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现任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此前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加入BP前任IMF高级经济学家,主要负责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问题,参与了基金与成员国项目谈判与磋商,并曾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任客座教授。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士。

减税的规模与效果


  中国税收大部分来自企业部门。需注意,中国政府财政预算不单单指一般公共预算,还包括政府基金预算(主要包括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相关收入和支出)和其他两项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及准财政支出。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0%),其中85%来自税收收入。税收的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部门,其中最大两项是增值税(占33%)和企业所得税(19%)。此外,进口商品增值税和消费税占总税收的9%。个人所得税只占一般财政收入的8%。

  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值税(共三档,分别为6%、10%、16%)和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25%,优惠税率0-20%)...

Read more

2019年改革有望提速,去杠杆进入休整


 

  1.  2019-2020 年经济增长最大的下行压力可能来自贸易摩擦

  2019年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尤其是对美出口),这可能是拖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加征关税最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通过不确定性和全球供应链的逐步转变影响企业投资和就业。

  贸易政策带来的上行和下行风险并不对等,加征关税会对经济造成很大拖累,而取消关税却无法完全消除此前加征关税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一个经济体很难立刻从加征关税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中恢复。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未来仍有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且美国可能进一步限制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两国的投...

Read more

预计年内央行将继续降准


   4月17日,中国央行意外宣布降准100个基点,且在此前不久,媒体报道央行放松了大额存单的利率上限。央行极力宣称其“审慎”和“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未改变,但债券市场的解读明显于此相悖——债券收益率在4月18日大幅下降,从而延续了近期的上涨趋势。我们应如何解读最近央行的政策?央行还会进一步降准吗?降准究竟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还是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改变?

  “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可以意味着2018年偏宽松的走向

  “稳健”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意...

Read more

降准是政策的微调而非转向


  央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将释放1.3万亿元流动性,其中银行将用9000亿元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今年3月底余额为4.9万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降准可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与银行需要支付利息的其他流动性管理方式相比(如MLF),降准对银行而言成本极低。例如目前1年期MLF的利率是3.3%。我们估算此次降准置换到期MLF(9000亿元)可以为银行节约290亿元的资金成本(年化)。这意味着商业给企业的借...

Read more

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2018年伊始,美国宣布将对进口太阳能板和洗衣机征收关税,在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调查报告后,特朗普又宣布将对这两种产品进口实施严厉关税。这些措施表面上看针对所有相关进口,但实际上明显针对中国。这可能只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第一步。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都可能难以避免。中美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进口国,美中双边贸易逆差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近一半。自竞选开始,特朗普就表现出强烈的重商主义倾向,称将致力于削减贸易逆差、重谈贸易协定。去年美国虽然没有启动针对中国的全面贸易战,但考虑到双方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基本面一时难以改变、美国当局对贸易逆差的态度,以及对...

Read more

今年银行贷款增速仍将强劲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系统风险,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降低金融风险的关键,既包括降低金融系统内的多层嵌套和杠杆,也包括通过企业去杠杆、抑制居民杠杆增速以及严控地方政府债务来控制整体宏观杠杆率。

  去年11月出台的大资管统一监管征求意见稿,无疑是近期最重要的监管规定。虽然具体细节和实施过渡期尚待最后敲定,但市场已经有所反应。最近银监会与其他监管机构也出台了若干监管新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强调,未来银监会的五项关键任务包括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整治违规金融行为和非法集资活动;...

Read more

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为6.4%


  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12月宏观经济数据将显示经济活动比较平稳:工业生产、房地产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大致持稳,出口增长有所加快,CPI保持平稳但高基数拖累PPI回落,整体信贷增长基本平稳,外汇储备小幅上升。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微降至6.7%。。

  12月统计局制造业PMI从51.8小幅回落至51.6,其中新订单和生产量指数有所下滑,而外需好转支撑新出口订单改善。原材料库存跌幅扩大,而采购量继续回升。购进和出厂价格也都有所反弹,前者幅度更为明显。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强劲,再加上外需好转,可能抵消了秋冬季大气污染对北方省份部分上游行业的拖累。不过,财新PMI意外从50.8反弹至51.5,其...

Read more

房地产税不太可能在明年全面实施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确定了2018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和政策基调。会议重申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高质量发展”。与十九大的政策基调一致,会议也强调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201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有所下调或淡化

  强调高质量发展。如往年一样,会议没有公布2018年的具体经济增长目标。这将在明年三月的两会期间正式公布,从而稳定市场预期,并为宏观政策作出指导。不过,政府近期强调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

Read more

2018年有上调基准利率可能性


 

  11月宏观经济活动大致平稳

  低基数推动房地产活动全面反弹。11月房地产销售从10月同比下跌6%反弹至同比增长5.3%,主要受益于基数较低,并抵消了棚改货币化安置对房地产销售增长的贡献减弱的影响。鉴于库存较低落且此前开发商积极购置土地,11月新开工面积也从此前的同比下跌4.3%转为同比增长18.8%。年初至今的房地产施工面积同比增速回升至3.1%,而尽管基数较低,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放缓至4.6%。1-11月房地产销售量同比增速达7.9%、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1-11月新开工同比增速接近7%、略低于我们的预期。如果随着开发商进一步加快开工,新开工继续好转,则房地产去...

Read more

明年经济增速将小幅回落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累计增长6.9%,超出年初市场预期。近月来房地产销售减弱、工业生产势头也有所放缓。十九大之后,供给侧改革和金融防风险的政策方向将继续。明年中国经济如何?

  我们预计明年经济增速小幅回落,从今年的6.8%左右放缓到6.4%,但结构继续改善。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企业利润好转得以持续,预计推动企业投资小幅反弹,部分抵消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放缓。信贷增速预计继续放缓,债务占GDP的比重继续上升,但速度放缓。

  今年经济增长强劲,部分得益于年初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和房地产市场超预期。明年房地产建设和投资预计将温和减弱。随着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对房地产销售的贡献明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