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未都

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并结集出版。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后,马未都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他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十余年里,马未都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作品后来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第五百八十一篇•斑马蚊


    这几天北京入伏,天气开始升温。每天进了办公室先是通风换气,然后才端坐桌前,一副煞有介事地忙碌。午饭不知吃的什么,脑子一直在想别的,直到双腿突然发麻,奇痒不堪,遂即误以为吃东西过敏,连忙大呼小叫到处找药,翻出的药盒已经破旧,也管不得是否过期,旋即取一粒吞下,等待疗效。

    忽然,一蚊在眼前跃动,泰然自若地落在桌前,黑身白纹,如非洲斑马在草原悠闲吃草一般,抬腿捋须历历在目,我正为过敏窝火,迅即将火全撒在该蚊身上,一巴掌拍下去,蚊死得如干瘪之标本,我的手掌也疼得钻心。

    正在解气懊恼之际...

Read more

第五百八十篇•唐山大地震


   

    第一次听到冯小刚要拍《唐山大地震》心中不免惊愕,这种片子非常容易陷入绝境,什么类型的都靠不上。灾难片有虚拟的《2012》挡着,实灾再大也比不上虚灾;情感片中国人这些年多少有些麻木,轻易不动真的;喜剧片肯定靠不上去,拿别人的灾难套喜剧就是找死;悲剧片真有点儿难,情节一顺拐,悲剧不悲,会成为一锅温吞水,永远烧不开。

    后又听说冯导“孤独求败”,并放言5亿票房,更为他捏一把汗。我认为中国人有汶川大地震的真实磨练,再好的虚构也比不上真实感人。加上唐山大地震对今天的主要电影观众遥远,屈指...

Read more

第五百七十九篇•心路历程


    偶尔听到后辈说“羡慕嫉妒恨”,煞是新奇,一打听才知已是流行之语。这三个词本身词义明确,关联性很差,但生生被今人捏在一起,中间没有缓冲,直接粘合,读之反而颇具文学表现力。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本无这一课,古人知天生万物长短不齐,故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说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并无长短之分,只是长处不同罢了。一部《老子》,没少讲这方面道理。

    但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低者羡慕高者,多为财富,尤其这些年不乏一夜暴富者。公众看得见的是丰收,看不见的是耕耘;加之信息的革命,拢财...

Read more

第五百七十八篇•陶火林


    每个鉴定日我都会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打交道,帮他们解惑答疑。我老说我就是一个坐堂的大夫,以医术相济,别无其它。每位持宝慕名而来的人,除去忐忑,还有劳顿之累,所以我必须紧张工作,减少他们的辛苦。

    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将各种人推至我的跟前,上至八九十岁仙风道骨的老者,下至正值风华的少女都在文化的感召下聚集,我接待过坐轮椅不能行走者,手捧宝物滔滔不绝;也与由于脑血栓失语者交流,全凭心领神会;但当一位独臂,满脸满身布满疤痕的男子站在我面前时,我还是难免惊愕,起身相迎。

    他妻子帮他将一件...

Read more

第五百七十五篇•逼良为娼


    今天一纸文凭在社会生存中显得极为重要。社会之眼是一只狗眼,清晰明亮准确,分得出好坏,分得出高低。因此俗语才说“狗眼看人低”。

    为了防止被人看低,出来混就需要一纸文凭,这在中国尤甚。同样是文凭,远近高低各不同,远比近好,高比低强。所以在中国,大学分出一本二本三本;学士、硕士、博士,谁报自己的母校都是哪个高报哪个,我多少次问及别人的母校时,发现好学校的一定底气十足,声若洪钟;而一般高校毕业的则谦虚得很,羞羞答答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我本以为一般社交中是这样,谁知道近日新闻连曝冷门...

Read more

第五百七十四篇•痱子


    新闻说北京昨日40.3度,创1951年来有气象纪录的最高气温,高温于是成了街头巷议的话题。我一早就到了办公室,路上车里有空调,进屋也有,所以没怎么感受高温,只是听到每一个人埋怨般地诉说。

    傍晚,博物馆有一个室外活动,参观团看完博物馆后,在院子里聊天,共进晚餐。随着太阳落去,气温渐渐降低,当博物馆院落笼罩在夕阳的阴影之中,白天酷热的院子变得亲切起来,我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与客人聊天,很是尽兴。

    晚上到家后觉得后背及腰部刺痒,洗了个澡也没见减轻。我是个很“皮实”的人,一般的磕磕碰碰...

Read more

第五百七十三篇•足球


    我在外媒报道中看见一句让人心酸的话:没有一个国家的球迷像中国人这样热心别人的比赛。于是我想,如果有一天中国足球队不仅闯入世界杯,而且一连闯进16强8强4强2强最终登上冠军宝座,那中国人会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我,全国都得疯了。)

    可现实情况是中国队老输,那年在日本队韩国队免赛的情况下,中国队侥幸进入世界杯,结果惨不忍睹,最好的一个球打在门柱上,顶着个“鸭蛋”光荣凯旋。

    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在球类竞赛中有的行有的不行呢?排队一看,似乎有了规律:小球我们行,球越大越不行;个体我们...

Read more

第五百七十二篇•虾仁


    北京人都管虾叫虾米,不叫虾。全中国最有名的画家齐白石画什么最出名?北京人一定回答说是大虾米。一个孩子驼背,大人一定拍着他的后背说,直起虾米腰来!我有个朋友腰驼得特历害,外号就叫“大虾米”。

    虾是一种节肢动物,江河湖海都可见。其游姿与鱼截然不同,鱼是摆动而前,虾则一窜一窜的,像在水中爬行。我小时候从河里捞过小虾,装入广口瓶中欣赏过它那独特的游姿,别有风趣。

    虾遇热则红,入油泛异香。今人好东西吃得太多,已不知何为异香。我记得幼时谁家做虾吃,一个门洞从一层到五层都飘着挥之不散的虾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