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珉:世纪之交的黔西南州旅游概况(5)


五、名特产品

(一)轻工产品。贵州醇白酒——贵州省继茅台酒之后驰名中外的后起之秀,是兴义窖酒厂研制的低度白酒,1983年产品经省级鉴定,定名为“贵州醇”。三十五度“贵州醇”,以尾味甘爽、窖香优雅和浓香风格在国内低度白酒中独树一帜。1983年在广州首次参加秋季交易会试销,受到外商的欢迎。1984年在广州春交会和秋交会上,“贵州醇”成为畅销的热门货。同11全国酒类质量评比赛中,荣获低度白酒铜杯奖。“贵州醇”以高粱、小麦、糯米等为原料,用当地地下泉水精制基,经勾基、降度、除浊、勾兑、陈贮而成。在新产品鉴定会上,省和国家有关专家、评酒委员一致认为:“贵州醇”是我国目前酒度较低的酱香型白酒,填补了贵州省低度酱香型白酒的空白,其技术资料齐全,卫生指标符合国家的规定。“贵州醇”白酒无色透明,无沉淀,酯香较浓,入口醇和,尾味回甜;装璜、造型别致,大方美观,古朴典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口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国家,中外用户认为“贵州醇”酒度低而不淡,酒味香而持久,且具有加冰加水不浑浊的特点。现在,“贵州醇酒”系列产品包括高度到低度若干品种,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兴仁鸡枞酱油(“枞”应为“土从”,电脑字库无此字,暂以“枞”代)——鸡枞堪称山珍之最、菌类之冠。兴仁鸡枞酱油属传统产品,早在民国初年就蜚声省内外。1992创建的兴仁县保健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生产鸡枞酱油,继承本县历史名产的风味特色,采用传统工艺,科学配方酿制,风味独特,久不变质。其山珍牌鸡枞、竹荪酱油,曾获国家一级酱油、高级型营养保健食品、金奖名牌产品的殊荣,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被誉为“酱中皇后”、“王者食品”、“人间佳肴”。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专家评说:“用营养植物酿造酱油,海内独贵兴一家。”

烟草——黔西南州是贵州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之一,烟叶种植历史悠久,境内有名的巴铃晒烟、打宾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烟叶种植经验。近年烟叶质量稳步提高,中上等烟叶90%上,经化学成分检测分析,各项指标均优于全国中上等水平,香气优雅,属云南清香型风格。

兴义卷烟厂具有独特的原料优势,主要产品“红中”、“东方情”等工艺技术含量高,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红中”品牌系列有翻盖红中和特醇红中两种产品,翻盖红中优雅清新、甘甜柔醇;特醇红中香气优雅、吸味醇正。“红中”系列产品1994来连续三次被贵州省有关部门评定为“贵州省优质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地产最畅销产品”。在贵州省质量监测站的成品质量抽查中,兴义卷烟厂各品牌卷烟均名列前茅。随着兴义卷烟厂并入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这些品牌已成为历史。

(二)手工艺品。普安龙溪砚——普安龙溪砚取材于普安县城西部的九龙山中,制作始于清朝。九龙山有九道像龙一样蜿蜒起伏的山梁,在山梁的后山腰,有一个叮咚窑,常年泉水叮咚,故称“龙溪”。这里深埋着大量的龙溪石,其色紫绿,细腻如玉。自龙溪砚问世以来,文人墨客和至爱亲朋常以它作为赠送的礼品。用龙溪石制作的砚台,磨墨细致均匀,色彩青润,添笔柔顺,不伤笔毫。龙溪砚质地细密,蓄水不易蒸发。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龙溪砚记》中赞道:“龙溪之砚,既墨而津,金声玉穗,磨而不磷”。龙溪砚是富于匠心独具的工艺品,其造型有外方型、腰型、荷叶型等。经匠人精雕细琢,一幅幅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增添了砚台的艺术特色,其中有“嫦娥奔月刀”、“寿星捧桃”、“犀牛望月”、“喜鹊闹梅”、“鼠攀葡萄”、“二龙戏珠”、“罗汉打坐”、“螃蟹窥池”、“狮滚绣球”、“乌龙戏水”等数十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造型。

晴隆翡翠——全称“贵州翡翠”,简称“贵翠”,产于晴隆县碧痕、大厂、篙口、地久、紫马、安谷等地,与锑矿共生,储量相当丰富,已发现开采的最大块型玉料重量上吨。翡翠是一种硬质玉料,耐腐坚硬,硬度在68度之间。经研磨后有光泽,呈半透明状。主要成份为硅酸、铝钠。由于渗有不同的有色元素,生成多种颜色,以绿色为主,间有红、白、黄、黑等色彩。红的为翡,绿的为翠,故称翡翠。用翡翠雕刻的各种工艺品,艺术价值高。晴隆山区发现的多色翡翠,国内外专家认为它填补了我国玉料色彩的一个空白。近年来,国内外商家纷纷来人来函订货,晴隆已向全国名玉器厂提供大量玉料。

兴仁紫袍玉带——利用紫袍玉带石自然形成的层次和各种千姿百态的图纹,采用独特的传统手工雕刻工艺,雕刻出人物、山水,盆景、茶景、酒具、文房四宝等高档工艺品。其产品造型优美、自然和谐、色泽古朴、典雅,使人爱不释手、美不胜收,它具有观赏、实用和极高的收藏价值。产品问世以来,深得海内外客户青睐。目前雕刻、销售的有“竹壶(祝福之意)”、“龙凤剑”、“竹菠箕”、“九龙盘”、“降龙观音”、“嫦娥奔月”、“凤传牡丹等产品。

兴仁苗族拿绣——兴仁县苗族拿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构图严谨、对称、协调、饱满,图案内容取材广泛,或远古神话、或动物世界、或花鸟鱼虫、或田园畅想,每幅绣品都有主图案。绣技有平针绣、辫绣、锁绣、带绣、数纱绣、挑绣、皱绣、打籽绣、打结绣、折叠绣、贴绣、彩绣、编绣、破线绣、镶锡绣15种之多。根据图案、配色的需要,采用一两种绣技,即可绣出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绣图。19834,兴仁县苗族拿绣工艺厂,承袭了苗族人民世世代代的传统技术,将拿绣技艺应用于制作领带,对传统的拿绣文化赋予新的时代气息,生产出精美的“新秀”牌领带。苗族拿绣领带,用色恰到好处,立体感强,质量高,美观大方,底布柔软,色彩鲜艳,图案种类繁多,不起皱、不褪色,是黔西南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

兴义通草堆画——通草主要产于黔西南州境内的册亨、望谟、贞丰等县的南、北盘江沿岸,产量居全省首位。通草质轻、洁白、柔软,是制作锦屏图案工艺品的原料。形状为园柱体,经过切片加工,可做成各种工艺品。兴义早在清代就有人做通草花,可同鲜花媲美,经久不败色。通草堆画,是用通草做成各种花鸟和山水,粘贴在具有各种深颜色的金丝绒底版上,配上镜框而成的一种格调新颖的画图,庄严华丽、典雅美观。若保存得当,可数十年不变质变色。

布依族苗族银饰品——布依族苗族银饰品多种多样,有悠久的传统,独具风格。银饰品有专门的匠人制作。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妇女的特殊需要,拨出专款和专用白银,于贞丰县设厂制作供应。产品有手圈、项圈、银链、银扣、银梳、头围、插发针、耳环、银片、银泡等品种。手圈(也叫手镯、手钏)和项圈,有空心和实心两种结构,形状有泡花、六方、圆柱等,其制作十分细致。匠人们往往以圈身作空心的龙身,然后把它雕琢,现出龙鳞,图案以“二龙抢宝”、 “双凤朝阳”为最佳,也是妇女最常用的一种装饰品。银链有连锁形和泡花形两种,非常讲究。头饰花纹细致,工艺繁杂,全套头饰有银梳、头围、插发针等。服饰有四方形、长方形、圆形的银片和银泡,都雕有较细的花纹,通常是以龙、鸟浮雕为主要图案。解放以后,银饰纹样和图案已有改进和发展,既保持原有的民族风格,同时也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现实生活题材。

布依花椒布——花椒布是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编织品,这种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浓郁的民族气息,编织艺术与其他兄弟民族大不相同。花椒布出自布依族妇女之手,每年收割棉花结束,她们把棉花经晒、弹、搓、纺等加工后,再行牵纱上机(木制手工织布机),精心编织成布。编织时用两把梭子(牛角制的或木制的),一把装顺纱,一把装逆纱。每把梭子穿梭五次,如此交替编织,就可织成一种有规格和排列整齐的小方格花椒布,然后再用蓝靛浸染成青色,使方格更显得美观朴实。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素雅大方,富于民族特色,不仅布依族人民喜欢,也深受各族人民喜爱。这种布料,是制作夏装及各种时装的好原料。

(三)土特产品。黔西南州是农业大州,农副产品众多,特色产品丰富。目前最具特色和最受欢迎的农特产品有黔西南名茶、楼下贡米、安龙满口香、仓更板栗、普安核桃、青山百合、顶效绿化桃、贞丰鹅田黄花梨、兴义海子梨、兴义大红袍、木耳、桐油、册亨打宾烟、巴铃烟、晴隆甜橙、兴仁荸荠粉、顶坛花椒、贞丰砂仁、布依王油辣椒、清真食品等数十种。

黔西南名茶——黔西南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宜茶生长自然条件。茶园均在海拔800米-1400米之间,位于远离城市、工厂和污染源的高原山地。园区群山绵延、流水潺潺、气候宜人、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疏松,有机物含量高,富锌富硒。黔西南出产的茶叶经中科院地化所检测,含人体所需的锌元素为50ppm78ppm,硒元素为0.12ppm0.13ppm,属天然富锌、硒茶,是集茶饮、保健功能为一体的纯天然绿色饮料。

黔西南目前建成的茶叶基地有普安万亩茶场、安龙新桥茶场和晴隆茶园,茶叶生产已形成规模,并远销国内外。主要产品有普安的普天金雀20个知名成熟品牌系列产品;晴隆的“贵隆”牌系列产品;安龙的“牂牁雪茶”,春螺菊花茶直条炒青茶”等系列产品,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楼下贡米与安龙满口香——楼下贡米产于黔西南州普安县楼下镇。楼下气候宜人,雨水充足,土壤肥沃,盛产大米。所产大米米粒细长,透明而有光泽,煮出的米饭松软爽口,清香扑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早在清朝年间,地方官吏就将楼下米作为进献皇宫的贡品,后被皇宫定为御膳房专用大米,贡米之名由此而来。

安龙满口香属籼稻品种,加工出来的米粒细长、韧性好、不易碎,煮熟的米饭香气浓郁,满屋馨香扑鼻。满口香颗粒饱满,洁白光亮,软而不粘,清香可口,冷后不硬,常吃不腻,质优味美,口感极佳,让人回味无穷。安龙满口香米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其稻米率、精米率、粒长、蛋白质含量等七项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

仓更板栗——兴义市仓更镇是黔西南州著名的“板栗之乡”,作为注册商标的“仓更板栗”即产于该镇,种植面5余亩。兴义市仓更镇地处低热带河谷地带,土壤肥沃,荒山广阔,适宜板栗生长。仓更板栗果型中粒,坚果,褐色,色泽光亮,味道香美甜糯,品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含糖16.47%、蛋白质8.61%、钙0.38%,适宜炒食。

顶效“绿化桃”——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绿化村坐落在一条长达十余里的山谷里,盛产著名的“绿化桃”。这里已从昔日的“夹皮沟”变成今日的万亩“桃花谷”,成为黔西南州最大的鲜桃供应基地。顶效“绿化桃”个大、皮红、肉质丰厚、汁多味甜,产销两旺。

兴义“海子梨”——兴义“海子梨”(原称雪梨)是黔西南州传统出口果品,产于兴义市海子、兴化、打帮、圈古、松林等地。历史上,在海子地方种植较多,闻名远近,“海子梨”由此得名。兴义海子梨个大、皮薄、甜香、味浓、清脆、肉质细嫩、雪白、籽少,石细胞含量少。一般半斤重一个,大的重达一斤二三两,削皮后不因氧化而变色。

兴义“大红袍”——兴义“大红袍”是一种优质红橘,曾在贵州省果品评比中被誉为“省内红橘之冠”。兴义生产“大红袍”的历史悠久,据记载已200年的栽培历史,能够繁衍至今,是因为它的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等优于其它橘类。据《兴义府志》记载:橘产兴义县与普安厅交界之顶效者佳,大如茶杯,皮薄而味香甜,媲美于蜀、粤、闽橘。”之所以称之为大红袍,是因为橘山人氏陈以藤首先种植红橘。当橘成熟时,樱红的橘子挂满枝头,颜色与陈穿戴的大红衣帽相似,世人于是给红橘取了个“陈大红袍”的雅号。久而久之,“大红袍”就取代了“红橘”的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兴义“大红袍”经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化验分析,每100毫升果汁含糖量为undefined7.38,含酸0.44,糖酸比16.77,可溶性固形物为百分之十。“大红袍”具有酸甜可口、果肉细嫩、汁多化渣、风味浓醇的特点。加之果大皮薄、色泽鲜艳。在寒冷的元旦、春节之际,透出喜庆之色,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1982在贵州省和全国果品鉴评会上,被推为全省红桔之冠,名列全国果品前茅。

册亨打宾烟——册亨打宾烟产于北盘江畔的册亨县双江镇打宾村,打宾烟烟叶颜色棕红,稍有光泽,有油分、组织细致。经轻工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鉴定,打宾烟香气充足,味较苦辣,杂气略重,刺激性很大,劲头强,适用于雪茄或混合型卷烟。打宾烟自古出名,一百多年前,当地就有水运木船通至广西,土特产烟叶皆由打宾码头运往外地。清朝时打宾烟曾进贡到朝廷。

巴铃晾晒烟——产于兴仁县的巴铃镇以及城关镇、潘家庄镇、大山乡等地,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个地区远在光绪年间已广为栽植烟叶,每年所产烟叶,运销邻县,东路经花江、安顺至贵阳,南路经兴义远销广西等地。

巴铃小柳叶烟,1981年经轻工部和贵州省烟叶所化验,花糖为1%,烟碱4.66%,化氮3.81%,蛋白质25.9%,施木克值0.06%。根据采集的烟叶样品进行叶片分析及评吸鉴定认为:兴仁巴铃烟属于雪茄香型,含梗率16.6%-25.4%,均可作雪茄芯烟及混合型卷烟,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低焦油中国式混合型烟品种,畅销国内外。

晴隆甜橙——甜橙又名黄果,黔西南州各县皆产,而以晴隆甜橙品质最佳。据《兴义府志》记载,黔西南境内种植黄果已350年历史。晴隆甜橙的特点是果实硕大、皮薄松软、色泽金黄、昧道甘美、酸甜适度、清香沁人、汁多籽少,较耐贮藏,是消食调胃的佳果。晴隆甜橙品种多,有甜橙、夏橙、脐橙、绵橙、血橙等。

屯脚荸荠粉——屯脚荸荠粉久负盛名,是兴仁县的传统名优特产。据《兴仁县志》记载,它问世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300多年历史。远在清光绪年间,兴仁荸荠粉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故有“贡粉”之称。荸荠粉用稻田里的小荸荠制成,呈白色而微绿、柱状、味淡,有助消化、清热、祛痰等功能。用开水冲调后呈无色水晶粘稠状物,加上糖、核桃仁、芝麻等配料后,清香味美、营养丰富。荸荠粉还是上好的烹调佐料,炒瘦肉加进少许荸荠粉浆,能使之嫩脆、味美。荸荠既可食用,又可药用。荸荠粉的加工是纯物理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无天然毒素,属纯天然保健食品。

顶坛花椒——贞丰县北盘江花江大峡谷沿岸是典型的石漠化发育区,当地群众却创造出在石缝间种植花椒、积少成多战胜荒漠的“顶坛模式”。这一模式产生了著名的“顶坛花椒”。顶坛花椒颗粒均匀、油多味麻,是贵州远近闻名的优质农产品。

苡仁米——又称薏米,主要产于黔西南州境内的晴隆、普安、兴仁一带。米胚为乳白色,呈粉状,有黏性。据鉴定,含粗蛋白质17.58%,粗脂肪7.5%,可溶性氮浸出物62.41%,粗灰分占2.32%,磷酸1.01%。苡仁米是粮、药兼用的农产品,具有滋补肺气、补虚健胃、壮脾消热、祛湿利尿等功效。年产量近千万千克,历年经广州出口销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芭蕉芋——芭蕉芋是黔西南州遍及各地的大宗产品,年产量两亿斤以上。芭蕉芋淀粉出粉率20%。淀粉可加工粉丝,可作糕点、饴糖、葡萄糖、味精等原料。经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化验,淀粉含粉72.89%,水分17%,开水沸化点67,含杂质0.19。目前全州有加工作坊五六百个,年产淀粉、粉丝近千万千克。除满足州内、省内市场需求外,还远销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甘肃、宁夏等省区。

(四)风味小吃。郑记“刷把头”——因成品形式如民间所用竹刷把的头而得名,做工精细,配料讲究,全是手工操作。馅子是先将上等竹笋切碎,放入开水锅中汆两三次,再用清水冲五六次,滤干后用猪油烹出香味,再配上等瘦肉末。皮是用面粉、鸡蛋、盐、清水调匀,搓成小丸子,用木滚子擀成,状如荷叶,薄如纸。将馅包入皮内,然后用手擀成底大颈细,顶端参差,状似自由散开的荷叶模样,入蒸笼猛火蒸五六分钟即熟。与“刷把头匹配的蘸水,也很别致,用鸡汤、油浸胡辣椒面、酱油、葱花兑成。食用时,将蘸水淋入馅内,慢慢浸透,两者相得益彰。如要招待客人,还可在馅内加少许金钩,其味更加鲜美。

据说在清朝同治年间,一位叫郑尚礼的老人,从江西迁来兴义,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这种小吃,一直沿袭至今。郑记刷把头”以其鲜香馥郁的风格,使食者辨香辣于舌上、拾风情于席间,百余年来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

舒记“杠子面”——始创于清代末年,创始人叫舒则安。舒记杠子面以其独特精细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其声誉经久不衰。1990在贵阳举行的贵州省风味小吃大赛中,杠子面”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一举夺魁,荣获“贵州省名优风味小吃”一等奖。据当时评委考证,用杠子压、用刀切的手工面,在全省独此一家。

邹记鸡肉汤圆——用当地所产上等糯米,用清水淘净,加工成湿粉,捏成小圆饼包鸡肉馅而成。鸡肉是用当地上好的肥嫩母鸡,宰杀、制熟、去骨,用排刀法剁细,加上胡椒粉、精盐等,拌匀成为馅子。汤圆做好后,放入烧开的白水中,煮到汤圆开始往上漂时,再激冷水,一般要激冷水三次,汤圆才熟得好,不易破裂。把煮好的汤圆舀入碗中,调上清炖的鸡汤,再放上自制的芝麻酱。清末时期,兴义黄草坝有个叫邹宣化的老人,创造了鸡肉包汤圆的工艺,延续至今。邹记鸡肉汤圆色泽雪白,晶莹光洁,状如荔枝,肉馅细嫩,清香诱人,汤汁鲜美。糯米的清香与鸡肉、鸡汤、芝麻酱的鲜香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1990年在贵州省风味小吃大奖赛中被评为“贵州省名优风味小吃”二等奖。

刘家羊肉粉——刘家羊肉馆历史悠久,誉满滇、黔、桂三省,从清代开始,五代相传,经久不衰。其制作过程是:取上等羊,宰杀、留血、去毛、除膻味、去污,分部位下锅,加姜块,小火煮熟,出锅后切成片子放到粉面上,再加葱末、芫荽、酸萝卜、炒酱佐料和羊血。除了一般的羊肉和羊肉粉外,还有涮羊肉、全羊席。全羊是在一桌席上,配有一头羊的各个部位,包括肉、血、杂碎、头脚等。涮羊肉,即是用筷子夹上鲜肉片,放入滚烫的原汗中,涮一下,立即拿出食用。其味脆而不生、清香回味。据著名的《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滋阴壮阳,是健身强体的一大补品。每年冬至,当地群众都有邀亲朋好友吃羊肉的风俗,认为可以驱邪避害。

兴义香酥鸭——兴义雨水充足,湖面宽阔,稻田阡陌,河塘交错,水产养殖业发达,所养鸭子,肉质鲜嫩,百天以内,即可食用。肖家香酥鸭,就是用这种鸭子烤制成的(当地人叫烧鸭),在众多的香酥鸭中,列居榜首。1990年,在贵州省风味名小吃竞赛中一举夺魁,荣获一、二等奖。肖家香酥鸭在近20年的经营生涯中,博采众家所长,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其过程是精心挑选本地水鸭,宰杀、去毛、去腥,加香料卤制、烧制。在近百种卤料中,精选试制10多种对卤制品有特殊性能的卤料,如草果、砂仁、茴香等作为配方。由此卤制的香酥鸭,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清香爽口。

兴义狗肉——闻到狗肉香,食客排成行,这是外地游客对兴义特色风味佳肴狗肉的由衷评价。兴义狗肉烹饪独特,品种丰富,多具特色。以城市清炖风格为主的徐家狗肉,特色是清炖时要掌握好火候并配些独特的佐料,通过精细加工使之保持清香可口的味道。徐家狗肉20世纪80年代荣获贵州省风味小吃大奖赛一等奖。此外,兴义还有布依族独特的以烤、煎、炸、炒、熬等风格为主的胖哥狗肉、望谟麻乡狗肉等。其特点是通过火烤、油炸、爆炒、煮熬等工艺,形成花样繁多,品种独特的狗肉全席,肉嫩酥脆、醇香爽口,具有少数民族食品中粗犷与细腻相融合的感觉。胖哥狗肉2002荣获贵州省风味小吃烹饪大奖赛金奖。

贞丰糯米饭——早在清嘉庆年间已是颇有名气的风味小吃。主要原料系上等糯米,制作时,先将糯米用冷水泡透,经两次焖蒸,熟猪油炒好装铁锅内,文火保温待用。精选瘦肉,放入特制的香料腌上数日后,用油炸至半干。上碗时,切肉成薄片盖糯米饭上食用。贞丰糯米饭,米香肉酥,油而不腻,色彩美观,味浓爽口,堪称独特的传统美食。

饵块粑——饵块粑是黔西南州群众逢年过节喜爱的一种传统小吃,饵块粑最享盛誉的要数兴义和安龙。饵块粑呈长方形,四周圆滑,一个有1斤左右。原料是盛产于兴义和安龙的茅稻、香晚、红壳晚等香米。做法是将香米浸泡、甑蒸、摊晾、冷却喷水,再甑蒸熟后加工而成。原始操作是将浸泡过的香米放入大甑中蒸熟后摊晾、冷却喷水再蒸后,倒入碓窝春烂,再按每1公斤左右的标准,反复在案桌上揉制成形。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多数生产者改为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饵块粑的吃法多样,费时短,属于快餐类,炒、煮、烧、炸等均可食用。

花糯米饭——花糯米饭是布依族风味食品。将糯米用嫩枫香叶、红树根、糯米花和紫草等天然植物分别浸泡,染成黑、红、黄、紫等彩色,不作加工的为本色白色,各色糯米分成五层放在一个甑子里蒸熟,倒在簸箕里搅拌,即为色泽鲜艳的五色花糯米饭,一家蒸饭,十里飘香,色鲜味美,风味独特。

棕粑——棕粑又称粽子,布依族风味食品。选用上等糯米泡制,然后将糯米秧子或糯米草洗净晒干烧成灰,两者搅拌均匀,取出,筛去粗枝残灰,佐以花椒、八角、黑桃仁、茴香、猪肉、排骨、板栗等,用粽粑叶包成长方形状,煮或蒸熟,色香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