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郎咸平

1956年出生于台湾,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

  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

  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

    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2003年以来,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

三公经费证明我们离财政民主有多远


  上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公布了“三公经费”情况。媒体以“地震局预测经费不足公车1/13 ”、“国税总局公车费超13亿”、“质检总局近7成三公支出系公车消费”等醒目标题揭示三公经费不合理支出的触目惊心。其实,我对出现这种结果一点也不奇怪,我在《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早就指出,财政合理支出的前提是财政合理预算,中央一再强调,要推进财政预算公开,让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能够有效监督政府。可是,看到政府披露的财政预算才发现,这玩意儿老百姓根本看不懂。更让人生...

Read more

中资银行被减持祸从何来?


  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有专家说是由于美国银行本身的问题。确实,美国银行因为存在系统性风险必须增加一些核心资本,卖掉了建行的股份。

  可是一系列的减持中资银行的事件,李嘉诚、淡马锡、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几乎是同一时间抛售中国银行股份,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抛售农业银行,高盛与大通抛售了中国工商银行。

  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其实很高,高盛是12%,大通是10%,苏格兰皇家银行是11%,摩根士丹利是13%。

  这么多的银行同时抛售中国的四大行,其中只有美国银行是因为存在系统性风险,可是其他机构没有什么理由来抛售,所以这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抛售行为。

  去年...

Read more

谁摧毁了中国的个体零售业?


  2011年最火爆的网络事件除了3Q大战,就是淘宝事件。在淘宝大战的最高峰,5万人17次“攻打”淘宝商城上的大卖家。事件的起因很简单,淘宝商城2011年10月10日决定:2012年的技术服务费由以往的6000元提高到3万元、6万元两个档次,商铺违约保证金由以往的1万元涨到5万、10万、15万元不等。中小卖家对此极为不满,他们通过百度贴吧和QQ组织起来,利用货到付款和给差评的方式攻击大卖家。这个事件看起来很热闹对不对?那大家晓不晓得这场大战对于中国的经济有多重大的意义?我在《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指出,网购的飞速增长反映了商家对低成本交易的渴望。

...

Read more

央行利率大放水让谁得了便宜?


  上周,央行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央行此次“出手”降息,距上一次今年6月8日降息还不足一个月,也是年内第二次降息。降息的目的,意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信贷需求,以阻止经济下滑的势头。问题是,真能达到这个目的吗?央行利率大放水到底让谁得了便宜?

  此次利率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只要稍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明白一个原理,如果我们的存款利率低于CPI的上涨速度,那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就是贬值的。就在老百姓感觉保值...

Read more

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绝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

  在我的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中,我要告诉那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国人和官员,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多可怕。

  我们身处世界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却浑然不知,中国习惯低估我们的对手,又习惯高估我们自己的实力。笔者今天就是要把我们的危机说清楚,以唤起国人的危机感。否则,我们的经济就要真的翻车了。

  看看美国,今天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了。因为只有危机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
...

Read more

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绝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

  在我的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中,我要告诉那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国人和官员,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多可怕。

  我们身处世界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却浑然不知,中国习惯低估我们的对手,又习惯高估我们自己的实力。笔者今天就是要把我们的危机说清楚,以唤起国人的危机感。否则,我们的经济就要真的翻车了。

  看看美国,今天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了。因为只有危机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

...

Read more

分掉国有股想法太天真


  我们的国企改革已经迷失了方向,社会到处蔓延着对国企的愤怒。我们的国企起家有三种方式:一是自然资源;二是特许行业;三是政府拨款或者划拨资产。我们的自然资源基本上都是无偿送给国企的,比如油田、无线频谱、航线,还有土地,如果国企没有这些免费资源,根本不赚钱。我们的特许行业根本不准民营资本进入,其实就是拒绝市场竞争。政府拨款的钱从哪里来?纳税人。这就是你的原罪。你应该把这些老百姓免费给你使用的资源经营好了,让我们的油价、电价更低,更有利于环保,你必须把这些做好了,因为这是你的信托责任。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你国企拿着老百姓免费给你的资源获取暴利后,非但没有给老百姓什么好处,还动不动就哭穷,天...

Read more

中国距港式楼市崩盘只差半步 保障房是泡沫


  我们距离香港式的衰退就差半步天龙八部,因为在香港所犯的三大错误之中,我们已经犯了两个半。

  第一,政府垄断土地开发权,有意制造楼市火山,并严重依赖土地财政,让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

  香港土地产权向来为政府所有,批租土地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价格越高,政府收益越大。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回归前的“港英”政府对中国香港的楼市泡沫有推波助澜之责;其急功近利与短视,与近年来我们地方政府争相攫取土地一级市场收益相似。

  香港房地产长期在经济中“独占鳌头”,金融服务业也是依赖房地产。依赖到什么程度呢?我分三个层面来说...

Read more

保障房学不了新加坡就学香港


  现在全国都在搞保障房“大跃进”,地方政府似乎觉得当务之急就是盖房,其实是我们搞错了。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采访,央视采访了一位天津居民,这个被采访的人通过摇号得到了房子。你知道他怎么讲的吗?他说感觉很幸运。注意到没有,是幸运,而不是幸福,这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政策是有问题的!

  如果政策是完善的,老百姓的感觉应该是符合预期,应该感谢政府履行了对自己的承诺。比如新加坡政府对老百姓的承诺就是让70%的家庭能够买得起三房式的组屋,保证房价相当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四到五倍。新加坡政府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么做的。而我们的承诺呢,我们很多地方的保障房价格...

Read more

治理经济不能靠“运动”


  经济改革不应该在原地打转,经济发展问题已经无法靠经济改革本身来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经济改革已经无法解决现在的经济问题。更不能靠“运动”来治理经济,我们在很多经济领域还在搞“大跃进”和“放卫星”,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制造更大的经济灾难。正如我在《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这本书的序言中讲的,“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功夫在诗外”,经济改革需要以社会改革和社会公平为突破口,重新进行设计。

  我们迫切需要重塑经济改革的目标。这个改革的目标,既不是过去的效率至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