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04):在安岳茗山寺,我看过最美的石刻
2023年6月27日
早上四点多就醒了,补昨天的日记。
今天的行程是坐班车到石羊镇,看计划中的几处石窟,时间早的话,直接从石羊镇到大足。
从安岳到石羊镇最早一趟班车是七点半的,等不得酒店七点半才开始的早餐了。出门不几步有一家“云南过桥米线”,我昨晚踩好点了的。其实不是过桥米线,只是多品种帽子的捞米线,属于米线吃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真正过桥米线的吃法有点复杂,讲究点仪式感。我在云南之外只在上海南京路吃过一次正宗做法的。我要的是十二元的,有四个帽子,帽子不能自选。
先我的顾客是一对母子,儿子可能是准备升学考试的学生。我后来才知,今天是四川这边小升初的日子。这母子俩很有意思。儿子抱怨母亲,说我想吃羊肉米线,而不是过桥米线。母亲显然不敢得罪儿子,就说又不是我下的米线,是师傅下的,要怪就怪师傅去。
师傅很冤枉,看着我,要我评理。“她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怎么怪得到我头上呢?大哥,你给说说。”我嘿嘿笑笑,算是打圆场。
儿子继续抱怨,说他要吃的是鸡蛋,可他的米线里是鹌鹑蛋。母亲故伎重演,说又不是她加的鹌鹑蛋,怪不得她。师傅又无奈地对我说,过桥米线里就是只加鹌鹑蛋,没听说加鸡蛋的。我知道儿子是无理取闹,母亲是无可奈何。她倒不是怪师傅,只是找个由头。我还是嘿嘿笑笑。
母子俩走后,师傅来收碗,发现原来是那儿子自己放多了辣椒,浮了厚厚一层。吃不下去,就故意找歪。我哈哈一笑,算是对师傅的声援。
坐DD到客运站,才七点多一点。在“安岳出行”APP上买的车票,才12元。
上车,司机热情地与我打招呼。知我是来安岳看石刻的,就强烈推荐我去看卧佛院和木门寺,我说以后再去。又介绍石羊镇的几处石刻,除了我了解的几处,有说了别的地方。我问他从石羊镇出去看石刻有什么车,他说到站后可以给我介绍摩托车。我对摩托车不太放心,问他有没有别的交通工具,DD,出租,私家车或者农用车都可以。他说只有摩托,不过很安全。到石羊看石刻的都是坐摩托,费用200,是通价。我事先了解过,几个景点距离石羊都不远,加起来大概50公里。200元实在高了些。到时候再说吧。
司机一路主动跟我聊天。只要说起一个话头,就要发挥一番。说起石刻,就讲安岳哪些地方有什么特别的石刻,还讲起为什么安岳会有那么多石刻;说起柠檬,就讲柠檬的食用功效,安岳柠檬的特点,柠檬产业的发展;又讲起科学种田的好处,又讲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噪音实在太大,司机讲的内容我大多没听清楚,只能嗯嗯啊啊地应着。
车上有专门的售票员,上车下车,开门关门,收钱找零。一路上,司机是看见有人招手就停车,没人上车也要聊两句。一路都是村镇,一路走走停停。五十来公里,走了一个半小时。
石羊镇车站就在镇中心的十字路口,去大足、重庆、成都的车都在这里上下。
我们的客车还没听稳,门打开,一个矮个的壮汉上车来。司机跟我说,你就坐他的车去参观。我先前跟司机也没有说定要坐摩托车,他这样“安排”,我不太领情。
我说:“坐摩托车不太安全。我还是自己找小车或电三轮”。我之前一直在预约DD,没有回复。
司机说:“这边没有小车,而且有也去不了。电三轮也没有。”
这时,售票员过来帮腔,说:“你放心。这位是专门带客人看石刻的。情况熟悉,技术好。他跟我们车队有合作关系。你可以拍下我们的车牌,出了问题找我们车队。”
我不清楚“合作关系”是什么意思,不过她这样的空头保证还是让我放心了一些。我将那摩托司机拉到一边说,一般来这边看石刻都去四个景点,我只去茗山寺,华严洞,毗卢洞,孔雀洞就不去了。我了解到,孔雀洞就在去大足的路边,可以顺便去。从这边去孔雀洞比较远。
司机倒比较干脆,“那就一百六。”
那就这样。我让摩托师傅帮我把背包找个地方存放一下,我去拍了拍车牌。又问了问,客车司机姓袁。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就要将自己的安全委托给一个陌生的摩托司机,做一点安全的防范,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客车司机和售票员那么热心,我猜想他们与摩托司机之间可能会有某种默契,可能每一趟他们介绍的生意,会给司机二十块,给售票员十块。这是我猜的。
初步确定的行程是,先去比较远的茗山寺,然后是镇子附近的华严洞和毗卢洞。
摩托车司机姓李,六七年的,比我小一岁。
他说坐他的车放宽心,他是专业的,跟别的摩的司机不一样。我一开始听“专业”的,觉得奇怪,后来才明白,他是专门带客人看石刻的,对安岳及其周边的石刻分布很熟悉。
他说他今年已经带人跑过一百多趟了。有北京的,上海的,云南的,广东的。还说有一位德国人,好像是位专家,还带着翻译。那是前些天的事情,天气太热,他提出买瓶水来喝,结果给他买了最便宜的,一块钱的。他说真想不到德国人也那么抠门。
我感觉他这话是说给我听的,意思可能是要我除车费之外给他点什么好处。我又问,一个人的费用跟两个人是不是一样的,他说是一样的。我说一个人应该便宜一些才对,毕竟一个人要比两个人轻一些。我的意思是,不要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额外的好处。我一个人给你两个人的钱,已经够了。
老李又接着说,他带人看石刻,最少看四个地方,有时看六个地方。又说前些天带一对云南的老夫妇,走了传统的四个景点之后,又去了塔坡。塔坡有三尊大佛,非常漂亮。最后他问老夫妇哪里最好,他们说是塔坡最好。我明白他是在向我推荐,多跑一个地方他就可以多挣一点钱。他说的一句话我记住了——“多去一个地方就多二十块。”
又说,我们去了茗山寺,再去孔雀洞就不远了。我不想去孔雀洞,因为我从网上看的图片,孔雀洞石窟就一尊,明王骑孔雀,而且被油烟熏得黑漆漆的,看不清楚,也无美感。一路跑着,司机还不停推荐孔雀洞,我就有点烦了,说好好开车,不要讲了,我决定不去了。说完又有些后悔。我的态度不好。其实去一下也无妨。
沿去大足的公路走五六公里,折向东边的小路田间公路,确实是走不了小车,走摩托车倒是没有问题。穿过田野,进入山沟,进入树林。路不宽,有的地方是水泥路,有的地方是沙子路。路不是很平,车子却开得很稳,并不感觉颠簸。
茗山寺坐落在西南-东北走向虎头山山头。我们是从西南方向沿缓坡骑过去的,相当于从虎尾到虎头。虎头朝向东北,险峻的山崖下是一道深沟,石刻就在悬崖之上。寺庙现在已经废弃,有座三层的砖瓦房,是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楼。2006年,茗山寺石窟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上,李师傅跟我说,他认识看守石刻的老头,他手里有钥匙,可以找他要来开门。他说的老头是看门人,住在办公楼对面的小房子里。门锁着。老李打电话,对方告知他早上去石羊镇赶集了,下午才回来。我一听有些着急,岂不是要下午才看得到石刻?其实是我领会错了老李的话。看门人拿着的钥匙,只是茗山寺一处石窟的,那里修了窟檐。其他石窟是露天的,不受影响。
从小屋往前右转下台阶,悬崖之上修了步道,石板铺路,外侧有石栏。茗山寺的石窟就在左手边的悬崖之上,都是就着山体开凿的。
我是在疫情之前知道安岳石窟的。安岳在古代历史上开凿了大大小小很多的石窟,以唐代到宋代居多。前些年,某处山里的善男信女出于善心,对表面破旧的佛像进行修复,粉刷了大红大绿的油漆。我在网上看到的图片,那色彩是极度夸张,丑陋,其实是破坏了文物。此事一度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我由此关注安岳石刻,了解到安岳石刻震撼人心的奇美。先是毗卢洞的水月观音,后是茗山寺被风化的石像。我在网上第一次看到茗山寺石佛被风化的波纹状,真的是动心了。那种美,不可言喻。实际上,我是有些迫不及待要来看了。交通其实不太方便,没有直达安岳的火车,而且到了安岳之后还要转车到石羊镇,而且到了石羊镇还没有班车到山里。那岁月雕琢的佛像的波纹实在太诱人了,想起来就心里痒痒的。后来因为疫情,一再推迟来安岳的计划。现在,到了茗山寺,那美妙的石像就在前面了。
参观的线路呈半圆形,我们从东往西行进。
第一处石窟是唯一修了窟檐的,仿古的重檐结构。门锁着。木板墙留下很大缝隙,里面光线充足。可以将手机从缝隙中伸进去拍照。就观赏和拍照而言,影响不大。我之前看过很多茗山寺石刻的视频,提到这处石刻的不多。这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造像窟。两尊并排直立的佛像,六米多高。头戴高冠,冠上的装饰繁复而华美,雕琢精巧,保存完美。服饰流畅而飘逸,胸前的璎珞精巧而细腻。服饰倒不是很复杂,显得干净而朴素。因为风化的缘故,面部及面部以下有浅浅的水平的水波纹,奇怪的是头上的高冠却没有风化的迹象。佛像背后的墙体也是一道道平行的水波纹,像是刻意雕凿的背景。身上还留存一片片蓝灰和宝蓝的色彩,应是近千年前留下的矿石颜料。茗山寺石刻,大多是北宋年间的遗留。这两尊佛像中间,有一尊较小的神像,一米左右高,坐在莲花座上的,捧着宝瓶,戴着高冠,却留着黑发,我猜想是现代的臆造。
往前走,在山崖突出的位置,也就是半圆的顶部,有第二处石窟。这是毗卢遮那佛窟。六米多高的石像,面向东北,像是在一处石窝下避雨。先看到的是佛像的侧面,略微前倾,双手合十在胸前,宽衣博带,身材修长,脸上有风化的水波纹。我很激动。这是我在网上看过很多次的一尊佛像。走到正面,仔细观赏,虔诚瞻仰。也是高高的花冠,繁复的头饰,精美的雕凿。后面的石壁,肩部以上,是横向的平行的水波纹,比较密也比较深。可能是那个部位两边下雨时流水大一些。往下的部位,水波纹要浅一些,细一些。退后一点看,这尊神像是整个雕凿在山崖拐角处的巨石上,有点像树立的半个蛋壳,佛像就在这蛋壳之中。山崖保持完整,为石像提供很好的庇护。佛像头饰直接顶着石窟的顶部,高冠与石窟顶部连在一起。这尊石像整体是完整的。虽然面部有水波纹,五官却完好无缺。只是合十的手掌有些残缺,掉了几个指头。跟前面两尊佛像相同的地方是,头饰都是繁复而华丽,而衣饰则简洁而朴素。佛像右侧石壁有一条大裂,据说是512大地震之后才扩大的。
看着这奇妙的神像,我很兴奋,一直在喃喃自语,差点手舞足蹈。
往前,第三处石窟,面向北方。这是文殊菩萨造像窟。石窟顶部突出,像个大帽檐。窟楣上原有“现师利法身”五字,现在“身”字因为山体裂缝看不太清楚。文殊菩萨身高五米,头戴高冠,直接顶着窟楣。石像衣饰简洁,流畅而飘逸,胸前璎珞精巧而秀丽。右手置胸前,左手托经书。两眼微闭,神态端庄。
石窟左右两壁各有五处小圆龛,内有坐佛。左壁外侧崩塌,还保存三龛。龛内三尊坐佛保存完好。虽有风化的水波纹,五官都在,且轮廓清楚,衣饰完整,神态饱满。最上面一龛保存最好,五官轮廓最完整。右壁五龛都在。不过风化很严重。有圆窟的轮廓,坐佛身体的轮廓,五官轮廓基本上看不出来。横向平行的水波纹又密又深,看得出来是坐佛的样子,但非常抽象。最东边的那尊坐佛风化最严重,头部和身体的轮廓基本看不清楚,只有浅浅的痕迹。最漂亮的是右下方两尊,身体和头部的轮廓还比较清楚。这些被风化的神像看起来很朦胧,很抽象,给人无尽的想象。这是在人工雕凿基础上大自然近千年的蚀刻。近千年的慢工,才出现这精妙的景象,实在神妙。其实,整个茗山寺石刻,乃至安岳石刻,最打动我的就是这几处高度抽象的石像。我之所以急于来看这些石刻,有点担心风化加速之后,这些石刻会变得更加抽象,乃至不能理解。石窟左右壁的佛像,右壁风化严重,左壁则比较轻。大概因为风从东边吹过来,右壁受影响更大一些。左壁的佛像受中间突出的文殊菩萨像的庇护,受风少一些,故影响小一些。右壁上,五处圆龛中间,有一条上下贯穿的裂缝,可以放进手掌。从边缘的风化情况看,应该有数百年了。右壁坐佛风化严重,与这条裂缝有关。下雨天,必然有大量雨水从这里流下。
还有一个问题。文殊菩萨左手托经书,伸出一米多,巨大的重量靠肘下垂地的袈裟支撑,这是古代匠师的杰出智慧。2014年此地暴雨,山上土石倾泻,砸坏了菩萨手托的经书。后来补做了经书。据说原先的经书非常精美,惟妙惟肖,一层一层很清楚;新做的“经书”很粗糙,就像一块砖头。实在难看,就有人用一块红布将其遮住。我在现场的时候一直不明白,菩萨手上怎么会有一块红布,像是绷带,却又是红色。很不协调。祖先留下来这样宝贵的遗产,是到了好好保护的时候了。
文殊菩萨造像窟前面,是数百米的悬崖;山下,是茂密的森林,远处,有一座水库。石窟的顶上,是茗山寺的后墙。五六米高的样子,用巨大的石条垒砌,中间开着不到一米宽的石门。门前的石壁上开凿了石阶路,几乎垂直。李师傅说,原先庙里只有一位老和尚,要下山到水库挑水。就在我们站的这个地方,石崖底下,老和尚被一个恶霸杀了,霸占了寺院。老和尚就被埋在石崖下面。我先以为他讲的是历史故事,听着听着才听出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李师傅还说他到这寺里玩老和尚还给他东西吃。李师傅又说,那恶霸的子孙,后来有的被车撞死了,有的发疯了。现在恶霸绝户了。真是恶有恶报。我感觉他讲的是个关于因果报应的佛教故事,没怎么当真。
在文殊菩萨像前吹着风,听听李师傅讲宗教故事,也是惬意的事情。
往前的第四处石窟,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的坐像窟,雕凿在一块突出的巨大石块上。左侧大势至菩萨,右侧观世音菩萨,坐在一米多高的莲台上。大势至菩萨手捧宝钵,观世音菩萨手捧经书。都是头戴繁复的花冠,身披宽松简洁的袍服。因为风蚀的作用,两尊石像通体都呈白色。佛像通身及后面的石壁,都有细细的水波纹。不过,石窟的东边有挡墙,故两尊佛像的风化要相对少一些。两尊佛像五官都还清楚,高冠还是非常精美的样子。观世音菩萨是标准的“国字脸”,很特别。大势至菩萨倒是佛像的一般风格。
往前的第五窟,是明清时期的佛道合窟,左侧是佛教的毗卢遮那佛,右侧是道教的东岳大帝。毗卢遮那佛头戴花冠,坐莲花宝座。花冠雕凿细腻,保存完好。东岳大帝头戴头巾,坐在椅子上。两尊佛像都有风化留下的水波纹,不过比较浅。可能这边离风口比较远,受风不大。东岳大帝的左侧有挡墙,所以风化更轻一些,面部还保存着比较满的红色颜料,身上的衣服彩绘也保留较多。毗卢遮那佛是明朝雕凿的,东岳大帝是清朝完成的。就艺术而言,这两尊与前面宋代的石像不是一个档次。不仅神情呆滞,东岳大帝更是明显的比例不合理。
我跟李师傅说到东岳大帝的色彩时,李师傅又向我推荐塔坡的石刻,说那里的石像保存最好,色彩最漂亮。我发现李师傅还真是懂不少,确实比较专业,考虑后面可以配合他一下。
再往前,一段上坡台阶,来到茗山寺的西侧。一座亭子,下面一块巨石,雕凿着十二位护法神。李师傅说有挖心的,掏肝的。应该是密宗的神像。风化太严重,基本上看不出面部的轮廓。
又原路返回看了一遍那几处最美的石刻。阳光明媚,凉风和煦,真美啊!茗山寺石刻,是我观赏过的最美的石刻。它们在这里沐浴了千年的风雨,才呈现这样的美轮美奂,希望他们还能存在千年!
离开茗山寺。我决定照顾一下李师傅的生意,去一趟孔雀洞。李师傅说,返回到大路,往前不远就到孔雀洞了。其实,上公路之后到孔雀洞还有五六公里,跟到石羊镇差不多。
老李给我讲孔雀洞看护人的故事。说文革期间,这户人家住在孔雀洞附近,厨房就在洞口。红卫兵来破四旧,要砸孔雀明王石刻,被男主人阻止了。文革结束,国家重视文化,要保护石刻,就让这家的男主人当了保管员,每个月有点工资。父亲老了,儿子又接了班。我猜想,这家人也倒不是有什么文物保护意识,只是将自己用了一段时间的场所当成私有财产,只是保护私有财产而已。
老李说,现在那户人家不住在孔雀洞了。孔雀洞平时锁着,有人要参观就打电话,管理员会来开门,每人收十块的卫生费。又说,他跟那人很熟悉,已经打了电话。他带人去不收钱。
沿前往大足的公路奔驰而去,路面很好,车不多,跑得很快。
到一个叫做孔雀村的地方。下公路,一个小院子,绿树掩映。上几级台阶,树荫下坐着几位老人,其中就有看护人。老李给人发烟,欢快地打着招呼。进院子,门口一块国保碑,显示这“孔雀洞”是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山崖下一处石窟,明王骑孔雀。似乎是个佛教密宗的故事,我不太了解。四川东部这一片,历史上曾经盛行密宗。整个石窟中,最绝的是孔雀,惟妙惟肖,鲜活灵动,好像每一根羽毛都刻意拔下来。明王的脸一片白一片黑的,可能以前完全被熏黑了,后来洗过,没洗干净。明王有四只手,各持不同的法器;其中一只手持的是灵芝,非常形象。明王的衣饰是飘逸的,花冠也是繁复而华丽。不过,整体上是被熏得黑漆漆的,不美观,也看不太清楚。明王身后石壁上,还有几组腾云的神仙,也是雕凿精美,保存完好。明王左侧石壁上有一个方形的空洞,里面放着一个佛头。老李后来说,孔雀洞原先有座庙,这个佛头是庙里的。又说有日本人来参观,要出五千块来买。看护人说这是国家的文物,多少钱都不卖。
孔雀左前方的地面及石壁上,明显有烧饭做菜留下的油迹。整个的孔雀洞,好像到处都是油腻腻的。或许,正是这些油垢才保护了这珍贵的文物。
我们正在看着,来了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妇。说从重庆来的,到安岳找一处古代某著名炼丹家炼丹的地方,一个叫什么泉的地方。说他们自己开车找了两天,大致是在安岳东边,还没头绪。老李听了他们的描述,马上指出是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果然是他们所找的。不过路不好走,也不好找。老李说让他们跟我们走一段,我们后面要去华严洞,他们要去的地方要经过华严洞。
老李跟那夫妇吹牛,很兴奋。说完就出发了。走出一段我才想起来,孔雀洞还有个什么经塔的,也是宋代的遗留,先前老李还向我强烈推荐的。不过走了就算了。专门跑这么远,感觉收获不大。不过,看过茗山寺之后,我其实是有点“曾经沧海”的感觉了。这怪不得老李,更怪不得孔雀洞。
往白羊镇的方向返回。很长的上坡和下坡,路好走,车又少。摩托开得很快,风驰电掣。没带头盔,头皮吹得发麻。不过老李的车技很好,很平稳。我感觉他是有点炫技,要比那对夫妇开的小车还快。距离白羊镇不远,右转离开公路,走向比较窄的小路。老李停下车等那对夫妇,告诉他们走那条岔道,前面又怎么走怎么走。那对夫妇说,干脆跟着我们再去逛逛华严洞。
华严洞是个景区,门票28元。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构成一座山体,正中的石窟就是华严洞,外面罩着一座阁楼,像是单檐歇山顶的样子。华严洞是安岳县最大的单体石窟,里面是规整的长方形。洞口两侧雕凿的是淑雅的观音,而不是威武的力士。里面正中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居中的毗卢遮那佛及左右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左右两侧石壁,上层是天宫楼阁,下层各有十尊侍从弟子像。所有的佛像均形象生动,仪态端庄,雕凿精美,保存完好。我猜想是长期封闭的缘故,也许是现代才被挖掘开放的。这些佛像跟我刚才在茗山寺看到的宋代石刻一样,都是繁复而华美的花冠,衣着飘逸而简洁,胸前又都有玲珑精巧的璎珞。宋代的石刻,应该是个顶峰了吧。说实在话,看过唐宋精美的石刻,明清的就没法看了。
出华严洞往西,前面还有一座仿古的建筑,是另一处石窟。两座建筑之间的山体上,有不少洞窟,大大小小的。以前应该是有佛像的,现在大多用来堆放杂物。前面建筑是重檐歇山顶的样式,门楣上有“大般若洞窟”。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窟,南宋创设。正中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左右是孔子和老子。两边的石壁有三层,有众多罗汉、天神、童子的石像。整体保存良好,只是左右两侧下层的神像头都不见了。我猜想这种破坏可能也是“史无前例”时代的杰作。
其实是一个非常安静的所在。洞窟在半山之上,前面有石板铺就的平台,有古树,有石凳。凉风习习,小鸟鸣唱。那对夫妇也进了景区,男的在树荫下的石凳上休息,女子则微闭着眼,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我跟他们打个招呼离开,他们很客气地回应。
老李在景区外的停车场等我。我们准备离开。那女子从景区里爬到停车场边上的巨石上跟老李打招呼,说他们还要在这里待一会儿,让我们先走。
老李说,这对年轻人是学道的,好像专门做这个事。老李对这种做法不甚认同,说年轻人还是要过正常的生活,不要那么早就看破红尘。我不太好评说,就讲了一句废话,生活也是修行。
往石羊镇方向返回。本来下一站是要去毗卢洞,老李又说起塔坡,我就说那就去一趟塔坡吧。一来时间还早,才十一点;二来我还想再照顾照顾他的生意。
又是风驰电掣,又是头皮发麻。一边开车还一边说话,老李是有些兴奋。他说刚才这对夫妇真是笑话,在安岳找一个地方,两天都没找到;要是早碰到他那就好了。又说他开车又快又稳,过年的时候他送过一位到镇上女儿家走亲戚的老人回家,在大山里面,几十公里。那老人都103岁了。只敢坐他的车。
路过镇子,老李停车,说要买包烟。我本来要给他出钱的,他坚决不要。他说为了提神,保障安全,他一天要抽三包烟。我跟他在一起已经三个多小时,他这才抽第一根烟,所以我觉得他是有点吹牛。老李又说,他给塔坡文管员打电话了,他会开门让我们看佛像的。又说起塔坡文管员的故事。说是他父亲以前挖地挖出了佛像,后来成立了文管所,就当了文管员。他父亲老了,他又接班。感觉这个故事与孔雀洞的差不多。我猜也是吹牛。吃旅游饭的人都喜欢制造噱头,不要太当真。
出镇子,往县城方向开了五六公里。岔到小路上,进入田野,又走到山里。
老李说,前面那道山梁,一头是我们要去的塔坡,一头是大佛寺。大佛寺有三尊大佛,很威武,很漂亮,原来去看的人不少,也是国家重点文物。前些年,负责管理的老兄做好事,自己买油漆来刷,有的红有的黄,有的深,有的浅。老李带游客去看,发现大佛被刷油漆,变得很丑。他发了图片到网上,引起人们注意。后来文物局来看过,判断是破坏了文物。那个管理员被撤职,现在几乎很少有人去大佛寺了。老李说的很兴奋,我感觉有些吹牛的成分。
快到塔坡石窟,在一个村子边上,老李将摩托停在路边,前面是上坡的石阶。老李说的那位文管员老王急匆匆过来,说看不成了,县文物局来人安装摄像头。说完,又急匆匆往我们来的方向跑去,说去迎接领导。
我们沿石阶上坡,山后有座院子。有只大狗被关在铁笼里,狂吠着,跳跃着。地上立着一块文保碑,塔坡摩崖造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小楼离走出三人,像是村干部的样子。他们可能以为县里领导来了。老李掏出刚买的那包烟,一人一人敬过去,他们都接了。老李说明我们的来意。其中一位身着蓝色中山装的,还比较客气,说文物局的人就要来了,不敢开门给我们看。另一位穿白衬衣的鼻孔朝天,很是傲慢,对老李说,文物局来人,就是要整你们这些开摩的的。你们带人到处乱窜,是文物管理的隐患。
老李讪笑着,点头哈腰,说着好话。蓝色中山装好像跟老李还比较熟,说门是开不了了,你们可以到窗户上趴着看一下。
一座仿古的建筑,紧靠着山崖,面朝西边,塔坡石窟就在里面。有一大扇木格窗,窗下有人用砖块码了个半米来高的台子。
光线还比较好,看得比较清楚。山崖下一个不太深的石窟,长方形的,前面是三尊石刻造像,后面石壁上还有很多圆形石龛,里面均有坐佛。三尊主佛,最左边一尊好像是被偷盗过,被锯成三节,头部严重损坏。寻找回来后,三节身躯重新接上,但痕迹明显。头部作了修复,很不成功,很不协调。另外两尊坐像,美轮美奂,堪称完美。繁复而华美的高冠,飘逸而简洁的服饰,圆润的面貌,饱满的神态,挺直的鼻梁,棱角分明的嘴唇,实在是美不胜收。单就协调和完美而言,这两尊佛像是今天看过的佛像中最突出的。
我们跑了那么远,其间还有五六公里的小路和山路,能看到这样美妙的石刻佛像,还是值得。不过,只能这样趴在窗户上“偷窥”,又觉不雅。
返回的路上,老李说了县文物局来人的事情。原来,这里有一座宋代的大铜钟,直径有一米多,也是重要的文物。今年三月份,一个大雨的晚上,突然失踪。之后才买了狗,加强防范。今天县文物局来装监控,也是这件事引起的。老李怀疑,这件事情,肯定是文管所的人监守自盗。刚才我们去的时候从屋子里出来的三个人,耀武扬威那个是镇文管所的,另外两个是塔坡文管所的。老李说,他的朋友老王是老实人,做不出这种事情。这事情肯定是另外两个塔坡文管所的伙同镇上文管所那个“吊毛”干的。可能因为刚才那家伙对他不客气,老李说起那个“吊毛”,一直是愤愤不平的语气。
返回石羊镇附近,去看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石羊镇南边塔子山南崖,有宋代工匠开凿的石窟20多处,石刻造像400多尊。2001年,毗卢洞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门票18元。我到的时候,售票员正在吃早饭。
相对来讲,这是我今天早上游览的最大景区。沿山脚的造像区长100多米,开凿在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上。造像主要集中在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洞。
进大门的右手是毗卢洞,长十几米,高六米多,深五米左右。前面坐在莲座之上是毗卢遮那佛,同我先前在茗山寺及塔坡看到的佛像一样,也是繁复而华美的高冠,简洁而飘逸的服饰。整体保存非常完好,线条流畅,雕工精湛。后面墙上,有十组雕刻,展现的是“柳本尊十炼图”。柳本尊原名柳居直,晚唐及五代时期在四川一带传播佛教密宗。“十炼”是密宗的法门,包括剜眼,割耳,舍臂,燃指等十种苛苦的修行。说是苦修,其实是自残。“十炼图”以十组石雕,生动展现柳本尊苦修的场景。就艺术来讲,也算雕凿精美,技艺高超。不过,我对这种做法在内心相当抵触。这应该不算信仰,而是迷信,而且是很坏的迷信。摧残身体,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不仅残酷,也很邪恶。我对宗教一般是有敬意的,但站在“十炼图”前,我感觉很恶心。一对父子也在认真观赏。儿子应该是十来岁的小学生,问他父亲一些问题。父亲认认真真回答,还是虔诚的敬仰的语气。我感到悲哀。这么小的孩子,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这种残酷的东西的,更不用说去欣赏它,赞赏它。
往前,有幽居洞,千佛洞,都是宋代的石刻。大大小小的佛像,神态万千,造型各异,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大多保存完整,属于难得的精品。不过,我今天看的石刻太多,尤其是一开始就看了最美妙的茗山寺石刻造像,走在这里的石刻海洋里,有些审美疲劳了。
最往里是观音洞。石壁上一片立体的石刻佛像,水月观音居中,是最大的一尊。上面有巨大的窟顶,有钢架支撑。我猜想这窟顶是毁坏后加盖的。毗卢洞的水月观音是安岳县石窟造像的典型,旅游宣传的名片。人们经常引用韩素音“东方维纳斯”的赞誉来介绍它。确实是非常之优雅,闲适,淡定,自在。水月观音又叫“自在观音”。左脚踩着莲花,右脚自然置于榻上,右手随意放在右脚之上,不是一般佛像那样端庄而严肃,而是很随意,很放松,所以是“自在观音”。头上的高冠,身上的珠宝,璎珞,都是繁复而华丽。不过感觉面部有些僵硬。
我第一眼看到水月观音倒不是很震撼,不像我先前在茗山寺那样。一来,我以前在平遥双林寺及正定隆兴寺看过水月观音,也是美轮美奂,似乎要更生动一些。二来,我之前看水月观音的视频,以为是像茗山寺的石刻造像一样在荒山之上,而眼前的水月观音是在景区之中,被保管的好好的,于是就少了些我想象的味道。进来之前,老李说要我注意一下水月观音的右手。说是曾经被偷盗过,后来追回,重新接上,但感觉有些别扭。这个我倒是没有注意到。
整个毗卢洞景区的石刻应该算是保护最好的。盖了一个巨大的顶棚,将整个景区的石窟都罩在里面,这样至少可以减少风吹雨淋的破坏。这里石刻的风化应该不严重,这个景区的所有石窟,都没有茗山寺那样水波纹的风化痕迹。
返回镇上。路过一所小学,看到小升初的宣传横幅,知道今天是四川小升初考试的日子。我问老李有几个孩子。他说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在重庆上大学,快毕业了;大女儿在绵羊上大学,才进去;二女儿在本县上高中,明年高考;小儿子在镇上读初中。
我问他孩子怎么这么小,最大的还在上大学,他不是六七年的吗。
老李说,他父母走得早,从小跟哥哥长大。哥哥结婚后,嫂子不待见,就分家单过。一个人,结不起婚。后来到外边打工,才挣了点钱,快三十岁才结的婚。还是这个时代好,凭自己的勤快,学得到手艺,挣得到钱,才结得起婚。要是在村里种田,可能就要打一辈子光棍。
我说他是有福气的人,毕竟苦尽甘来。
他说自己是苦命的人;不过也有快乐。
回到镇上。他先前帮我把背包放在一家小饭馆,说要是饿了的话就着在他们家吃点东西。他还帮我联系好去大足的班车。
我准备用微信转钱给他,问他多少钱。
老李说:“先说好的160。又去了孔雀洞和塔坡。但是塔坡没看成。就给180吧。”
我没说什么,给他转了200。
他看了看手机,抬头对我笑笑。
我没有在那家小饭馆吃成东西。来了辆过路车,就直接上车走了。
还是稍微感到有点遗憾。上午在石羊镇几个地方的游览太仓促了。游了五个景点,不到四个小时。有点走马观花。要是在茗山寺多呆半小时,在华严洞和毗卢洞都多呆二十分钟,那就好了。
这么匆忙,一来跟李师傅有关。尽管他从来没催过我,也一点不着急,但我还是不想占用他太多时间,还是想给他多留点时间,让他多做笔生意。那一次去看佛光寺也是这样。本来是说好多少钱一天,我还是三点不到就放司机走了。本来到了南禅寺距离延庆寺不远的,我居然放弃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怪不得别人。另外一个是客观问题。由于情况不了解,我不太确定从石羊到大足方不方便坐到车,要多少时间,因此就想上午日程安排满一些,下午时间充裕一些。其实,我今天只要到大足就可以的。在大足一天看宝顶山石刻,一天看北山石刻再找个别的地方,会更宽松一些,更自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