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安希孟

安希孟,1945年9月生于山西翼城县。1969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系。南京大学1982年哲学硕士。现为山西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与基督教研究教授,执教“现代西方哲学”与“专业英语”。研究方向包括:希望哲学,末世论,世界主意等。发表论文百余万字。

听话别要听鬼话


          信仰与聆听:西方哲学与神学对聆听的解读

 

                安希孟

 

     内容提要:同目视相比,聆听与宗教信仰的联系更密切。闻见之知,分明更多的知识和闻听有关。但是若按照百闻不如一见之说,则人类会成为聋聩之人。按基督教的观点,聆听上帝之言是在孤独中单个人聆听,而不是在稠人广座中从大喇叭聆听,更不是把好事做在明处。信仰同聆听奥秘有关,而不是同“看”、“见”有关。科学发现却同“可见”联系在一起。信仰...

Read more

歧路说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说“歧”

安希孟

“五四”时期,中国处于何去何从的关头,个人也面临价值选择。“歧路”又成了谈论的话题,歧路当前,从容不迫,义无返顾。你要敢于担当,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鲁迅说:

“‘歧路’,相传是恸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歧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倘遇老实人,也许夺他的食物来充饥,但是不问路,因为我料定他并不知道的。如果遇见老虎,我就爬上树去,等它饿得走去...

Read more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安希孟:

[内容提要]本文以现代民主法制观念及基本人权标准为利器,深入剖析明清两朝顽固的守旧官僚对待西方天主教及基督教新教的刻薄态度,指出,这是对宗教信仰自由及基本人权的无知和蔑视。基督教传教士梯山航海来中国传教布道,这本身就等于向中土华夏士子宣布,传播和信仰自由乃人权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教士的宽厚仁爱与中国官员文人的刻薄尖酸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守旧的士大夫文人及清政府昏庸官吏对上述基本理念一无所知。他们只知一味捍卫“天朝上国”的国家尊严。今天的人当从这一段历史事实中懂得:以封闭的中国酋长态度拒绝外人传...

Read more

这里的人民爱和平


  

                               中国人民爱和平

——网上文章应该遵从道德法律思维,因为这是依言行事

和平共处与和谐发展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依据。十年动乱把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的主旋律,渲染战争 。党的工作重心是挖洞积粮准备打仗必有一战,立足于大打、...

Read more

我当上了老师育人


                                         偷桃子的人后来培育桃李

安希孟

  1972年春天,我在北师大偷完桃子,就卷起铺盖,滾到银川,当了银川六中班主任。学生入团得经过我,可我连团也没入过。班上同学还有团支部书记李秀华,得服我管。我们这个社会,人不算什么,再普通再下贱的小人物,贱若粪土,小草也,但也会以社会主子自居,...

Read more

金猴奋起


 金猴挨了千钧棒  玉宇成了万里埃

    安希孟
    曾经,人不是人,人成为猴,这还好。但有时就不是这样,人成为妖,比如牛鬼蛇神,小爬虫,变色龙。我文革朋友郑艳芬,中文系68届,“金猴”,“新思潮”派中人。她用“造反时报女记者”笔名写大字报,名噪一时。北师大外语系忽然成为苏联的瓦西里。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搅动万里埃。她鬼使神差,到翼城县煽风点火,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当时高中群众组织领袖。她还到我们村去过——村民们瞎琢磨,说是我...

Read more

合群的自大


                            合群的自大,团结并不就是力量

安希孟

一个欺瞒幼稚孩子的故事: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众人划浆哎嗨吆。但个人若不出力,船还是开不动。有几兄弟常常吵架,父亲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谁能把这把筷子折断?”几兄弟谁也折不断。父亲把这把筷子拆散,分给每人一根,这次,筷子一折就断。父亲说:“一把筷子多结实,折不断,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以后,尔们要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