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奎

曾任新华社记者、《了望东方周刊》主笔、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助理、北京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合伙人。长远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代表)的研修,并深入研究西方心理学及管理学的前沿问题。著有中国首本原创幸福学专著《幸福的六道门》。他以丰富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创见,被有识之士誉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德鲁克’”、“最具感召力的企业心灵导师”。

《大武汉》杂志关于我的报道


(小标)幸福时代的“布道者”

526,一个燥热的晚上,武汉理工大学工会中心内,满场座无虚席,近300张青涩的面孔,凝神仰望着讲台上的胡奎,讲座从六点半一直进行到九点半。结束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上台向他鞠躬表达感谢,分享自己的感受,并要求他能长期来学校开讲座。土木工程系胡蕴频教授说:“胡老师讲的幸福课程,可以说是一剂良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心灵空虚与人格素养问题,对于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528,湖北省委党校学术报告厅,胡奎应邀为湖北平安保险公司的300多名干部和员工做了整整8个小时《塑造幸福心灵,打造和谐团队_____“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培训...

Read more

我终于“开除”了一个朋友


    5月28日傍晚,我在湖北平安保险公司讲完课后,打开手机,看到一条短信:胡老师好,请记得把号码发来,大众当感恩!人有实德,天有奇报……LCC礼敬!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看到LCC这条明显含有怨意与教训的短信,我忍不住就笑了,并深深地感受到,人与人的场缘就是这般“好玩”!

      LCC是我曾经的一位同事和朋友,我们的关系曾经很近。26日晚上他打电话给我,我因在武汉理工大讲课,没接,后来回过去,他请我帮他联系陈大惠老师,要印一些传统文化光盘,或者直接把有关...

Read more

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运动保证生活幸福与和谐稳定


谭中: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运动保证生活幸福与和谐稳定

(2011-05-28)

早报导读

● 谭中
  最近我到北京、上海、新德里参加学术活动兼访友,看到三大城市的国际机场和市内高架桥、快速道以及室内新式电子装备,都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更为富丽堂皇。过去是中国、印度寒酸,大型国际学术活动多半在西方国家举行,现在倒过来了,北京许多大学不但经常组织大型国际会议,而且有自己的豪华宾馆、餐馆配套,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

中国旅游业与软实力的发展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如今每天签发上千访华签证,得到前所未有的庞大收入。回想起盛唐时期吹嘘的“万邦来朝”与今日中国每天平均十多万“老外”...

Read more

有感于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先生的佛心


万佛朝宗

马明哲董事长在2011年产养明星会上的讲话

 

    说明:

    28日我将应邀去为湖北平安保险公司的300多位精英员工做一天的培训,主题是“如何幸福的工作”,作为平安保险23周年庆典及“幸福平安”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湖北平安有关同仁给我发来一些资料,以便我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其中包括马明哲董事长的这篇讲话。

    实在讲,我阅读马先生的这篇讲话,很意外,很欢喜!没有想到马明哲先生对佛学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与认知!整个讲话圆融畅达,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自然豁达,...

Read more

感恩佛菩萨,感恩一切的善缘


   这些天来,我在调整一些人生格局的东西,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不得不为。

   “每天每天,我都被一个灿烂的自信鼓励……”  这是我上高中时,教英语的鲍晓英老师在我生日时送给我的贺卡上印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并时常想起。刚才突然想起了这句话。

   这些年来的人生道路,磕磕碰碰,碰碰磕磕,谈不上顺便,用通俗的话想,谈不上走运,甚至很不走运呵呵,还有种种的不被理解,以及有时候难免沉浸其中的深深的孤独度。

   不过,即便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充满着对上天的感恩,我总是觉得上天对我太...

Read more

知——信——愿——行


   知与行的合一,这是一个修行人最高境界,无论是儒家的君子,还是道家与佛家弟子,都在追求这样的境界。作为一名台上领袖,最重要的素养就是知与行的合一度。我常常惭愧自己业障深处,陋习难改,身心内外都充满了小人习气,离这样的境界,实在差的太远太远。但因为有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所以想想,在这里权且分享自己的一点点体会,以便能得到指正。

   在我六年前开始学习传统文化不久,一位老师就给我讲到了明朝的王阳明和他的《传习录》,里面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王阳明说:真知即是真行,真行即是真行(意思如此,原文尚待考校)。一个人真的知道了,他就一定会去做;一个人真...

Read more

试谈谈冲突与涵养的真相


     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会有冲突。然而,诚如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完全可以说,一切是非,皆非是非;一切冲突,皆非冲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炼就一双看透并化解矛盾、是非与冲突的眼睛。

   学儒也好,学佛也好,归根到底,都要去习气,化禀性,都讲究涵养的功夫。然而,什么是涵养呢?个人愚见,有涵养不等于不可以发脾气,也不等于就绝对不能生气。否则,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似乎总有些“吃亏”的,一点脾气也不能发,一点气也不能生,那成了什么呢?未免有些呆瓜,象个怪物了吧!

...

Read more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这是《弟子规》最后四句话。

    每次读到这里,或者在台上讲解到这个地方时,我心中都充满感慨,好象李毓秀老先生在我面前,白发苍苍,满面慈祥,摸着我的头,拍着我的肩,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自暴,不要自弃,不要高推圣境,不要以为圣贤的境界离你有多遥远!

    又好象孔老夫子巍峨的形象在空中,用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眼神凝视着我,让我明白圣与凡,原本只是一念之差而矣,一念迷即是凡夫,一念悟即是圣贤。人心如灯,凡圣不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每个人...

Read more

弟子偈


 
弟子偈
早晨十分钟,诵读又养心;
晚上十分钟,静坐并自新;
常想他人好,见人多鞠躬;
在家孝与悌,工作忠而诚;
常念舍与得,莫忘情与恩;
远离两大较,深信果和因;
是非从此过,幸福自在人。
        ——胡大诚
 

    说明:

   如何学习和践行《弟子规》?这是我经常要回答学员的一个问题。4月27日,在青岛即墨弟子规总裁班后,偶然口占了一首《弟子偈》,贴在这里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里稍作注解:

&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