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宏调政策取向选择大体包含“求稳”与“谋变”两层目标。“求稳”即运用短期宏调工具,培育2012年底出现的经济增速企稳与温和回升势头。“谋变”则要通过加快宏观金融改革,更好发挥汇率、利率等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完善适应开放大国成长需要的宏调体制。
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宏观数据,为观察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分析下一步宏调政策和改革提供了最新信息。重要数据指标走势分化,提示宏观经济欲稳而未稳。依据对目前宏观经济走势原因分析,短期宏调政策以适度微调、继续观察为宜,一动不如一静。考察总结十年宏调实...
作者文章归档:卢锋

中国农业革命的根源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农业劳动力占比从改革初期约70%下降到目前35%上下;同时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在中国几千年农业史上堪称一场革命。农业革命有效保障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并构成中国大规模城市化与结构持续转变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简略地考察了中国农业革命的表现、根源与贡献,并对完成农业革命所面临的挑战做出了评论。
中国当代农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30多年来主要农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地持续增长。粮食、棉花涨幅较低,共增长1-2倍;水产品涨幅最高,增长10多倍;油料肉类涨幅居中,增长5-6倍。
2004...
宏调治冷难治热
如果说最近十年宏观经济表现特点是“易热不易冷”,从宏调政策成效看则显得“治冷难治热”。当然治冷也有不易之处。不过应对经济增速偏低偏冷时,各类政策工具协调性较强,各方利益比较一致,只要政府愿意出手,政策实施与收效会比较快捷和明显。
4万亿刺激是显示宏调“治冷”得心应手的典型案例。当时经济增速一年快速下跌4个百分点。内外冲击下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失色,“经济长冬”、“L型走势难免”之类观点,一时广为流行。
然而,随着刺激措施推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很快扭转...
中国增速“破八”不足虑
日前中国统计局公布,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8%。这是中国1999年以来年度GDP增长率第一次低于8%,也是1998年以后最低年度增长率。这个简单的事实对比,或许会引发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偏于悲观的推测与联想。
然而把去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与世纪之交情形简单类比并不适当。给定内外现实环境,中国去年7.8%增长率大体合理合意。中国经济仍在快速追赶,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仍呈上升趋势。中国宏调政策仍应以稳健作为优先目标。
从多方面看,去年经济增速破八与世纪之交时的宏观形势不可同日而语。当年中国宏观经济遭遇通缩,1998与1999消费物价指数以及GDP平减指数,都连续两...
宏观调控细考量
2012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财新峰会”发表主题演讲,对过去十年中国货币政策实践从十个方面进行梳理。据悉,周小川此演讲本为 “2012年雅克布森基金讲座”准备,由于未能按计划赴日本演讲,改在国内用中文发表。
周小川担任过不同部级领导职务,但他更可能作为中央银行家被历史记录。这次演讲被看作是他十年主政央行货币政策遗产的一次小结,注定会成为研究新世纪初年中国货币政策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央行行长是比较专业化和技术化的高官职位,周小川愿用自己语言描述货币政策设计实施原委,娓娓道来又亮点频频,其实是中国转型...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减速?
与全球经济类似,近来中国经济也出现增速持续减缓走势。受四万亿超常刺激措施作用,中国GDP同比增长率2010年1季度达到11.9%峰值,此后总体上呈现回调趋势。2010年4季度GDP增速从3季度9.6%回升到9.8%,此后7个季度持续下降。2012年前3个季度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分别为8.1%,7.6%和7.4%。
从“朗润预测”(具体参见附注)对中国GDP季度增长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来看,2012年前三个季度“朗润预测”连续三次出现正值误差,累计误差值为1.1个百分点,显示目前经济减速具有某种“超预期”...
中国经济的能动性
研究中国经济形势需讨论一个判断,就是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比较更具有能动性。能动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在宏观经济与长期发展重大问题上,有较多支配策略选项,政策选择自由度较高。二是作为体量最大与快速追赶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量全球影响最大。“三驾马车”宏观讨论流行语境,通常强调中国经济对外需被动依赖性,对中国能动性重视不够。当然,能动性是中性概念,较高能动性并非总是好事。如果判断和选择有误,能动或许不如被动。
对中国经济选择的能动性,可以从不同方面观察探讨。第一,中国当代经济成长合规律性内涵,构成未来持续发展能动性的基本条件。第二,仍处于城市化和工...
应对全球经济减速
全球经济虽在2010年较快复苏,然而最近两年则呈现增速回落态势。本文从主要经济体各自的形势特点以及世界经济需要调整两方面,考察目前全球经济减速的根源与中国的选择。基本观点认为,美国经济暂失方向感,欧洲遭遇双重危机困扰,日本低增长稳态难改,资源出口国受制于商品景气。在此背景下,各国危机后刺激政策退出效应与危机前景气增长期累积的失衡要求调整,派生了目前全球经济减速走势。中国经济也面临增速减缓的困难。中国应发挥经济调节最具有能动性特点,直面现实、趁势调整、力推改革,为新一轮经济景气增长培育积极能量。
全球经济持续减速
全球年度GDP增长率从2009年的-0.6%罕见衰退...
美国为何复苏乏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虽因空前力度救助措施较快摆脱“重症急救”险境,然而近年一直处于“复苏不易,景气难再”的疲软不振状态。为什么美国经济呈现复苏乏力?对此流行解释观点并未提供满意解答,仍需从不同角度探讨。
例如,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为出台QE3,有关文告认定失业率居高不下是美国经济主要问题。然而稍加思考不难理解,高失业率本身是经济缺乏竞争力导致增长乏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美国企业元气大伤拖累经济不振吗?答案也并非如此。美国企业目前总体盈利状态其实并不差,美国企业微观组织架构与基本制度并未受到致命损害,甚至在与欧盟和日本比...
商品景气制约资源国增长
得益于中国因素与发达国家经济高增长,新世纪初年国际大宗商品出现上世纪70年代以来罕见的量价齐升景气行情。商品价格飙升与贸易条件改善,为主要资源输出国带来巨量额外出口收入,推高这些国家经济增速并提升其国民福利。由于不同程度依赖外部环境,资源出口国经济高增长具有显著被动性。另外不同程度受“荷兰病”因素困扰,这些国家大宗商品以外的可贸易部门自主发展面临更多制约。随着各类大宗商品价格近来趋于回落或增势减缓,资源出口国经济增长也呈减速态势。
新世纪初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一轮罕见的量价齐增景气行情。观察1970年以来世界石油和部分金属原材料消费量增长情况,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