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漱渝《鲁迅十五讲》读后
2022-01-26
陈漱渝:《鲁迅十五讲》,大象出版社,2021年版
这是我读的陈先生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鲁迅传》,第二本是《谁挑战鲁迅》。这一本也是个文集,是陈先生关于鲁迅的一些演讲及文稿。前两本书都读得比较细,尤其是很大部头的第二本。这一本读得最快,收获也最少。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鲁迅与同时代的人,重读鲁迅经典,播撒鲁迅精神的种子。第一部分内容比较有趣,大多我已经了解,第二部分讲作者重读鲁迅的收获(“经典”的说法夸大其词,鲁迅留下的有的简略得只有几行乃至几个字的流水账可以叫做“经典”吗?),有一些有趣的片段,第三部分讲作者研究及宣传鲁迅的经历,感觉意义不大。
留下比较深印象的,还是关于鲁迅与同时代一些人关系的片段。
关于鲁迅与许寿裳。
许寿裳是鲁迅终身的好朋友,鲁迅一生中许多次得到许寿裳的帮助。
1909年鲁迅为了养家,放弃在日本的学习和研究,回国找工作。许寿裳向新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的沈钧儒推荐,让鲁迅担任化学和生理学教员。鲁迅还担任过化学老师!一次做氢气的实验,忘了带火柴。于是告诉学生不要动装了氢气的瓶子,否则会爆炸。他返回来点燃氢气,却发生了爆炸,炸伤了手。鲁迅抬头一看,前两排的学生都坐到了后排。于是知道有人捣了鬼。这让他很失望。
1912年,许寿裳向教育总长蔡元培推荐,鲁迅担任了教育部佥事。先是在南京,后来又搬到北平。佥事就是行政工作人员。鲁迅的职责,只要是社会文化推广工作。他主持过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还尊蔡元培的指示作过关于美育的演讲。蔡元培有个“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观念。
后来鲁迅到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兼职,也是许寿裳介绍的,那时许寿裳担任女师大的校长。说来有趣,女师大学生对许寿裳不满,赶走了他,来了杨荫榆。又发现杨荫榆能力不足,行为怪异,于是又开展“驱羊”运动。鲁迅因为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在教育部的任职。当时已经在教育部任职的许寿裳为了支持鲁迅,也主动从教育部辞职。鲁迅以章士钊违法提起诉讼,获胜并恢复了在教育部的任职,为支持他而辞职的许寿裳则去了中山大学。
鲁迅一生帮助过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其中很多后来与他反目了。他接受最多帮助的是许寿裳,他们保持了一辈子的友好关系。后来许寿裳去了台湾,被革命的反动派杀害。
关于兄弟失和。
鲁迅与二弟周作人,不仅是手足兄弟,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1923年,突然绝交了。7月18日,周作人给鲁迅写了绝交信。鲁迅约周作人谈话,周作人不理。鲁迅搬出自己出钱出力费心思建好的宅子八道湾十一号,凄凄惨惨出去租房子住。一开始只带走朱安,后来又买了小院子,把母亲也接走。
兄弟失和的事情,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鲁迅是一个字没提过;周作人也只是说这是自己的私事,外人不足道。
外界的种种猜测不足挂齿,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他们的亲属的说法。不过这些说法是猜测。
第一种说法来自许广平。说问题的根源在于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在外面努力挣钱养家活口,每月400多的进账已经算是高收入。架不住羽太信子的挥霍,还经常捉襟见肘。在八道湾十一号,最多的时候雇佣了十个仆人,有做饭的,洗衣的,打扫卫生的,等等。周作人的孩子生病,动辄要请诊费高昂的日本医生上门问诊。大概是鲁迅作为兄长对弟媳有过批评,羽太信子怀恨在心,向周作人告了刁状。许寿裳的说法似乎印证了许广平的观点。许寿裳说羽太信子有歇斯底里症,不时发作。而周作人又比较糊涂,害怕老婆生气发病,什么都听她的。许广平和许寿裳的说法是在维护鲁迅。不过,周作人给鲁迅的绝交信开头有一句话“我昨日才知道”,如果如许广平和许寿裳所说,则不会是什么“昨日才知道”的秘密。
第二种说法来自鲁迅的儿子周海婴。陈先生此书讲得不清楚,只是提到周海婴说的是“沐浴事件”。是同浴呢?还是误闯入浴室呢?还是偷窥沐浴呢?都没有说清楚。又说日本人的风俗,沐浴是不回避的。周氏兄弟长期在日本留学,理解并认同这种风俗。这就很矛盾。即使确有“沐浴事件”,既然大家都认同不避讳的风俗,周作人又怎么会大发雷霆,以至要跟兄长绝交?况且周作人对这个问题是比较开明的。
第三种说法来自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说他舅舅羽太重久看到大伯子与弟妹抱在一起,告诉了周作人。周作人又了解到,当年鲁迅与许寿裳等五人日本留学时,请羽太信子做帮佣。鲁迅与羽太信子有了关系。鲁迅被母亲骗回国,不得已接受了“母亲的礼物”,与朱安结了婚。后来周作人与鲁迅一起到日本,生活在一起。这是鲁迅已经结婚,不能与羽太信子继续来玩。周作人不知道情况,与羽太信子好上,还结了婚。周作人说“我昨天才知道”,可能是羽太信子这时候才坦白了这段经历。这个说法,1992年的时候千家驹也有过。这个说法最站不住脚的地方是周丰一抬出他舅舅羽太重久。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羽太重久在日本而不在中国。而且,羽太重久一直崇拜、敬重、感恩鲁迅,他一家的生活长期是靠鲁迅资助的,他绝对不会告密鲁迅的。再说,自己姐姐真有这样的事情也不光彩,也说不出去。
这个事情,既然当事人决定不说,旁人实在没有多嘴的理由,即使是家属。许广平那样说还情有可原,毕竟她还是在维护鲁迅。周海婴是糊涂虫。周丰一可能别有用心。因为许广平长期指责周作人是汉奸,而鲁迅又被推到神的高度,他这样说可能是想通过自诬而污蔑鲁迅。这两位鲁迅的晚辈实在不应该,说这样无聊的东西 ,比一般人还要八卦。
关于八道湾十一号。
鲁迅到北平工作之后,将两个弟弟也带了出来。于是决定全家都搬到北平。找到了八道湾十一号,买下院子,重新规划和建设,建成一个大宅院。总共花费了四千三百银元,除了卖绍兴老家宅子得到的一千银元外,全部来自鲁迅的积蓄。鲁迅操持了整个的过程,买地,规划,建设,办各种手续。周作人一家人基本上是拎包入住的。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给鲁迅下了绝交信,鲁迅被迫搬出八道湾十一号,到砖塔胡同另找住处。兄弟失和对鲁迅打击极大,他病了五十天,还吐了血。之后,鲁迅身上的“鬼气”越发重了,更加阴郁,自卑,更不信任人,攻击性更强。
鲁迅苦心经营的这座大宅院好像不太吉利,除了好端端的一对兄弟在这里反目成仇之外,还发生过其他一些怪事。
早些年周建人就离开北平到上海工作,他的妻子羽太芳子不愿意离开,带着子女依旧生活在八道湾十一号。后来周建人在上海建立了新的家庭。1936年12月,周建人回北平为母亲祝寿,在八道湾十一号给母亲磕头。正在此时,他的大儿子周丰二持军刀闯入要杀老子,被众人拦住。日本人占领北平之后,周作人担任伪职,做了汉奸。1939年元旦那天,有进步学生以求见周作人为名,坐黄包车来到周宅,对周作人开枪。慌乱之中打死了车夫,周作人被子弹击中毛衣纽扣。1941年元旦那天,周建人的二儿子周丰三因为耻于父母的离异,耻于生活在汉奸家里,用周作人警卫的手枪自杀。
鲁迅离开八道湾十一号却是件好事。到砖塔胡同之后,鲁迅找到了爱情,开始了新的生活。
鲁迅蹭饭的故事。
在该书“解密鲁迅日记中的‘生活密码’”一文中,讲过一个鲁迅蹭饭的故事。那是1926年6月28日,鲁迅到刘半农家串门,顺便蹭饭。刘半农不在家,当差的说要午饭后才回。鲁迅说可以等。当差的又说要下午三点才回,好像是打定主意不让他蹭饭。于是鲁迅就去齐寿山家。齐家已经开饭,临时招待他吃了些面包,葡萄酒,又加了四碟菜。
我读陈先生关于鲁迅的文字,感受到他对鲁迅的热爱。可能因为长期研究鲁迅,没日没夜“生活”在一起,逐渐感情深厚。讲到鲁迅兄弟失和,作者明显是偏向鲁迅的,对周作人表示出极大的不满。但作者显然不是盲目崇拜,并不想把鲁迅塑造成一尊神。作者的努力,只是将鲁迅作为一个人,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来看待的。这样的鲁迅,才是可亲而又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