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时,父亲给我短信,问,孔融几岁让梨?我思索着,3岁?4岁?7岁?没有一个确定的。于是搜索了一下,原来是4岁!!
这个故事已经很古老了,古老到我已经不能清楚的记得到底是几岁了。。。可是,这种精神是不是也老到没什么价值了呢?
网上有很多恶搞经典故事的段子,比如,孔融为何让梨?有人说,因为梨是坏的;有人说,因为孔融吃太多闹肚子,不想吃了。。。等等。从娱乐的角度看这些问题,笑一笑也就算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些人都是不墨守成规,具有几个的开拓性思维细胞;但是我特别喜欢从传统教育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时代发展,国情或者教育方法也在不断跟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