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月10日,政协委员厉以宁在会议上表示,现在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是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阶层固定化,形成职业世袭化。农村青年人受教育程度差,又缺少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农民的孩子外出当农民工,他的孙子也只好当农民工。”
作者文章归档:厉以宁

走出投资冲动的怪圈
在改革过程中,投资冲动怪圈一直反复出现。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和GDP增长的积极性大于中央政府,而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兴趣小于中央政府。
另外,地方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和缓解就业压力,总是要增加GDP,这就得增加投资,信贷量也随之扩大。这样一来,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急剧上升和信贷通胀就造成了产能过剩和物价上涨。这些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注意,于是就会出台紧缩措施。投资被压下去,物价上涨的趋势也不会慢慢下来,因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还可能是成本的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经济就陷入了滞胀的局面。
在投资滞胀、投资冲动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会从实体经济转到虚拟经济里,形...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路子
最近一年,我在云南、贵州、重庆、山东、山西、湖北等地方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就关于城乡差距的调查结果和观点讲一下。
城乡收入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
第一,城乡一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都是城市占优势,农村占劣势。资本按照经济学基本分三种,第一种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生产资料等,这是传统的。第二种资本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文化、教育、技术和智慧等。这个观点出来以后,大家都认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创造了财富,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第三种资本概念,就是社会资本。这和有些报纸...
走出投资冲动的怪圈
在改革过程中,投资冲动怪圈一直反复出现。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和GDP增长的积极性大于中央政府,而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兴趣小于中央政府。另外,地方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和缓解就业压力,总是要增加GDP,这就得增加投资,信贷量也随之扩大。
这样一来,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急剧上升和信贷通胀就造成了产能过剩和物价上涨。这些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注意,于是就会出台紧缩措施。投资被压下去,物价上涨的趋势也不会慢慢下来,因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还可能是成本的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经济就陷入了滞胀的局面。
在投资滞胀、投资冲动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会从实体经济转到虚拟经济里,形...
二次分配扩大了一次分配后的贫富差距
最近一年我在六个省进行了考察,云南、贵州、重庆、山东、山西、内蒙,考察了什么问题呢?缩小城乡制度差距,调查结果和观点讲一下。
资本按照经济学基本分三种,第一种物质资本,形成厂房设备生产资料等,这是传统的。第二种资本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又出现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体现在人身上的文化、教育、技术和智慧等,这个观点出来以后,大家都认为,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创造了财富,人力资本比物资资本更重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第三种资本理论,就是社会资本。和报纸上所说的社会资本不是一个概念,报纸上民间资本称之为社会资本,经济学理论社会资本是无形资本,主要是讲人际关系。比如说,广...
三种资本差别造成城乡收入差异
新浪财经讯 9月1日消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今天在新书发布仪式上透露了最近研究的课题,并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差别是造成城乡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
经济学中,有三种形式的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厉以宁认为,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对这三种资本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远超过农村居民,教育的不平等造成了就业不平等,就业不平等造成了生活的不平等,生活的不平等造成下一代不平等,“经济往前发展,城里人的三种资本越来越多,而农民的三种资本即使有所增加,城乡的差距、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他认为改善这种情况...
一个省不可能把未来全部放在承接产业转移上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说,承接产业转移只是一个阶段,西部地区要在此基础上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贵阳举行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仅仅满足于承接转移产业,而不能实现本地产业升级和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成就,不一定符合本省本市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个省,不可能把未来产业发展全部放在承接转移产业上。
厉以宁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的不同省份、不同地级市和不同县城,一定要因地而异,不能雷同,应认真分析怎样把本地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厉以宁还说,承接产业转移之外,还应大力发展地方金融,发挥地方金融在西部经...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
从1979年以来,三十年的时间内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建设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正在于民间蕴藏的极大积极性发挥出来了。可以举五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农业承包制。
农业承包制,当初称“大包干”,也就是指“包产到户”、“包田到户”。1979年,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中是农民们自发试行的,成果异常显著,于是各地农民群起仿效,一下子就在全国铺开。几年之后,农贸市场上什么农产品都有了。又过了几年,粮票、油票终于取消了。
第二个...
道德力量调节的重要和独特作用
道德力量调节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也是法律所替代不了的——
道德力量调节是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以外的第三种调节。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被执行的场合,道德力量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也是法律所替代不了的。
道德力量超越市场、超越政府
为什么说道德力量超越市场和政府呢?
第一,在市场尚未形成与政府尚未出现的漫长岁月里,那时既没有市场调节,也没有政府调节,道德力量调节是这一漫长时间内惟一起作用的调节方式。不仅远古时期的情况如此,即...
国进民退中的企业出路
计划经济还没有退出舞台
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大家都很关心“国进民退”的话题。其实经济紧缩的时候,民营企业受到宏观调控的现象比国企明显,从而会出现退缩。但不能认为“国进民退”是一种正常现象。
从1979年以来的30多年,中国经济之所以有巨大变化和发展,首先归功于体制的改革,也就是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但是,能不能说计划经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没有。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支柱: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制度,另一个支柱是城乡二元体制。不把这两个支柱搞掉,计划经济就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当然,并不是说市场经济中就没有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