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洪亮

四川某大学教师,关注近代中国和当代民生,试图在保持浓厚学术兴趣的同时,能够保持一种对社会的关切和人间情怀。关注领域:近代文史、边疆研究、大学校史、农民市民化等。创办和主持学术网站:同道中人http://www.tongdaobbs.com/。本站论学文字多为未定稿,凡未公开发表者,概不加注,如有引用者请注明本站地址或与我联系。若有报刊发表本站文章,敬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QQ:83109967。

陈寅恪论独立、自由与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向分多途:有求是者,有致用者;有倡政学分离者,有倡政学结合者。然,若真一心向学,恐更多得按学术自身规律从事,少为致用及政治所累。至少不曲学阿世,不以政见代学术,保持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近代学人中,陈寅恪这方面尤为突出。



  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已。其弟子手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

Read more

<<吴宓日记》(1919年12月14日)所记陈寅恪先生论中西文化要点


        此段所记,可见其时国人及留学生的学风。

        “中国之哲学、美术,远不如希腊,不特科学为逊泰西也。但中国古人,素擅长政治及实践伦理学,与罗马人最相似。其言道德,惟重实用,不究虚理,其长处短处均在此。长处,即修齐治平之旨。短处,即实事之利害得失,观察过明,而乏精深远大之思。故习则士子群习八股,以得功名富贵;而学德之士,终属极少数。今则凡留学生,皆学工程、实业,其希慕富贵、不肯用力学问之意则一。而不知实业以科学为根...

Read more

为什么非要写日志呢?


 

没有在这里写日志的打算。

甚至没有继续在网上写东西的打算。

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时间写。

事情越来越多了起来,手头的几个课题还没完成。

一个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写近代和谐文化。

一个是省社科规划课题,

教师教育法制建设,

我准备写近代的教师教育法制建设。

都是工作性质带来的课题,

都不好拒绝。

我就是没学会拒绝。

但是我尽量把所有的这类课题都往历史上靠,

而且尽可能往近代中国历史上靠。

即使是农民工这类现实的问题。

我也在想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工又是怎样一种呈现呢?

一想起来,就觉得罗志田描述的现象很真切:

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论文题目,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