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单位 | 2006GDP(估计) | 2006GDP(官方) | 总人口(估计) | 人均GDP(估计) | 劳均GDP(元) | 劳动力(万人) |
广东 | 33,965 | 25,969 | 13,500 | 25,159 ... |
作者文章归档:周晓津

1980-1984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傅政德[1](1982)在中国拔乱返正的大环境下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认为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资料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农村人口的相对减少几乎是同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意义,不亚于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中出现的人口转移。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途径和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
1985-1988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89-1992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93-199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93与1994年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研究全部依赖于分析人口普查所展示的资料,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流动人口规模远远高于普查情况,基本为普查数据的3倍。有关大城市的流动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沪、京(155万)、穗,而省区研究主要集中于广东省(特别是该省的新兴城市深圳)和江苏省。比较有价值的研究倒是一些名不经传的期刊,如王广生等(大庆社会科学,1993年增刊)考察了大庆市流动人口发展趋势、特征与对策,指出大庆的实际人口约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6%。罗先敦阐述了流动人口对格尔木市发展的影响和对策,指出总人口15万的格尔木竟有6万流动人口。能了解当时中国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的是李昌亮的《山外精彩又无...
1996-1998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1999-2001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贾绍凤[1] (1999)根据1997年夏天在格尔木市调查访问的结果,对格尔木市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格尔木市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南缘,处于青海、甘肃、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联结部位,是目前青藏铁路的终点,是进入西藏的门户。格尔木市行政上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同时是省计划单列市。除市区3个街道办事处外下辖4个乡:郭勒木德乡、乌图美仁乡、大格勒乡和唐古拉山乡。全市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柴达木盆地部分为6.58万平方公里,唐古拉山乡为5.87万平方公里。1996年有户籍统计的人口为8.5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11亿元...
2002-2003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2002年重庆市政府统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98万人(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2),2005年末常住人口2798万(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而2003年重庆市户籍人口为3115万,意味净流出317万。东部地区吸纳大量的外来人口,光浙江省义乌县级市2001年暂住人口就有67万,日流量15万(蔡杨蒙,中国刑事警察,2002)。据统计,义乌2007年实有人口180万。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