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余永定

广东台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1981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文章数百篇,专著(含主编、合著)10余部。代表作有《宏观经济分析和中国稳定政策设计》(英文,博士论文,牛津大学图书馆藏)、《西方经济学》(主编和主要执笔人)、《我看世界经济》、《一个学者的思想轨迹》。

全球性主权债危机概率正在上升


  201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突然停顿,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按年率计算仅达到2%,10月核心通货膨胀率仅为0.6%,而失业率则连续一年多维持在9.5%以上。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Ⅱ)。与主要内容为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机构债的QE I不同,QEⅡ主要购买美国长期国债,暂定规模为6000亿美元。这实际上也是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与正常时期的公开市场操作不同的只是:联储购买的是长期国债而不是短期国债。

  美联储推出QEⅡ的主要目的包括:

  ——降低长期利息率 (短期利息率已经几乎为零)。美联储直接购买长期国债...

Read more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迄今已有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能够更好地理解那场危机的原因与影响并重新审视我们原本以为已经学到的经验以及汲取的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后,由于资产泡沫在东亚地区的重新泛起,东亚许多经济学家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鉴于此,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重新建构,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金融发展、增长战略及宏观经济管理薄弱环节的参照物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学家认真研究了危机的演变过程。他们总结到的经验教训如下:
  教训一:健康的金融体系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所有被

Read more

人民币升值正当其时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最大误区是:认为升值对美国有好处对中国没好处,升值是屈服于美国压力。人民币升值已无法回避,中国企业要从积极角度看待升值,“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美国人获得大量好处
  南方周末:人民币汇率从1981年以前的1美元兑2元人民币,到后来的1美元兑约8.3元人民币,再到目前的1美元兑约7.60元人民币,其间经历了多次汇率制度改革。您怎么评价人民币汇率的这个变化过程?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汇率问题离不开贸易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特点是“出

Read more

坐等“资本盛宴”曲终人散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指出,随着资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存款搬家”的速度将逐渐下降,由货币需求量减少所产生的过剩流动性最终会被股市完全吸收
  【背景】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发布公告,决定从2007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2007年央行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有专家指出,央行可能已经看到了8月的货币信贷数据,并且发现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依然没有改观,因此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近日同时发行了1500亿定向票据,本周二,又使用100亿特别国债进行正回购操作

Read more

本轮通胀如何对症下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本次通货膨胀的恶化似乎具有更大的需求拉动的色彩,一般同货币政策紧缩程度不够有关。通货膨胀是关乎社会正义的事情。
  【背景】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与市场的预期相同,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继续攀升,同比上涨6.5%。而1-8月累计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总水平的同比上涨幅度达3.9%。
  此次CPI数据中,食品类的价格上涨继续成为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力量。8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而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仅为0.9%,与上月基本持平。
  在食品分类项目中,粮食价

Read more

抑制通胀关乎社会正义


中国改革论坛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的文章认为,2007年的通货膨胀是2003年以来通货膨胀的继续。2003年以来对于通货膨胀的讨论基本上依然适用于2007年。但是,本次通货膨胀的恶化似乎具有更大的需求拉动的色彩。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般都同货币政策紧缩程度不够有关。
  反通货膨胀政策的选择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即取决于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起型抑或需求拉动型。他回顾了并不久远的历史。2003年10月份粮价猛然上升,导致CPI的明显上升,曾引发了一场关于通货膨胀性质以及发展趋势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粮价上涨是单部门的问题,同自然灾害引起的减产有关,不具

Read more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新挑战


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目前十分良好。2007年很可能将成为自2003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第五个年头。但居安思危,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形势显著恶化、资产泡沫日趋严重的挑战。如果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上涨失去控制,中国的金融秩序将趋于紊乱,实际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一、通货膨胀率上升和资产价格上涨同时并存
  中国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是3%左右。现在CPI上升到5.6%,应该说是对宏观调控当局亮起了红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基本的信号。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具体商品价格的变动就丧失了信号功能,市场也就丧失了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Read more

中国经济形势未来可能的风险


在过去二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一直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进的,而且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于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抱乐观态度。但是,也应该看到,除资产泡沫(特别是股市泡沫)可能破灭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其他风险。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正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艰巨的挑战。
  第一,在资产(房地产和股市)泡沫膨胀变本加厉的同时,CPI明显上升。
  第二,在CPI明显上升的同时,PPI也开始由降转升(8月份比上年同期增2.6%)。据报道,造船、铁路、机械制造、汽车、厂房、房地产开发用钢量猛增,导致钢材价格上升,进而导致PPI上升。如果说近期CPI的上升的起因还有较大讨论余地,

Read more

解开央行货币政策的手铐


2007年9月份,人民币汇率屡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累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接近7.9%。而央行年内5次加息,其中包含有25天内两度加息的纪录。这是否会令人民币面临更大升值压力?  日前,曾在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的余永定先生,就广受关注的汇改和中国经济问题,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时机的遗憾
  《南风窗》:从198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汇率制度的改革,如今回过头来,您如何评价历次汇改的成果?2005年7月汇改的时机选取得如何,这是否当时最好的策略选择?

Read more

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相互作用,紧缩货币政策势在必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已经开始发生相互作用了。应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通胀率回到当初宣布的3%的水平上。否则将严重影响政策可信度。
  【背景】国家商务部10月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为112.49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微涨0.3%。在重点监测的58种主要商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31种,占53.5%;下跌的有21种,占36.2%;持平的有6种,占10.3%。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补贴养猪、提供保险、进口猪肉及控制食品部门价格上涨等措施对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