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国际板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的相互匹配,各种设计安排仍需进一步更深入地研究。
国际板越来越近了。不过,对于国际板最基本的人民币交易规则,各方似乎还没有准确的理解。
有种理解,认为这人民币交易仅是定价的概念。国际板一级市场融资,以人民币挂牌定价,跨国公司上市融资后可换成美元投资除中国以外的公司项目和计划。照此理解,国际板二级市场的交易也该用美元或者其他外汇通过商业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后参与交易。
这种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消化快速积累的外汇储备。但问题是,我们不该为减少储备而减少储备。跨国公司人民币融资兑换成外汇是减少了外汇储备,但是被兑换的外汇储备的回报是什...
作者文章归档:左小蕾

国际板是人民币国际化关键一步
国际板的人民币交易规则,实际上是从资本投资需求的角度,推动对中国贸易逆差国持有人民币储备。因此,对人民币一旦作为储备货币所带来的风险,必须有充分认识。为前瞻性预防金融和经济风险,国际板推出尚需伴有一些具体制度性安排。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民币的多元购买力,以此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和实力。
国际板实行人民币交易规则,是人民币朝国际化迈出的关键一步。国人在关注这个投资新机会的同时,也还需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这个新概念。
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作为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等价物。要实现这一点,人民币应该成为各国储备货币中的一部分...
揭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面纱
最近关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报道很多,虽然都提到货币政策“紧缩”的原因,但与2008年关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报道比较,显然并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从媒体的形象表述中可以发现,这次中小企业贷款难出现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企业的问题出在魂断“资金链”、“多元化”祸根方面。资金链“链”接何处,多元化“祸”从何来?这些描述隐含,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并不是难在主营业务上,而是资金缺口在非主营业务的资金链环节上。
不是货币政策紧缩之过
近期相关媒体连续报道几例企业老板出...
不能将增长放缓理解成经济发展异常
通胀是经济现象,而经济现象基本规律有一定连续性,月度之间不可能出现大幅度变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有必要具体分析,对于因涉足房地产而造成的资金链困局,应持审慎态度。三大经济驱动力的形势印证经济的正常增长,也足以支持平稳正常的增长,而且可能是含金量更高的增长,千万不能将经济增长放缓理解 成经济增长的不正常状态。
对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分析,需要深研经济现象和形势变化的规律,方可对称信息,避免想当然的猜测。读统计局公布的4月统计数据,为避免误判形势,误导政策,笔者觉得有必要更深刻地认识通胀、经济增长、中小企业贷款、货币政策走势等被关注的焦点问题。
通胀是经济现象,而经济现象基本规律有一...
2011年控制通货膨胀的四大关口
统计局发布2010年的经济数据。10.3%的经济增长,3.3%的CPI增长,释放的信息是2010年的经济形势呈现平稳态势。经济增长既没有二次探底,在潜在增长水平附近的增长也没有过热;虽然去年第四季度通胀超过预期的上涨,但是全年平均通货膨胀大大低于11.3%的收入增长,仍然在可承受的水平之内。这样的经济的平稳态势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态势。
今年控制通胀的第一大关口,就是不要刻意推动超过10.3%的更高的增长。虽然发改委发布的2011年的政府政策性的引导性的经济增长指标是8%左右,但是各地方政府发布的增长指标都大大高于8%,甚至高于10%。如何对地方政府的高增长偏好进行必...
中国老龄服务市场规模理应全球之最
中国正在全面规划养老服务。
民政部在两会上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发布《“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规划涉及养老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等问题。
我国正面临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化的挑战。从国家战略的角度,不论是产业转型,推动服务业发展;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不论是推动消费,还是推动投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不论改善民生更人性化地满足社会需求,还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老龄产业的发展与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目标完全一致。
巨大的需求市场,政策的全面支持,一个具有巨大潜在成长性的新兴的朝阳产业—&mda...
不对称政策组合的历史使命
2011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各不同时期的政策组合比较,2011年的政策组合应该是新意之一。根据历史记录,过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都是同向的,今年的政策组合反“传统”之道而行之,“积极”与“稳健”不论从字面上还是从政策目标取向显然不完全对称。为什么今年会出现这种看似“不对称”的政策组合,“不对称”的政策组合如何“协调”,新的政策组合能否形成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的合力,笔者认为需要做一些分析,以清晰政策实施的思路。
...
经济活动平稳 通胀变数多多
路透最近发布信息称,中国经济已出现放缓迹象,并报道中国政策选择的重心可能从“抑制通胀预期”慢慢移向“经济发展增速”。我们认为,需要适当量化所谓“中国经济放缓”的判断。经济增长是从去年的10.3%放缓到9%,还是放缓到8%以下,要有中肯的分析,否则容易误导政策,对实现今年的经济目标不利。根据刚刚发布的PMI数据分析,经济运行平稳,通胀变数很多,政策总体稳健的取向不会改变。
经济活动平稳
2月份PMI综合指数为52.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仍然在50%的正常水平之上...
工资上涨不应成调控通胀目标
据媒体这些日子来的报道,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已开始与东部展开了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内地当前的大背景是,经济结构在调整,产业在转移,经济版图在变化,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特别是中部和西部的工资收入有显著改善,主导劳动力流动取向由此也在发生变化。
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的一份调研显示,东部地区外出打工者的月平均收入为1455元,中部地区平均为1389元,西部地区平均为1382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仅高5%,而5年前东部地区工资比西部地区平均高15%。可见,沿海...
全球经济四大失衡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在北京钓鱼台举办每年一度的中美战略和合作研讨会。正值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关于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再度成为主题之一。笔者认为,以往讨论全球经济失衡有许多误区和偏颇,故而希望从三方面作再分析:全球经济究竟哪里失衡、失衡主因是什么、如何寻求适度失衡下的全球半均衡。今天先谈第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全球经济今天在四个方面存在严重失衡。
第一方面,国际贸易失衡。这是以美国与99个国家的逆差为特征的。全球贸易失衡始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数据研究显示,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占GDP不到1%的贸易逆差主要对应德国、日本以及南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