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曲辰

曲  辰,男,1942年1月21日出生于河北涿鹿。曾先后务农、做工、当会计、搞育种、充任剧团编剧,以及《长城文艺》杂志的小说、散文、诗歌、地方风物专栏编辑,张家口地区民间文艺“三套集成”副主编,张家口地区民俗研究会主席,张家口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已退休。
从1958年起,曾先后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发表研究历史、历史地理、哲学、文化的学术论文200余篇;有学术研究专著《轩辕黄帝史迹之谜》(中国社科)《中华民族的先祖》(人民日报)《黄帝与中华文明》(中国华侨)《解〈易〉诸谜》(中华书局)《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宁夏人民)《尧舜史迹考》(人民日报出版社)《被曲解了的古史地》人民日报出版社)《历代名人颂黄帝诗辞选注》(人民日报出版社)《老子思想批判》(台湾时英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7个学会会员,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宣传委员,河北北方学院兼职教授、河北北方学院中华文明起源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1章第1节


第一章:道学名义
 
 
 
第一节   解“道”名
 
“道学”,这是后人论述中国古典哲学所赋予的一个名词。但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则不作此种称谓,而是只用一个单字,称作“道”。对于“道”的解释,我过去在自己的著作中都是依照中国比较通行的一种说法而言,即:道,本指道路。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中借以为名,作规律解,认为世间事物虽然纷纭复杂,但只要用心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其变化也如大地上的道路一样,是有其轨迹可循的,因此就将此种学问...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之绪论


 
 
 
绪    论
 
 
对于黄帝史事以及《易》经的大半生潜心研究,获益大,感慨多,想要做的事情亦多,写《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一书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对于研究中华文化之中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传统的民族思想之中何为优、何为劣,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兴衰历史根源之所在,以有利于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建设中华民族的新哲学、新思想、新文化,有一个民族的、科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对策略,以加速民族复兴脚步,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思想,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自...

Read more

涿鹿县对抗中央指示继续宣传三祖论!


 涿鹿县对抗中央指示继续宣传三祖论!

 

 

现在,距\\\\\\\\总书记201712324日视察张家口时,对“三祖”论的具体指示,时间业已过去了一年半,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纪检委书记王岐山于201771819日视察张家口,对“三祖”论的具体指示,时间又过去了整整一年,而涿鹿县则一直在对抗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具体指示,采取各种手法,继续宣传很难让人理解“三祖论”,其主要证据如下:

 

第一,以&ldq...

Read more

敬请纠正荒怪错误,恢复涿鹿黄帝祠名称 ——致河北省张家口市委书记、市长的公开信


 

敬请纠正荒怪错误,恢复涿鹿黄帝祠名称

——致河北省张家口市委书记、市长的公开信

 

尊敬的回  建书记:

尊敬的武卫东市长:

向二位父母官问好!

时值清明佳节,在振兴中华、共圆中国梦的进程中,别的地方如陕西、河南、安徽等地都能祭祀中华民族文明始祖轩辕黄帝,而我们这个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帝肇造大一统国家之制的故都所在之地却不能!所以,我市广大民众自发地在桥山立碑,坚持祭祀轩辕黄帝。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任昌华为出个人风头,私改新加坡著名作家周颖南先生捐资重建的轩辕黄帝祠为“三祖堂”造成的。

二位虽...

Read more

“五帝”的禘祫与时代称谓


 

 

 “五帝”的禘与时代称谓

 

         近代由于中国的落后,被世界列强欺辱,中国人便从历史与文化传统上找原因。由于人们对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了解本来就不深,不透,于是,就简单化地反传统。经过了一个世纪对中华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怀疑、批判、否定之后,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在认知上就更加模糊不清了,乃至普遍从错误的批判中,产生极其错误而又可笑的认识。

         举例言,欧洲人标榜西方历...

Read more

“五帝时期”科技发展的历史原因


 

 

“五帝时期”科技发展的历史原因

 

史载黄帝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注重解决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各种有关问题,如播种百谷草木,节用木火材物,淳化鸟兽虫蛾;披山通道,造舟楫,做车辆,服牛乘马而引重致远;论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探讨医理而著《黄帝内经》,总结养生之道;铸鼎、铸钟、铸镜,制礼仪,做冕服,为华盖,以明上下;黄帝命人占日、占月、占星、造历、做甲子、造文字、定律吕、制弓矢、做臼杵、设重门以防暴客;嫘祖养蚕,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对这些,古代的人们多信而不疑...

Read more

五帝时期的权力监督


 

 

五帝时期的权力监督

 

我们已经说过,历史上的五帝时期,正是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社会。之所以如此,就是“不好战伐”的轩辕黄帝,从宠臣蚩尤叛乱而有涿鹿之战、同胞弟弟争权闹出阪泉兵变中吸取教训,在治国用人中必须制定一套制度,以防止治国大权落入心存私利人的手中,从而导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因此制定了选贤任能的职官制度,成立有智者参政议政的咨询机构,建立民意代表机构,鼓励黎民百姓对官吏进行权利力使用的监督,以及帝王定期巡视地方的制度等。现在,我们就五帝时期对官员权力使用实行监督分述如下:

一、“智囊...

Read more

“选贤任能”是五帝时期的职官制度


  

“选贤任能”是五帝时期的职官制度

 

“选贤任能”,是五帝时期的职官制度,它是由黄帝执政的“以民为本”思想形成的一系列制度之一。与其配套的还有设立民意代表机构、老百姓的论监督、帝王定期到各地巡视等多项政治措施。

一、五帝时期帝位选贤禅让的基本情况

黄帝有子二十五人,这二十五人当中,不仅无一人继黄帝而登帝位,而且是被黄帝分封到了边远的中国各地。在黄帝死后,才由其子青阳(即居于少昊,史称其为金天氏者)挑选了高阳继黄帝而承帝位的,这就是“五帝时期”...

Read more

“不好战伐”的黄帝为什么又四方征战?


 

“不好战伐”的黄帝为什么又四方征战?

 

依史籍之载,历史上的轩辕黄帝是视战争为凶器,不好战伐的。如《御览·皇王部四》引蒋子《万机论》言:“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黄帝经》也同样证实了这种历史情况: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黄帝明确反对以强凌弱,穷兵黩武,肆意侵伐别国土地的称霸行径。尤其反对治国者“好凶器”,“纵心欲”,“伐无罪”,“杀服民”,“戮降人”。并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