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明星股东”是知识经济的新动力
近来,明星和作家在资本市场的纷纷亮相,引来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演艺明星冯小刚、李冰冰和作家余秋雨等诸多明星,均因持有相关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有望快速成为明星富翁。在一片喧闹声中,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也高调发布了股权“招贤榜”,计划以“稿费+股票”的方式招募畅销书作家成为公司原始股东,为未来的上市积累人才资源。
有个人的暴富传奇,有公司的招贤计划,一场知识经济的大战似乎已经在电影、文...
作者文章归档:叶匡政
叶匡政:“明星股东”是知识经济的新动力
近来,明星和作家在资本市场的纷纷亮相,引来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演艺明星冯小刚、李冰冰和作家余秋雨等诸多明星,均因持有相关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有望快速成为明星富翁。在一片喧闹声中,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也高调发布了股权“招贤榜”,计划以“稿费+股票”的方式招募畅销书作家成为公司原始股东,为未来的上市积累人才资源。
有个人的暴富传奇,有公司的招贤计划,一场知识经济的大战似乎已经在电影、文...
叶匡政:公文抄袭背后是执政理念的模糊
(《新京报》2009年10月27日)
公文抄袭近来屡成新闻热点。河南省的两个乡镇在政府网站上,发表的政绩报告除地名不同外,几乎完全一致,不仅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一样,连种植的树苗数也是相同的。这种“双胞胎政绩”引来很多网友热议。
这个事件,和前些日子发生的“开封指导漯河工作”“邯郸学步青岛”等公文抄袭闹剧,如出一辙。只是如此重要的政绩报告,在抄袭时连数据都懒得改一下,可以想见如今的某些乡镇政府,对待公务是如何的敷衍了事与不屑一顾了。
各级政府的公文和报告的互相抄袭,不是...
“正名”是正义行为的源泉
(《南方周末》2009年10月22日,专栏“我行我儒”)
前些日子参加央视“经济与法”的一个辩论节目,话题很简单,就是辩论某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见义勇为。现场多是一些教授、律师之类的人物,都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哪知一开场,现场就吵成了一锅粥。从节目开始到最后,没人愿意追溯一下“见义勇为”这个概念的本义,都按照各自理解的意思,在那里做无谓的争吵。我是反方嘉宾,最...
获“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作品金奖
叶匡政按:前两天在杭州,参加了“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我获文化评论类作品金奖,同获此奖的还有梁文道和林贤治先生。获时政类作品金奖的是笑蜀、熊培云、邝飚,获财经类作品金奖的是胡舒立、汪晓波、张立伟。
今年是第三次去杭州了,每次去都能感受到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得4月份去参加动漫节时,博客中国的主编曹轶宁只去了几天,便决定从北京移居杭州,后来果然成行。这次颁奖典礼也...
叶匡政:不召之臣与权力制衡
(《新京报》2009年10月10日,专栏“儒家视野”)
先说孟子的一个故事。一日,孟子准备朝见齐王,碰巧齐王派人传话:“我本应来看你,但因寒疾不能吹风,所以来不了。明日早朝,不知你能否来见我?”哪知孟子也托病,称无法上朝。第二天,孟子却外出吊丧去了。
大夫景丑不理解,抱怨孟子做得不对。孟子答道:“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并认为,如果有什么事要商量,君王应亲自去臣属处讨教,尊德乐道的君王,这点都做不到,就不足和他有所作为。孟子...
叶匡政:从《沧海》看战争剧的悲剧想象
《沧海》终于播了。屡屡看到《沧海》开播消息,却总生变化。这回在央视一套播,又逢阅兵后,倒是一个合适时机。我很少看国内战争剧,但看了《沧海》。对海上的战争实在很陌生,印象深的,大概就是小时看的《甲午海战》。《沧海》看后,让我对海上战争多了一些了解。
如今电视打开,大多是战争剧。我想,可能因为上个世纪留给我们最大财富,就是战争了。说20世纪是战争世纪,并不夸张,世界上各类战争达250场之多,超...
叶匡政:今年我感谢诺贝尔文学奖
连着两年,我对诺贝尔文学奖都有些失望。我是指去年和前年,克莱齐奥和莱辛。我失望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文学与我的生活处境,关联很少。人对文学的感受,很难超越他所处的时代。那两年,我对媒体发表了一些对诺奖的不恭之辞。我认为,诺奖已遗忘了在另一种处境下生存的人群,它的世界性当然值得怀疑
今年颁奖前,有媒体让我预测,我说获奖者我们肯定不认识,无人能预测。我甚至不想关心它究竟颁给了谁。然而资讯太发达,这种重...
叶匡政:为何要把样板戏当史记读?
师永刚新著《样板戏史记》出版恰逢共和国60年,引来媒体的热议应在预料之中。与那种聚焦大历史的方式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代人的心态史。样板戏只是一个入口,作者试图追溯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公共记忆。
对那个年代有所了解的人,对样板戏大多怀着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那艳丽的色块与铿锵的唱腔,确实铭刻在人们记忆中难以忘怀;另一方面教条式图解政治的方式,让人不得不把它视为一种艺术暴力。从“艺”上说,样板戏或许没什么创造,但从“术&rdq...
叶匡政:我看中国女性解放60年
我很少把女性世界当作一个特殊的世界来观察和思考。这或许和我的生长环境有关,我家兄弟三个,父母是知识分子,家中的管理权和家务活各有分工。倒是父母常常不自觉地表露出对别人家女孩子的羡慕,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后来的学校教育,都没有人告诉过我男女有什么不同。
从小学到初中,男女同座,我常被身边的女孩欺负。写诗后很容易被女诗人的作品吸引,比如我喜欢的女诗人索德格朗、狄金森等,都让我感觉到她们的话语与自己天然...
叶匡政:《盗版猫》讥讽的是“拷贝文化”
电影《盗版猫》刚公映,“盗版文化”已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我记得2008年初,陈丹青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访问时,曾把亚洲整体文化形态定义为“盗版文化”,引来过一番争论。此后不久,人们虽不说盗版文化了,但对山寨文化的讨论却喧嚣一时,各类山寨文化现象频出,这其实是“盗版文化”的另一个命名。
导演高艺鑫借《盗版猫》中的一句台词,表达的仍是对当下文化形态的看法:“在这个年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