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厉以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厉以宁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其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新一轮的经济改革


  一、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在中国,多年以来形成了投资冲动怪圈。什么叫投资冲动怪圈?它是这样形成的,地方政府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提高GDP,才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改善,使就业问题得到缓解。地方政府有了增加投资、扩大信贷的强烈需要,但此后的结果是:经济虽然上去了,通货膨胀随之而来,致使物价上涨太快。于是,中央又不得已采取紧缩政策,通过紧缩财政和信贷,经济增速放慢,而这又引致地方出现问题,地方财政收入、就业受到影响,就再一次呼吁增加投资。如此循环反复,结果给经济带来了一种大起大落、大升大降的现象,这就是投资冲动的怪圈。

  现在中国经济的情况跟这个怪圈都有关系。比如产...

Read more

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在谈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时,不能不对拜占庭皇权地位长期的不稳固有所了解。据统计,从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之时算起,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佩利奥洛格斯王朝覆灭之时为止,这段时期内拜占庭先后有107位君主占据了皇位,其中,只有34人死于床上,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那些人,或者自愿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暴毙,包括被毒死,被闷死,被绞死,被刺死,以及因被致残而亡。在这段时期内,宫廷中,街道上,或军营中,一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注:参看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鲁吉斯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27&md...

Read more

民富推动改革 改革促进民富


  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他的身体要保持健康,一定要靠内在机制的完善,必要的时候可以吃药、打针,但这毕竟是外生力量。我们的经济也是这样,经济之所以不能够很好地运行,主要是内生机制还不完善。

  阶段性成果非目标模式

  何以见得呢?我们举个例子,最近几年以来,经常看到“投资怪圈”,地方政府为了积极发展经济,要求中央采取扩大投资、增加信贷的做法,这样一来,通货膨胀就上去了,形势迫使中央政府又采取紧缩政策,紧缩政策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地方就叫苦了,财政收入下降了,GDP下降了,再加上失业增多,又回到宽松政策,如此来回,周而复始,这就是最近几年...

Read more

双向城乡一体化显露生机


  双向城乡一体化显露生机

  ——调查归来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城乡经济社会总的说来都在快速发展,成就显著。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并成为实现社会安定和谐的障碍。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切实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先必须弄清楚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有的观点我曾撰文介绍过,这里结合最近一些调查的情况谈我的新思考。

  从三种资本看城乡之别

  首先从三种资本谈起。在经济学里,有三种资本概念:

  第一种资本概念叫物质资本,这是传统的概念。货币投入以后转化为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等,这都是物质资本。

 ...

Read more

发展优势的创造


  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红利的消失。我们经常讲到红利的消失就是指发展优势的消失,具体来讲,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消失了,红利的消失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常现象,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特殊问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须转型,这是一个发展战略有待于重新制定的问题,经济转型的问题,转型成功就会出现新的发展路途。经济发展转型成功还是不成功?那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将来发展前途的问题。经济如果转型不成功,那就要停滞或者衰退,这也是有先例的,拉丁美洲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教训,可惜一些发展中国家认识不到转型的必要性,任何留恋原有的红利和原有优势的想法...

Read more

民营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民营企业应当认识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像过去那样靠很低成本和低价格来打开市场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受到限制。

  民营企业家们应该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关键在于增长质量的提高。今天增长率的减缓,正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进展,民营企业家对此应充满信心。

  “非公经济36条”出台之后,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前景已经摆在面前。虽然在每一个具体领域内还有待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公布,但民营企业对行业开放和公平竞争原则的落实都感到兴高采烈。有些行业中的民营企业正准备走出本行业的较狭小的天地,投身于开放的垄断行业,有些民营企业还初步拟定了具体方案。

  然而...

Read more

扶植小微企业最佳政策是免税


  据我考察,近两三年内小微企业发展较快,创业者包括农民、返乡农民工、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下岗工人、退伍军人,还有残疾人、退休职工、家庭妇女等。小微企业吸收了许多人就业,为地方增加了产值,方便了群众生活,也促进了城镇化。

  在有的市、区、县,政府为了帮助小微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小微企业创业园,吸引小微企业迁入。小微企业创业园很受小微企业主欢迎。他们反映:进了小微企业创业园,政府的服务到位,水、电、煤气供应齐全,道路状况良好,进货销货都便利;进了小微企业创业园,许多小微企业聚集在一起,接触多了,信息交流也多了,大家都有好处,都有机会找到新的商机。

  然而,我在考察中也了解到,小...

Read more

中国如果没有3万亿美元外储会失去很多主动权


  欧债危机是这两年我们谈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有关欧债危机对经济理论的启示和教训,有非常重要的两点:第一点是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是不可忽视的;第二点是拥有更多的外汇储备没有坏处。

  在财政收支平衡问题上,欧债危机在经济理论方面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经过多年实践以后,的确是行不通的。

  凯恩斯派经济学家汉森的周期性财政收支平衡理论,现在看也是行不通的。周期性财政收支平衡理论是指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多搞一点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财政收入增加了,就用增加的财政收入还债。按照这样的理论,它不是看当年的财政赤字如何,而是从一个周期来看财政赤字,以使财政收...

Read more

扩大内需十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工作重点确定在拉动内需方面,这是一项极有针对性的决策。怎么拉动内需呢?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一、扩大内需主要指扩大民间消费
 
  扩大内需主要指扩大民间消费,也就是说,要提高民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扩大投资可以扩大需求,扩大政府消费也能够扩大需求,但是与扩大民间消费相比,二者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并且副作用大,后遗症也可能存在,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二、扩大民间消费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能靠一时突击
 
  扩大民间消费是一个渐进的、持续推进的过程。不是靠一时突击,就能提高民间消费能...

Read more

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包括2011年欧洲国家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首先表现于国外订单的减少和出口的下降,进而影响国内以西方国家为市场的制造业企业亏损、减产、甚至倒闭。
 
  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其次表现于外国来中国的投资减少,进而影响中国国内的投资需求下降。
 
  中国经济受到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中国资本的国外投资的愿望下降,一些对外投资计划也停止下来。
 
  这一切都反映于经济增长率下滑,要想保持以往9%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是很难的,希望维持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