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伯凡

现任《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1966年生,哲学硕士,“数字论坛”成员。 1997年起在研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之余,开始从事网络文化研究和IT产业分析,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曾任《环球管理》杂志联合总编,《环球企业家》杂志总策划,美国《INC》(公司)杂志中文版主编,《创业家》杂志主编,《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

跟踪1500家上市公司:顶尖领袖看上去都“有点蔫”


  11月25日2017亚杰商会“新成长”第13届年度盛会在京举办,《伯凡时间》创始人吴伯凡先生作为文化学者代表,做了题为“心流与现金流”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的整理稿:

  原本是要我讲企业家的幸福感,我把题目改了一下,心流与现金流。心流代表的是心,现金流代表的是企业的经营,这两者是非常相通的,这是被我们忽略的一个隐秘的链接。

  有一个很著名的同行,他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特别值得跟大家分享,对于初创的企业,支撑企业的运行的,除了现金流,情感流也非常重要,很多的企业在现金断流之前其实是情感已经断流了。

  情感断流本身就是现金断流...

Read more

衡量企业家人生的终极三问


 

  一、企业家人生的终极三问

  人的一生有很多道理是从书本上学不来的,只有在直面生死和饥饿时才能有所感悟。现在世间所有生物都在经历饥饿,中国人不饿肚子也不过是三四十年的时间而已。

  大家都知道,北京人见面特别爱问:吃了么您那?这是最大的关心。如果不是有选择的进行辟谷或者轻食,一个人突然面临没有饭吃的局面,4个小时就会感到饥饿,8个小时饥饿的感觉就会难以忍受。

  所以“乞食”在佛教里面是一种修炼,简单地说就是人不经历乞讨,就不会明白世间的很多道理。

  克里斯坦森因为得了癌症,直面生死,所以明白了很多常人不明白的道理。在他心里,企业家的...

Read more

被亚马逊以超10亿美金收购的独角兽,为何有“离职奖金”?


  无论是管理个人还是管理一家企业,我们都要学会超越常识,超越本能,努力去寻找那些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卓有成效的理念和方法。

  有哪些反常识、反本能相关的案例呢?

  在一个黑天鹅事件越来越多的世界,我们需要一种反常识的意识和能力。

  真正有效的措施、路径、手段往往都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反常识、反本能。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就是一个与反常识、反本能相关的案例。

  Zappos反常的“离职奖金”

  Zappos是由华裔美国人谢家华先生创办的一家专门在网上卖鞋的企业。

  亚马逊以超过1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一家真正的独角兽。

...

Read more

一个公司要警惕“混蛋”和“大白兔”的出现


  大家下午好!

  我本来是来学习的,听说这次一千多个创始人聚在一起,我特别想听听大家怎么说。这次让我跟大家分享,自我觉得其实是很讽刺的,我没有创过业,在一群有激情有智慧正在创业的人面前讲怎么创业?这有点荒诞。好在这些年不停地在跟创始人接触,目睹了很多真实的创业案例,有些案例看得比较真切。血淋淋的事实也接触了不少,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叫“真实的创业有多难”。

  在座的各位可能有的在为钱奔忙,有的已经拿到自己想要的投资。不管拿到钱,还是没拿到钱,应该记住一句很俗的话“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真实的创业到底有多难?...

Read more

领导者要学会蓝牙式私聊!


  前些日子有朋友送给我一个蓝牙耳机,高兴之余,在配对的时候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前家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蓝牙设备,配对无一例外地费劲。在把耳机和手机配对成功的时候,我想到我的客厅里有另外一种用WiFi连接的可以连接很多音箱的音响,连接起来远没有这么费劲。我突然明白了同样作为短距离电子设备的“交流方式”,WiFi和蓝牙在“交流”过程中有相当大的区别。

  WiFi和蓝牙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其数据交换的方式。WiFi是一点对多点的,蓝牙是一点对一点的。WiFi接入非常容易,数量也不受限制。而蓝牙接入却是非常费劲,并且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即一个...

Read more

“PPT创业家”的宿命—闪亮登场后为何黯然退场


创业,要有酒神精神,酒神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字,你可以称它为摇滚精神、叛逆精神。还要有日神精神。酒神的破坏精神和日神的建设精神之间会形成一种张力,在两种力量交织之下,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创业。

这几天很多人在网上谈论马佳佳,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她的成名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概括:P成名(凭借一个PPT成名)。她想办一家通过移动互联网来销售情趣用品的公司:“炮否。”这样一个名称,非常具有颠覆性、叛逆性,还带有强烈的性暗示。这的的确确博人眼球。

更重要的事,她做了一个PPT,在这个PPT里面,她以九零后的身份,对她认为已经陈旧腐朽过时的观念发出勇敢的挑战:&l...

Read more

秘密:常识和幻想围困下的救赎


“互联网+”已经成为“行业口头禅”了。

好消息是,互联网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得到了从官方到民间的认可,“与互联网无关就是自绝于未来”成了普遍的共识。当洗脚与按摩都开始“O2O”的时候,人们明白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我的地盘,听我的”了。

但“互联网+”显然不是点石成金的神器,而且即使是神器,也要看它在谁手里。别人手里的神器对我来说很可能是可怕的凶器,即使神器在我手里,如果我不会用,也可能连烧火棍也不如,甚至擦枪走火,伤及自身。

任何一种思想、思路,...

Read more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最有价值?


身边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现在都面临着孩子该怎么教养、怎么养的问题。我以前不屑于谈这种话题,现在也跟大家一样,非常关心到底怎样才能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现在找工作很难,大家很关心孩子将来如何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到工作以后又要怎样才能逐渐在小圈子里不逊色、不平庸。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成长为一个还不错的人。

很多人想尽办法,要把孩子送到景山学校、北京四中这样的重点学校。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很多优秀人物并不是出自重点学校。现在好多父母挖空心思,耗尽财力,就是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两者之间的相关度其实并不大。

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看看学生的优秀程度与什么相...

Read more

删除力,一种新的生产力


在这个时代,媒体的角色更应该像一个卫兵或保镖——在纷乱中保持正见和警醒,拒绝没完没了的随机性反应。

 

尼葛洛庞帝多年前在他的《数字化生存》(编者注:1995年正式出版,1997年中译版)一书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后信息时代,后信息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不仅不稀缺,而且高度过剩。

后信息时代最稀缺的,是为人们有效地屏蔽和删除过剩信息,提供真正有效信息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在已经严重过剩的信息里毫无意义地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传媒渠道的多样化和便捷化,让大量低营养的、谬误的信息和意见提供了巨大的生长空间。

删除力,以及降解垃圾信息和意见的正见,正在成为...

Read more

没有方法,只有态度


明茨伯格是一位“偶像破坏者”(iconoclast)。他的思想风格有明显的反主流、反权威、反传统的色彩,在思想内涵上表现出明显的反正规化、反理性、反算计,重实效、重直觉、重机缘的“草根”色彩,与另一位战略学大师迈克尔·波特形成对照。事实上,明茨伯格的战略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其矛头直指以波特为代表的强调理性算计和精心筹划的战略理论。

 

在明茨伯格看来,一个战略如果有用,那一定不是通过理性的规划得来的,而是通过潜心尝试、摸索的过程,由于某种偶然的机缘而激发出来的。波特的五力模型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毫无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