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  
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主要散文著作《文化苦旅》、《借我一生》(不是《给我一生》)、 《千年一叹》、《山居笔记》、《霜冷长河》 、《行者无疆》、《出走十五年》、《笛声何处》、《中国之旅》、《非亚之旅》、《欧洲之旅》、《心中之旅》、《晨雨初听》

君子人格——在两岸经贸论坛上的专题报告


余秋雨

 

  秋雨按: 

 

    2009年7月11日上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大陆的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都出席并发表了长篇讲话。两岸学术文化界的著名人士五百余人聚会长沙,蔚为壮观。开幕式结束之后,是一场面对全体代表的专题报告,台湾和大陆各出两位报告人。台湾方面的报告人是原台湾大学校长孙震教授和王邦雄教授,大陆方面的报告人是我和于丹。于丹初次相见,却一见如故,一个诚恳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人;孙震校长是我的老熟人,一个儒雅而又有风骨的大学者。

 

  &nbs...

Read more

转贴:张公者对话余秋雨全文


文化行者

                  ---张公者对话余秋雨

 

◇ 时  间:2009年5月29日
◇ 地  点:上海·耕月人茶社

 
  余秋雨先生是位非常认真的人。我把整理后的访谈稿请他审阅,余先生回复我说给他几天时间,“这次(访谈)牵涉的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深度和学术难度”。余先生是在前往重庆与江苏作文化演讲的空隙整理出这个访谈稿的。接到他的改稿...

Read more

转贴:文化良知


当代作家与书法——张公者对话余秋雨之七

 

  张公者:您在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您心里并不认可某种观点、事物、人等等,可为了不给对方难堪,会说出认可的话,并且让人感到听了您的表达之后又非常信服您的真诚。


  余秋雨:这样的情况,对我来说很少,几乎没有。 


  张公者:您不说违心的话?


  余秋雨:我不说。最多暂时沉默,但不会绝对沉默。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拒绝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邀请,包括大量的评奖、颁奖活动,原因就在于我不赞成那些活动的基本内容或发生方式。历年来我受到最多的诽谤,主要原因就在于我的直言。


  张公者:是出于自己的...

Read more

转贴:当代作家与书法


当代作家与书法——张公者对话余秋雨之三

 

  张公者:我们谈到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谈到《兰亭序》,他们是了不起的书法家,又是作家,尤其苏东坡更是全才。《兰亭序》是文本内容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我们先不谈当代书法家的文学水平,先谈谈当代作家的书法。


  余秋雨:对当代作家,不能在书法水平上强求。原因是,在20世纪前期,钢笔文化已在总体上代替了毛笔文化。这种代替,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革新观念有关。不少“五四”作家的毛笔字写得不错,但他们已不把这一点当作文化坐标。当时中国的文化教育界在大规模引进化学、物理、数学和西方人文科学的时候,毛笔文化的衰微成了一种时代必...

Read more

为老同学写序


  我早已拒绝写序。但就在这个月,我的四十年前的老同学褚伯承先生突然寄来了一部研究沪剧的书稿。四十年不是一个短时间,坎坷岁月中的青春友情立即展现在眼前。我禁不住,破例写了一篇。

 

  附序言正文  

  

  感谢老同学褚伯承先生给我一个机会,稍稍谈几句沪剧。在我的记忆中,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用书面方式谈论这个剧种。褚伯承先生是专门研究沪剧的,我秉承“弄斧必须到板门”的古训,用外面的目光看进去,可能有点意思。

 

  上海从开埠之日起,各种文化从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纷纷涌来。它们在街市间翻卷喧腾,此起彼伏,使这座城市充满着日新月异的生命力。但是,上海并不仅仅是一个交...

Read more

转贴:拯救公共书法


拯救公共书法——张公者对话余秋雨之二

 

  张公者:所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书如其人,此之“如”,主要是指人之性情,人的性情在作品中是可以体现的。而非如其“人品”——品德。只是我们在论书时,必当论其人,书者的良好品行又增加了书的份量,书品便成了人品,提升了人格魅力。


  余秋雨:我们历来对“人品”、“品行”等等的说法实在太空泛,人人都可以这么自称,没有什么标准。其实,最大的人品是对公共领域负责。对书法家来说,有没有勇气在公共领域驱除以书法名义出现的恶浊,保护我们中国文化的美学珍宝?这就是人品的大体现。


  这事我必须说得严重一点,当书法在公...

Read more

转贴:书法,中华文化的生命线


书法,中华文化的生命线——张公者对话余秋雨之一

 

  张公者:如何评定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余秋雨: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分两个属性,一个是工具属性,一个是精神属性。


  所谓工具属性,小而言之,书法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大而言之,中国文化能够流传到今天,也是以书法作为工具,这条黑黑的墨痕其实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线。


  书法在中国文化上的精神属性,是中国文化人格最抽象的一种描绘方式。那些流动的线条正好对应着历来追求的君子风范,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的风雅品貌,都在这个线条当中体现出来了。一个人从小每天在书法当中慢慢地磨炼,就是在修炼自己的精神品格。


  只要...

Read more

答张绪鹏县长


  张绪鹏县长:您好!

 

  6月18日的来信,我到昨天才收到。您是读了我在6月17日发表的文章《八公山下》就立即给我写信的,反映之快捷,态度之诚恳,令我感动。

 

  从信中知道,您是去年5月底赴寿县担任县长的,到9月,你们已经取缔了八公山下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建材加工企业72户,并决定分期关闭三家水泥厂;为恢复森林植被,总投资近2亿元,目前正由省林业厅论证。原来,我们前几天深感忧虑的景象,很快就要结束了。

 

  我看到这些内容,连全信还没有读完就急着告诉了马兰。马兰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记下了您的名字。她说,这样的县长她应该拜访。她还请您代向寿县...

Read more

转贴:请大家走近余秋雨(《中国书画》:张公者)


·余秋雨先生是位非常认真的人。我把整理后的访谈稿发给他请他审阅,余先生回复我说给他几天时间,“这次(访谈)牵涉的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深度和学术难度”。余先生是在前往重庆与江苏作文化演讲的空隙整理出这个访谈稿的。接到他的改稿后,我着实吃了一惊,余先生用红色笔几乎是将全部的文字重新编写了一遍---将访谈语录整理得更加严谨。实际上,我们发给他的整理稿已经是很规范“很有看头”了。他附信说:“随口漫谈缺少逻辑的严密性,口头逻辑与书面逻辑很不一样,何况变成文字后又失去了口头表达时的重音、停顿、表情……”  

 

·余先生是位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他对中华文化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