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与公共精神的培养
On
彭小兵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摘要:公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公共伦理基础、公共参与基础和公共责任基础。公共精神蕴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保障。为此,切实把对公共精神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鼓励组织讨论和专项研究,凝练共识;推进公共事务的社会参与;大力促...
作者文章归档:彭小兵
论“中国梦”与公共精神的培养
On
彭小兵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摘要:公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公共伦理基础、公共参与基础和公共责任基础。公共精神蕴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保障。为此,切实把对公共精神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鼓励组织讨论和专项研究,凝练共识;推进公共事务的社会参与;大力促...
“合作”还是“背叛”?
——从“囚徒困境”的仿真模拟到“公益慈善”的存在依据
读书笔记/彭小兵
05/21/2014
在群居的社会性动物中,一些个体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基因的延续甘愿牺牲自己,如蚁群里的工蚁。人类也是这样,尽管人类拥有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人类也是群居动物,年长的哥哥姐姐或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人类还会说:“我会为你而死。”
那么,在充满争竞和互相倾轧的世界,合作、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是如何出...
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草根领袖吗?
中国当前不具备实施宪政的价值基础
要阐述清楚这个命题,先从厘清宪法与宪政的关系着手。
对于宪法,一般人不一定能准确说清楚它的概念,但多数人都大致能理解它的内涵,大体上就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基本法律,也称法之法、根本法或宪制文件。
那么,宪政呢?我查询到的一种解释是这样的: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宪政的实施首先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同时要保障公民的权利。还有其他解释是这样描述的:宪政(constitutio...
【9张图教你制作优秀简历】
①十秒钟看完:简历长度以1页A4纸为限;
②便于阅读:像制作平面广告一样,综合考虑排版;
③不要试图编造经历:大多数谎言在面试中就会被识破,但优化≠掺假;
④将最闪光的拎出:提供有含金量的成功经历……。
【9张图教你制作优秀简历】
①十秒钟看完:简历长度以1页A4纸为限;
②便于阅读:像制作平面广告一样,综合考虑排版;
③不要试图编造经历:大多数谎言在面试中就会被识破,但优化≠掺假;
④将最闪光的拎出:提供有含金量的...
再现《魔戒》,再谈“信念”
03/16/2014
中国人常说,旁观者清。但时寒冰先生说,“我读书的经验是,旁观者未必清。有悲悯心,才能真正做到清,才能真正洞悉真相,才能真正领略到知识之美。”我能深深体会、理解并认同他的这句话。
这些天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重播《魔戒》(又译为“指环王”)三部曲。昨天周六,儿子出去参加同学生日聚会,我在家里重温了《魔戒》的第三部《王者归来》,其实十多年前就已经和妻子、儿子在影院看过。那一次观后是什么感觉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今天似乎感悟出很多原来不知道...
高校归属关系调整撤并,利乎?弊乎?
曾经,司法部有政法大学、财政部人民银行有财经大学、建设部有建筑大学、交通部有交通大学、铁道部有铁道大学、农业部有农业大学……,这种行业特征显著的行政主管模式,其弊端是会导致大学教育趋向职业技能培训化,但今天的大学教育超乎想象地强调实践教学和就业导向,因此,原先的这种中央部委(行业性)高校的行政隶属格局,是非常契合今天大学教育倡导“实践型教学”和“就业型教学”的要求。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上世纪90年代高校隶属关系归并以及行政管理架构的整合运动(其中包括原先的部属院...
哈耶克(Hayek)经典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内容梗概的简约框架,由我授课《市场经济专题》的一位学生总结,很棒!
——正确地理解竞争
(转)
“要比别人强”是历年社会竞争风气的主流。教导孩子时,家长往往要求孩子在班上的名次要高,并时常拿他与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使孩子形成一些错误的竞争心态。
在我举办的亲子讲座里,很多家长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孩子考试结果的名次太低,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当我知道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能力正常后,便笑着建议说:“送他去弱智儿童学校,保证每次考试他都能拿第一回来!”
在数十人之中争取一个名次,除了自己的能力外,所有其他人的能力都会影响排名结果,因此要孩子比别人强是不切...
那一段时期的多元思潮、社会组织和公共事务参与
(杂谈)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的。
历史会不会复制呢?会的,不然没有“重蹈覆辙”一说。
历史可以不可以借鉴呢?可以的,因为那里不光有糟粕,也有精粹。
历史能不能全盘否定呢?不可以,因为那是一面面闪光的镜子,既折射过去的现实,又端正现在的衣冠。
今人是不是比历史做得更好呢?那不一定,因为现在所做的,过去也做;现在所主张的,过去也曾主张过。
我喜欢把新中国成立前60年中的那段中国历史理解为两个相互交织的部分:战祸的历史和兴旺的历史。
战祸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