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叶匡政

文化评论人,诗人,学者。主要关注儒家精神的现代表达、现当代史的常识重建。 1969年4月出生。1986年开始在各类文学杂志发表诗作800多首,作品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间代诗全集》《朦胧诗二十五年》《中国当代诗歌经典》等60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城市书》、《小说馆》、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等,曾获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10多种诗歌奖。个人编有《孙中山在说》《日本格调》《大往事》等书。 主编过“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独立史料典藏”“国学典藏”等多种丛书。

叶匡政:登封让少林寺念佛经?还是股经?


叶匡政:登封让少林寺念佛经?还是股经?

  世间本来无趣,无趣的事情多了,便也有趣了。少林寺,佛门重地,近年像是为了让世间变得有趣些,常闹出一些动静大的新闻来,一再冲击人们对佛门的观念。这不,并没清净多久,少林寺拟定2011年上市的消息得到确认。此消息曾被释永信多次辟谣,看来并非谣言。

  据说此番上市,是秘密运作,操盘者为登封市政府,连少林寺和释永信都被蒙在鼓里。上市计划与香港中旅集团合作,由港方投资5100万元,控股51%,而少林寺则以门票经营权等嵩山少林景区资产作价4900万元入股。双方合作年限为40年,合作之后少林寺在内的嵩山景区诸多门票收入,包括游客中心、停车场、电子门禁、禅居...

Read more

叶匡政:60后省长的代际身份


 

  近来,很多媒体都在热议中国政坛一个新动向,就是1960年代出生的省部级干部,明显增多。有统计表明,仅地方200多名正、副职省级干部,“60后”已占到20%。而担任正部级官员的“60后”,目前已有5位,除了河北省省长胡春华、湖南省省长周强等,不久前从农业部部长任上调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孙政才最为年轻,1963年9月出生。

  历来政府的人事变动,或人事的代际变动,都是解读未来执政思路的重要视角。因为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不同,每一代人的政治视野、思维模式和社会意识也必然有很大差别。《中国新闻周刊》就大胆预言,认为&ldquo...

Read more

为何要和电动自行车过不去?


   前些日子奥巴马访华,看过一个新闻,科技部部长万钢将“飞鸽”电动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了奥巴马。将电动自行车作为国家礼物,无非是因为它的环保节能,符合低碳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哪知近日又有新闻称,从明年1月1日起将实施《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将“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这个标准只要推行,意味着消费者手中的大多数电动自行车,摇身一变就成了电动摩托车,只有过了上牌照、考驾照、买保险等几道大关后,才能合法上路。

   ...

Read more

杨宪益的逝去在警醒中国翻译界


    杨宪益老先生2009年11月23日辞世,走时95岁高寿,功德圆满。这是一个满腹诗书、性情奇崛的汉子,一生受过牢狱磨难,也享有跨洋挚爱,讲过酒话,也留下真言。他有名士的风流与淡然,更有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清醒,尤其75岁之龄的行止,让很多晚辈都自感汗颜。

    杨宪益与戴乃迭的爱情传奇,一直为世人称颂。我想,他们能连袂完成如此海量的中译英工作,爱情肯定是最重要的动力。他们近半个世纪都在一起工作,翻译了从《史记》到《红楼梦》等百余部古典文学作品,没有深沉的爱,做到这一点是难以想象的。杨宪益常自谦说,他的爱人才是真正的翻译...

Read more

关于作家富豪榜答《长江商报》问


“对这个时代有价值的作家,是以远离这个榜单为荣的。”

  长江商报:四年来,每次该榜的发布都能引发热议和争论。作为对中国作家群体年度的一个盘点,它遗漏了什么?
      叶匡政:作家富豪榜拥有什么,它就会遗漏它拥有之外的另一些东西。它关注作家的财富,就会遗漏作家的文化价值;它关注作家出版图书挣的钱,就会遗漏作家通过影视、网络或报刊等其他媒体获得的财富。这是吴怀尧凭个人之力完成的一份榜单,能做成这样已经很难得。我认为这个榜单是早就存在的,只不过过去隐藏在人们的头脑里,如今吴怀尧让它公诸于众了。真正让人担心的...

Read more

龙应台写了一部宽恕与和解之书


  龙应台,在我听来,像一场台风的名字。大概是1990年代,我第一次记住这个名字,读的却是一本叫《野火》的书。近几年因同在《南方周末》一个版上写专栏,多了一份对她的亲近感。无论“台风”,还是“野火”,龙应台总能用她犀利而感性的文字,在两岸掀起一次次轩然大波。9月,她又出了一本新书,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依然是这样。听说,很多港台老人,读这本书会痛哭流涕。我也眼含泪水,读完了这本书。

  读这本书才知道,龙应台这么好听的名字,含义很简单,不过是龙槐生和应美君在台湾生下的孩子。1949年,应美君为了与当宪兵队长的丈夫...

Read more

叶匡政:为何要关注美国人眼中的百年中国


 

  奥巴马访华之后,给了中国人一次审视两国历史关系的机会,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美国人如何看中国?尤其是中国的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美国人是如何评价它们的?成为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时代1900—2000》,似乎就回答了这些问题,所以近来在大陆引来热议。这本书100万字,汇集了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华盛顿邮报》、《纽约客》、《新闻周刊》等六大报刊对中国100年来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与评述。其中不仅有鲜活的历史细节,更有陌生化的叙述口吻,使得百年中国历史在人们眼中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样貌。

  翻阅这本书,会发现一个奇...

Read more

别让“钱学森之问”成了无解的谜语


 

   安徽11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致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消息,使“钱学森之问”再次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钱学森去世,诺贝尔奖揭晓,教育部长换人,都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拷问。然而至今,人们仍然无法预知中国教育变革的春天,何时才能来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似乎也成了一道无解的斯芬克斯谜语。  

    钱学森晚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积极的鼓吹者和推动者。他提出的“大成教育理念”,已在西安交通大学...

Read more

叶匡政:《火星没事》意味着地球有事


    

叶匡政:《火星没事》意味着地球有事

    前些日子,参加深圳卫视“22度观察”节目,刘仪伟是主持人。那次谈的是诺贝尔奖话题,嘉宾有何祚庥、方舟子和我。按说这个话题有点严肃,很难做出彩来。不过在刘仪伟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下,整个节目常能听到观众的笑声。我们随口说来,他总是稳稳接住,还能让你会心一笑,确实表现出了喜剧天分。记得下场后与刘仪伟寒暄的第一句话是:“经常看到你演的电影。”

    不曾想没过几天,就看到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火星...

Read more

叶匡政:“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异端


 

叶匡政:“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异端

(《新京报》2009年10月24日,专栏“儒家视野”)

    看到“和”字,便想起奥运会开幕式的人体字模,变来变去,凸显了一个“和”字。可见“和”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字。如今的人,理解“和”字,多限于平和、和缓、和睦、和平这类日常意思。不能怪今人见识浅,因为现代白话,是以远离中国传统文化为特征的。所以对字的理解,自然也少了古人胸中的意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