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贵成

   喜欢研究历史,谈论教育,评点天下小事,多写杂文、随笔,主要发表在《杂文报》、《书屋》、《文史天地》、《山西文学》、《搜狐》等十几家报刊网站。曾获2007年搜狐教育博客群年度人物,2008年搜狐教育十大名博等荣誉。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如需转载本人文章,网媒请注明作者,纸媒请与本人联系。方式如下: 邮箱:[email protected]

苏联“老大哥”的真面目(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社会中,中国有一个亲密的合作伙伴——“老大哥”苏联。实事求是地说,“老大哥”对中国是有过帮助的。五十年代初,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总数为3亿美元的贷款,中国才有钱向苏联购买建设所需的各种设备;苏联还援助中国143个大型工业项目,其中包括第一飞机厂、武汉钢铁厂、洛阳拖拉机厂,以及位于新疆的中苏合资石油公司,有色金属与稀有金属合资公司等。同时,苏联还派遣了大批专家顾问帮助新中国的建设,为中国培训技术干部,并...

Read more

语文老师如何应对“寒流”的侵袭


青年作家韩寒的博客被名校联考语文考试纠错一事,最近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尽管调查显示有61.05%的网友认为韩寒错了,但韩寒就是坚信自己没错,因此一向以批评别人为己任的韩寒,这次受到了网友们异口同声的批评。我在这儿不想再拾人牙慧,对韩寒的不认错发什么议论,只是对中学教师们这么重视“寒(韩)流”很感兴趣。

韩寒现在是中国影响力很大的一个青年作家,其影响力被人戏称为“寒流”,“寒流”侵袭之处,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被其俘虏,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但这股“寒流”却把我们那些可敬的语文老师们吓坏了,韩寒的小...

Read more

科技精英的道德沦丧以后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话说得非常有理,科技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确实是这个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人物,如果他们锐意进取,从善如流,乐于提携后进,那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否则,因循守旧,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由此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爱因斯坦虽然伟大,且说出了如此的精辟之言,他应该做得不错了,可惜,“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此话放在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身上,也非常适用。
 &nbs...

Read more

郑渊洁的自学观


       早就知道童话作家郑渊洁是个另类。嫌现今的学校教育误人子弟,他就让儿子辍学回家自己教育,据说还成了才。由于对郑作家的家底不甚了解,故而我这个小教师的心中一直充满了好奇感。近日从《资料卡片杂志》(2006年第6期)上看到了郑作家自曝家底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家三代小学生》,读后,我对郑作家的崇拜之情真是没法说了,只好用三国时魏国皇帝曹丕的一句话来形容:高山景行,私所仰慕。


    想不到郑渊洁竟然是我的老乡,他祖籍山西省浮山县史壁村,这让我的脸上顿添不少荣光。更让我想不到的...

Read more

节日忧思


   有名言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这时候我就觉得做男人太窝囊了,历尽万苦千辛在这世上混出点名堂,才可以获得心爱女人的芳心,否则就得过一辈子快乐的单身汉生活;而女人倒轻松自在,只要放射出几丝特有的魅力,不但男人做了他们的顺民臣仆,而且连美丽的花花世界也被她们占为己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对于女人,我确实有点心向往之了。最近看了一则资料《世界女性节日多》,就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想法。
   据介绍,在女人成长的各个时期,每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节日。幼儿时期有&l...

Read more

我看高考作文阅卷


    前些年,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奇文,是一位重点中学教师(笔名师之道)多年参与高考语文阅卷的肺腑之言,题目是:《高考作文:90秒内定生死》(《天地人》2003年第7期,下同),一看就使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笔者也评阅过许多考试作文,总体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快。但快的定量指标却没有统计过。据师先生在文中说,每位参加作文阅卷的教师,在工作时间内,一分钟也不停地看,不喝水不上厕所不与别人说话,每小时要改50篇作文,平均每篇作文上停留的时间约70秒!虽说实际操作比较灵活,都是两人对半分,一人看,另一...

Read more

继续教育如何开花结果


        继续教育是我国对21世纪教育革命的新观念——终身教育思想的一种实践。这几年在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茶。作为一名高中教 师,我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然而据我耳闻目睹得来的观察,继续教育却是一副“怪胎”模样。
 
    不少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纯粹是在应付,当然这种应付有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的配合。平日里由于工作繁忙,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教材根本无暇或不愿翻及,临考前翻翻,也只是“临时...

Read more

何必讳言“差距”——也谈中日国民素质的差距问题


     提起日本,曾经有过的民族屈辱总会点燃我们的义愤之火,有时候还会失去应有的理智,连起码的知己知彼也做不到了。这不,近来清华大学某专家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发现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据此一位中国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还有专家称:“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12月20日)邓清波先生随后就在12月29日的《杂文报》上发表《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吗?》一文,对专家的观点奋起反击,&...

Read more

还原刘胡兰牺牲的历史真相有何不对


     北大教授阿忆近日在其博客中撰写了一篇题为《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博文,文章中称,大家耳熟能详的烈士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之下。(新民网·独家报道)因为这篇博文涉及到了女英雄刘胡兰牺牲的真相,一时间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成了热门新闻,也成了网络上讨论的热门话题。我起初对这并不想发表什么看法,但是上周1月27日晚上看了央视军事频道对阿忆的驳斥采访后,心中就有了一种不得不吐的愤懑。一篇博文竟然引起了央视的高度重视,这是让我想不到的;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央视竟然指斥阿忆是“别有用心...

Read more

批判教育与教育学生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作为一名民间批评者和业余“坐家”,我对杂文写作是情有独钟的,视批判精神精神为自己的生命线。不独自己写批判文章,如果学生能写出一定水平的批判文章,我更是如饮佳醪,陶醉不已。这不,读到12月1日《杂文报》刊载的赵一鸣同学写的《不要再批判中国教育了》一文,就让我高兴了一回。赵一鸣同学作为一个埋首于应试教育书山题海中的学子,能对身边事如此关心,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尽管赵同学的看法我未必赞同,但我仍要为他的独立思考精神大声喝彩。下面。我就以一个中学教师的身份,与赵同学探讨一下他在文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赵同学认为,如果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