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际金融市场或出口需求没有突然崩溃,中国可能将继续目前政策微调的状态,逐步扩大银行贷款规模,增加财政支出,而不会高调宣布实施刺激政策,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
由于10月份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及资本外流,许多投资者担心银行可能缺乏必要的流动性支持预期的贷款增长。因此,很多人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立即大幅下调。关于存款,我们认为10月份居民存款的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季末监管检查后,银行将存款挪回表外的“正常”做法,而并非存款外流趋势恶化的表现。
然而,9月份和10月份的外汇储备增长停滞,10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
作者文章归档:汪涛

现任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此前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加入BP前任IMF高级经济学家,主要负责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问题,参与了基金与成员国项目谈判与磋商,并曾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任客座教授。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士。
欧洲在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欧盟23个国家(欧元区17国加6个非欧元区国家)同意缔结政府间条约,即新的财政协议,以强化财政纪律。我们认为这个次优方案的达成标志着欧洲在向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道路上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虽然欧盟峰会没有就修改欧盟条约和成立财政联盟获得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但是欧盟23个国家(欧元区17国加6个非欧元区国家)同意缔结政府间条约,即新的财政协议,以强化财政纪律。我们认为这个次优方案的达成标志着欧洲在向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道路上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欧洲:欧盟峰会达成阶段性成果
达成新的财政一体化协议,在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道路上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周五欧盟峰会...
再看欧债危机 欧元瓦解可能性上升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动荡。欧债危机根源何在?出路何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需要拯救欧洲吗?
欧债危机多重根源
有人把欧债危机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欧洲福利社会的破产,或是欧元货币联盟的内在必然。笔者认为有失偏颇。
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信贷高速扩张(及其伴随而来的房地产泡沫和银行业风险控制不力等)这样世界经济历次金融危机的共性,也有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导火索,还存在着财政政策缺乏纪律、欧元区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缺乏协调这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和金融危机的产生往往都逃不开信贷泡沫,欧债危机也不例外。欧元区...
未来12个月央行无需降息
目前,许多人相信政策已开始“选择性”地放松,而更大幅度的放松也将很快到来。相较于前几周,投资者看到10月份CPI下滑、银行贷款增加,对中国的政策方向已更加确信。那么中国货币政策将如何放松呢?
由于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只是在逐渐放缓,并且政府仍在处理上一轮刺激政策遗留的一些负面效应,我们认为政府将保持谨慎,避免政策放松得过快过猛。此外,在中国,政策放松通常比政策收紧要容易得多,因为放松政策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利益很容易达成一致。由于地方政府目前正在换届,要求中央政府放松政策的压力已然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未来数月中央政府可能会尤为小心,避免释放过于强...
中国将如何放松货币政策?
市场目前似乎已一致认为中国将在未来数月放松宏观及货币政策──事实上,许多人相信政策已经开始“选择性”地放松,而更大幅度的放松也将很快到来。相较于前几周,投资者看到10月份CPI下滑、银行贷款增加,对中国的政策方向已更加确信。几乎所有人都预计未来数月银行将增加贷款,大多数人预计央行将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部分人甚至预期央行将会降息。
那么,中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幅度到底会有多大?将如何放松?
政策不太可能高调转向或出现重大变化。由于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只是在逐渐放缓,并且政府仍在处理上一轮刺激政策遗留的一些负面效应,我们认为政府将保持谨慎,避免政策放...
中国通胀和出口将再现双降
就如10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降至50.4所示,我们预计10月份进出口将双双减速。更明显的变化可能是消费物价指数(CPI)上个月CPI同比增速已经回落到5.3%。我们预计宏观政策基调将暂时保持不变,虽然四季度月均新增贷款可能超过5000亿。我们预计2012年一季度财政及信贷政策将明显放松,到那时出口和建设活动已经导致工业生产增速显著放缓。
随着食品价格回落,10月份CPI同比增长或已降至5.3%。在10月长假之后,由于需求减少而供给相对平稳,猪肉价格明显下降。其他蛋白质产品和蔬菜的价格也在当月下跌。基数效应的下降使得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增长低于12%。由于能源价格下...
实体经济活动保持强劲
持续强劲的房地产建设活动和内需,以及坚挺的出口并不支持宏观政策的迅速转向。如果出口大幅下滑,并且令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受到拖累,政府将放松宏观政策。
2011年8月宏观数据显示,中国实体经济活动依然保持强劲,其中,工业生产增速比7月略有反弹,出口比预期更为坚挺,同时房地产建设活动加速。8月新增贷款约为5500亿元,稍高于市场预期。
8月出口额同比增长24.5%,强于预期(瑞银估算19.8%,彭博调查中值21.9%)。经过季节性调整之后,出口量较7月下滑,并且仅略高于年初。不过,考虑到美国与欧洲疲弱的经济增速,出口的坚挺依然令人惊讶。虽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保持疲弱...
民间借贷占比银行贷款余额或达50%
过去两周,全球各家财经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温州民间借贷陷入困境的消息。所有投资者都在询问中国民间借贷的情况并对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感到担忧。单凭新闻报道和评论家议论,似乎中国正在陷入一个与欧洲主权债务和美国次贷危机不相上下的巨大债务危机。温州的问题到底有多大?中国民间借贷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温州及其民间借贷问题
近几周,围绕温州中小企业和民间借贷陷入困境的报道充斥了各个新闻媒体。温州是中国沿海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富于活力的民营经济、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以及对各类最流行的资产的投资而著称。温州GDP占全国总量不到1%,但据称拥有超过40万家...
中国经济未来两年或软着陆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专电 (记者 谢鹏 张子倩)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瑞银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为9%,2013年为8.3%,不排除某一季度出现8%以下增长的可能性。尽管中国经济存在增长放缓趋势,但今明两年仍将是“软着陆”。
汪涛谈到,国内不少机构将全年经济增速在8%以下,甚至某一季度增长在8%以下就判断为“硬着陆”,但国际机构普遍认为5%以下的经济增长才称之为“硬着陆”。
汪涛还指出,瑞银认同中国物价水平已于7月见顶的判断。但她提醒未来物价走势主要...
中国难以拯救世界 2008难以重现
标普下调美国主权评级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真正的原因,一是因为美国经济数据已经疲软,市场担心经济会出现再次衰退;二是市场对欧美政府解决债务危机的决心和能力高度不信任,担心出现金融错位。在种种不确定性下,市场容易反应过激——对经济衰退的恐惧和价格下跌推动市场走势。
更可怕的是二次衰退
美国政府长期信用评级下调,对中国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近日来媒体报道聚焦于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6月底超过了1.16万亿美元)的贬值可能,大谈中国资产的安全和多元化的急迫性。
然而,在标普降低美国评级后,由于投资者纷纷规避风险资产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