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文明互鉴”中“鉴”到什么?


 

我们能从“文明互鉴”中“鉴”到什么?

 

文明存在交流互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自然现象。但是,在今天,我们讲“文明交流互鉴”,其含义则是针对当下中国和世界文明关系。总体上看,中国要学习其他的文明,也要向他者传播自己的文明。但是,今天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真实情况似乎并不非如此,而是基于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听他者讲,从他者身上学习文明,今天则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反转。如今,我们谈到“文明交换互鉴”,往往主要是指向他者传播自己的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为解决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而这本质上就是向他者传播自己的文明。

一般地,我们理解汉字“鉴”的基本含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照镜子。文明交流互鉴,就是要把对方的文明当成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的文明美不好,好不好看。二是借鉴。就是要“见美补短”“见贤思齐”,学习比自己更好的他者文明。无论是创造自己的文明,还是借鉴他者文明,都标志着一件事,就是要追求文明、践行文明、推行文明,用文明的标准指导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今天的中国大陆执政者来说,奉行、推行的是什么文明呢?当然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属于众多文化或文明中的一种。在一个国家推行他者主义,属于极端和罕见的行为。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一是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吗?二是当今世界,有多少国家或组成推行马克思主义?我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很显见。

马克思不是中国人,马克思主义也不是起源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属于中华文明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来说,它属于外来文化、外来思想或学说。但是,一些中国人把它当成了自己追求的主义和文明,并在中国加以推行。这可以看成是中国人对他者文明的借鉴。这样的效果如何?撇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单说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人认为,“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对这个论断我不作评判。

当今世界,奉行某某某主义的国家寥寥无几,而且,都是些“坚硬”的国家。而那些不讲什么主义的国家,都被当成先进、文明、富裕、现代化国家,这是事实。我们又能从这之中“鉴”到什么?所谓文明交流互鉴,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文明?学到什么文明?借鉴到什么文明?这恐怕是今天我们讲“文明交流互鉴”的题中应有之义吧?不说他国,就是我们的宝岛台湾,就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榜样就在中国,榜样就在身边,不必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