一”,方能成为获得法益、法喜之人。
邓君化身很多,如会长、主席、总裁、经理、顾问等,用易经的话讲叫“居贤善俗”。“贤”者法身,“俗”者化身,即善于运用俗世间的各种法门,善于演绎各种角色,因为后台有第一义谛、真身法身,且义谛高广、法身自在。用《楞严经》的话讲,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如需要什么,我就回应什么;你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我就回应到什么程度。所以邓君是智慧教育家,能因材、应机施教,能适度、适量演绎,快乐和成就有缘之人。那么我们与他“合一”,就要证到其法身,而不能迷惑在他的应化身中。
《楞严经》说“我今思惟,即思惟体”,这个“体”便是自在法身。随时随地“我今思惟”,便能“即思惟体”,即回归自在法身,故而化身展现得异常精彩。就像敲键盘敲得最好最有效率之人,指头始终放在基本键上,基本键是“体”和“自在法身”;每敲一次键,指头都会本能回到基本键上,然后再出发去敲别的键,八个指头的事功做得非常好。这就是回归本体,回归自在法身;又从法身之体出发,以应化身做事功之用。邓名先生因为修得自在法身,他的诗偈便是“随心应量”的施教法门。他的企业家、武术家、书法家、诗人身份,都是“随心应量”、“令其成就”的说法化身。习武、经商、写字、作诗的最高境界,是寻道、求道、问道、见道,即援武入道、援商入道、援书入道、援诗入道,全是化身说法,并且随心应量,寓教于乐,令人成就,令人欢喜。我们明白这个应化与回归的轨迹,就能感应其“道”之法身,并自觉与其“合一”。
证悟师父的“一真”法身,并与其“合一”并不难,因为本来就是“合一”的啊。《楞严经》第二卷有一段经文说:“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弟子与师父的“合一”,本是如一片虚空般完整一体,完美无缺。但我们经常耍小聪明,经常“识阴虚妄”,只看到师父的各种化身,并执着师父的化身,然后“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彼方来”、“此方入”地搬弄虚空,一下师父这样,一下师父又那样地折腾。有没有用呢?实际上毫无作用。但是我们的虚妄识阴,我们的思想,把完整一体、完美无缺的师父给撕成化身碎片了,如此怎么能与师父“合一”呢!
所以有的人,跟随师父学了很多年,始终自己是自己、师父是师父,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自己始终是世俗凡夫,没有修行自己转成法器。自己眼里的师父,跟普通人的师父一样,这就完全白学了,荒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