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君发

此人已废!

奥克斯:标王还是炒作


随着07年空调开盘的深入,自2003年以来就一直沉寂的奥克斯空调又活跃了起来。近日,奥克斯高调声称其已经制定了今年10月份到明年11月份在央视的广告投放费用,在央视的几大主流频道中,奥克斯的总投放费用将达到8000万元。

奥克斯语一即出,即惊四座。如果果真如此,8000万元的央视广告投入,几乎使得奥克斯成为中国空调企业在央视的标王没有任何疑问。

此前,奥克斯空调营销总经理郑宏伟还表示说,8000万元只是个开始,奥克斯并不排除在地方台加大广告投入的可能。

反常的举动

按照奥克斯空调官方的说法,奥克斯此次在央视投入巨额广告费用的主要目的是要借助央视的强大的辐射能力,通过电视广告的催化...

Read more

整合的诱惑


早上七点半,在柴可夫斯基的著名钢琴曲《天鹅湖》悠扬的乐曲声中,张军惬意地睁开了双眼,与此同时,卧室的窗帘也自动徐徐拉开了。“哦,美妙而又繁忙的一天又要开始了”,张军边想边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后,微波炉里的豆浆也已经热气腾腾了。

下班时间。回家路上,张军拿出手机,通过短信打开了家里的热水器、空调。“这样一到家我就提前享受舒适的温度,并可以立即洗个热水澡了”,张军不禁有些得意。哦,昨天放在洗衣机里的衣服还忘了洗呢,不过没关系,张军不紧不慢地打开了家里洗衣机的控制按钮……

“或许你还以为这样的...

Read more

夏普的“固执”


在经历了十一平板电视的销售疯狂之后,洋品牌们又突然郁闷了起来。不为别的,只因“台湾屏”.

包括东芝、索尼、三星、LG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品牌都积极地承认错误,表示在已有的40英寸以下的平板电视产品中,台湾屏占据了一定的份量。

只有一个另类,那就是夏普。从一开始夏普就一口咬定100%为自产的夏普屏,后来又狡辩说,虽然用的是台湾液晶屏,但“台湾屏也是按照夏普自产屏技术定制,效果一样”。

夏普在“液晶门”事件上独树一帜的表态,使得业内人士和舆论把本该指向全体洋品牌的矛头指向了他的身上。一时间,涉嫌欺骗消费者、缺乏诚信等言...

Read more

空调企业涨价:一场找到了”借口”的政治风波


      6月份一到,全国各地的天气立刻一改过去的温和,突然变得炎热和闷热起来,于是,在人们纷纷把解决办法投向于空调的时候,空调销售也随之升温了。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此时的空调厂商们早已经开始了对“空调即将张价"的呐喊,并在一个多月前的5.1就开始了预热。

  空调企业张价的理由非常简单:原材料上涨了,我整机的成本不也就上涨了,那我的销售价格也就得随之上涨。

  事实上,原材料的不断上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据记者了解,自5.1以来,空调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价格都是涨声不断。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铜的价格。从年前...

Read more

三联的教训


    6月1日,三联商社一纸关于“关于接受中国证监会济南稽查局立案调查”的公告表示:由于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正在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紧接着,三联商社公告表示:截止到2005年底,公司控股股东山东三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联集团”)以及三联家电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等关联方通过经营性渠道,已经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 2.1554 亿元。

    虽然三联商社方面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款项,乃非常常见。但是,无风不起浪,此番公告也恰好与民间一直流传的三联集团资金链紧...

Read more

区域经理的窜货烦恼


  虽然5月份的业绩,无论是与上个月相比,还是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看完业绩报告后,作为公司营销部驻北方某省总负责人的张伟却还是有那么一些担心。

  张伟所在的天星公司是一家以生产OTC产品为主的医药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一些常用药,如感冒药等等。因为药品大众,定价中档,加之市场运作良好,因此,该公司产品的销量一直以来都还不错。也正因为这样,该公司经常会有某一个或几个品种的药品被某些冲货大户盯上(作者注:所谓冲货,也即窜货,就是经销商或者其他中间商将生产企业委托给他们的仅允许在本地区销售的产品转发到其他地区销售,其一般都是以量为前提的。所谓冲货大户,也即是指经常冲货或...

Read more

IBM战略转型的思考


        2004年12月8日,无论是对于联想还是对于IBM而言,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联想用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部门。这次并购,对双方的影响无疑都是巨大的。对于联想而言,通过此次收购,联想已经跃居成为位列戴尔(DELL)、惠普(HP)之后的全球第三大PC生产制造商。对IBM而言,这意味着IBM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为其最后完成战略性转型,由PC制造商到IT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迈出了非常坚实和决定性的一步,甚至可以说,通过此次交易,IBM的战略转型已经胜利在望了。 

  由于行业竞争...

Read more

高速成长企业,如何战略转型?


       A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广泛用于钢铁、矿山、水泥、机加工等生产企业的双变质铬合金铸铁磨球(段),各类球磨机用衬板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公司坐落在中国的钢铁之城的唐山迁安市,在这里,聚集了象首都钢铁公司等全国知名的钢铁企业。独特的地理位置,为A公司的不断成长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稳定的需求市场。因此,公司自成立以来,也获得了奇迹般的成长,公司的生产能力不断翻升,从2001年年末开始的年产30多吨的铸铁磨球(段),一举发展到现在的年产铸铁磨球(段)7000吨,衬板2000吨的规模,年产值2004年已经...

Read more

家电企业遭遇战略缺失


  长期以来,中国的本土企业对于渠道情有独钟。而且在早期,有相当一批的企业就凭借在渠道上,而非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在行业内脱颖而出了,比如娃哈哈等。

  由于第一批企业的成功,引发了竞争对手们的纷纷效仿,导致众多生产企业在渠道争夺上的日益白热化,生产商在渠道上的渠道费用和销售成本也越来越高。而事实上,渠道本身并没有给生产商们带来更多的变化,渠道效率越来越低下。

  如何提高渠道效率,进行有效的渠道创新,几乎成为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最为棘手和现实的问题之一。

  价格战是大家电行业为数不多的几个主要关键词之一。

  长虹无疑是始作俑者,从它联合几大家电企业在彩电企业比...

Read more

警惕彼得原理陷阱


  彼得原理陷阱

  何谓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就是说,人们总是趋向于把自己引向自己不胜任的位置,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下降。具体说来,就是:人们在某一个岗位取得一定成就后,就会趋向于被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一直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为止,这样,可能就会导致,组织里面的所有岗位都会被不胜任此职的人所占据。而在新的岗位上,被晋升者往往使用的是他们在低层次岗位上时使用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显然,这种管理经验和办法在一定层次上的岗位中是不适应的。由此,导致整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下降,组织的效率不高。小明的遭遇即是陷入了彼得原理的陷阱的一个典型。小明本来就是技术出身,对于管理、沟通之类的工作,他并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