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究“道法”
“道”与“法”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哲学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地研究、分析、批判、继承、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如何建设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还并不是人人都清楚,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明确的是非界定标准。因为,“四人帮”过去鼓吹的一些...
作者文章归档:曲辰
第十一节 究“道法”
“道”与“法”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哲学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地研究、分析、批判、继承、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如何建设一个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还并不是人人都清楚,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明确的是非界定标准。因为,“四人帮”过去鼓吹的一些...
第十节 谈 因 果
事物的变化,普遍地存在着因果关系,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原因与结果,是互不分离的。当然,在因果关系中,原因是多种的,有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必然原因,偶然原因等。但所有的原因,都是由事物的阴阳之性所构成的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所决定的。承认不承认和坚持不坚持这种观点,是判定唯物论和唯心论的重要界限。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不同因素构成的。不论事物如何变化,如何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或者由高级向低级蜕变,其结果是事物越来越趋于多样性,而不是趋于一...
第九节 说 变 革
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其本质就是变革哲学。它认为宇宙之间没有一成而不变的事物。所以,《易》经立卦取象,效天道于日、月、星辰运行,由此而致四时之变,风、雷、雨、雪之生,以陈天地感应所产生的变化规律;法地道之于山、川、水、泽,以叙沧海桑田之变,动植物生长的自然选择之宜,以揭示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拟人道于父母、兄弟、夫妇、君臣、上下、长幼之序,以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
第八节 论“无形”
近代,由于中国落后,一些学者们便认定,中华民族具有“劣根性”,这个“劣根”就是中华文化。他们认为,举凡中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无一不与现实生活背道而驰”。所谓中华文化,“实际上不过是陈腐的渣滓,时代的废物,前进的负累……”由此而主张在文化上,要“全盘西化&rdqu...
第七节 议“无为”
中国古典哲学——道学之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被人们歪曲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至今无人提出异议,不仅如此,因为这一观点的谬传,还事实上发生了“倒株连”的历史问题:连虞舜、唐尧、黄帝的思想、作为、史事、形象也被扭曲而误传误信。所以,我们对此不能不加以议论。这个被严重歪曲了的哲学观点,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原意是:自然界所存在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