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晓津

人生能有几回博客?

1980-1984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傅政德[1]1982)在中国拔乱返正的大环境下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认为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资料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农村人口的相对减少几乎是同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意义,不亚于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中出现的人口转移。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途径和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

Read more

1985-1988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8411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大城市人口问题和对策讨论会是这一阶段流动人口研究的总结[1]。会议由京、津、沪、蓉三市政府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发起的。来自全国25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代表、国务院主管部门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领导小组就我国城市发展总方针、控制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大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城市暂住流动人口等四个主要问题,组织代表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讨论。认为在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确定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总方针是正确的。事实上这种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控制的...

Read more

1989-1992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89年学术界注重以国外较成熟的人口流动模型和理论对国内情况进行分析的比较研究。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关于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研完的一个重要课题。郭熙保[1]1989)对发展经济学中四个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模型、乔根森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作了简要的论述,并且对它们各自的特点、意义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刘伟、平新乔[2]1989)从理论和政策选择上考察了我国流动人口。文章从费希尔一克拉克假设讨论中国流动人口产生的必然性,提出解决我国流民问题的若干政策选择:(1)再造社...

Read more

1993-199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931994年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研究全部依赖于分析人口普查所展示的资料,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流动人口规模远远高于普查情况,基本为普查数据的3倍。有关大城市的流动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沪、京(155万)、穗,而省区研究主要集中于广东省(特别是该省的新兴城市深圳)和江苏省。比较有价值的研究倒是一些名不经传的期刊,如王广生等(大庆社会科学,1993年增刊)考察了大庆市流动人口发展趋势、特征与对策,指出大庆的实际人口约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6%。罗先敦阐述了流动人口对格尔木市发展的影响和对策,指出总人口15万的格尔木竟有6万流动人口。能了解当时中国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的是李昌亮的《山外精彩又无...

Read more

1996-1998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96年的流动人口相关研究亮点纷呈。王莉[1]较系统地概述了1994年中国流动人口情况,笔者将其整理如下表。重庆市有关部门对城区范围流动人口的联合调查表明,市区流动人口日均量呈上升趋势,1983年为12万,198422万,198556.7万,1990年聚增为101.6万,1994126.6万,据测算1995年约130[2]。辜胜阻、刘传江[3]从农村发展与人口流动、城镇化(包括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视野,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乡城、乡乡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提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渠道、流动机制、制度创新、宏观调控、据点—网络二元城镇化...

Read more

1999-2001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贾绍凤[1]  1999)根据1997年夏天在格尔木市调查访问的结果,对格尔木市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格尔木市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南缘,处于青海、甘肃、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联结部位,是目前青藏铁路的终点,是进入西藏的门户。格尔木市行政上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同时是省计划单列市。除市区3个街道办事处外下辖4个乡:郭勒木德乡、乌图美仁乡、大格勒乡和唐古拉山乡。全市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柴达木盆地部分为6.58万平方公里,唐古拉山乡为5.87万平方公里。1996年有户籍统计的人口为8.5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11亿元...

Read more

2002-2003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2002年重庆市政府统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98万人(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2),2005年末常住人口2798万(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而2003年重庆市户籍人口为3115万,意味净流出317万。东部地区吸纳大量的外来人口,光浙江省义乌县级市2001年暂住人口就有67万,日流量15万(蔡杨蒙,中国刑事警察,2002)。据统计,义乌2007年实有人口180万。截至2007630止,义乌市登记发证的暂住人口突破100万人,达到1002381人,超过本地人口近30万人,成为浙江省外来暂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其中来自外省的占83.86%,以江西、安徽、河南、贵州等地居多(义乌政...

Read more

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卢永军(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00-2002),指出重庆农村年流出劳动力537万人,其中20万人在重庆主城区从业。郭开怡(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根据同样的信息指出重庆外来人口100万,其中69.6万在城乡结合部从业。胡学郡(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在湖北孝感地区的汉川市调研时发现,该市城关镇广场社区实有人口1.1万,而在社区居住10年以上却没有落户的有4000多人,整个孝感市在城镇生活多年而不能在城镇落户的人户分离约15万人。李成虎(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以贵州省福泉市为个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实证...

Read more

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自五普之后中国学者相当多有关人口的研究,如王进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比较了2000年苏州市与温州市不同经济模式下流动人口的空间特征,并根据五普资料汇总整理如下表格。韩文丽(西北人口,2005)利用五普数据分析成都市213.15万外来人口并提出一些管理建议,赵波等(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利用五普居住一年以上的176.39万外来人口数据研究昆明市流动人口特征、效应与管理。冯晓英(人口研究,2005)反思了北京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发现计划总没有变化快。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路径依赖,非但没能阻止流动人口年年增长的态势(北京流动人口总量由2001年的328.1万人、200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