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未都

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并结集出版。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后,马未都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他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十余年里,马未都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作品后来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第五百七十一篇•屎壳郎


    屎壳郎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一个小丑的角色,凡与之相关的语言都带有谐谑的成分。我大概在小学一年级就知道“屎壳郎戴花——臭美”一词,多数用来形容爱美的女生。

    其实在城市长大的我那时并没有见过屎壳郎,同学们的背景相同,也只知屎壳郎一词不知屎壳郎之形。我早年心目中的屎壳郎应该是黄的,好像只有这样才显得身份匹配,才显得“屎”。

    直到十四岁那年去了东北,在东北草原的牛粪中亲眼看见了屎壳郎。第一次见时还大呼小叫地唤来同伴,蹲在那泡硕大的牛粪前欣赏了半天钻进穿出的屎壳郎。那时年幼,不知大千世界...

Read more

第五百七十篇•永不回头


    电视剧《永不回头》昨日播完,我断断续续看了,这说明它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我们的电视剧大都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看个十五二十分钟就足以判定它的品味,一般都会让我永不回头。可《永不回头》不然,虽说我的时间不允许我像我妈那样每天可以准时坐在电视机前,可一旦有空,我一定倚在沙发上,一边休息,一边欣赏,一边为剧情感动。

    我们的社会道德秩序一百多年来一直处于低谷,缺乏认真与诚信,缺乏义气与恩情。在社会动荡年代,不守规矩者都从中得到了实惠,于是千百年来建成的道德体系开始崩溃,每一个百姓都裹挟之中,身受其害。

 &nbs...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九篇•沙包


    我年迈的老妈喊我回家吃饭,电话五分钟一催,我穿过我熟悉的花园,穿过纳凉的人群,心中很是幸福。一个沙包从天而降,落在我的脚前,让我好一阵愣神。

    沙包紫红色,方形,不鼓不瘪,一个男孩儿跑过来拾起,头也不抬地又跑掉,这让我无法不想起我的童年。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玩具不多,祖国南北估计也大同小异,男孩儿有男孩儿的玩具,女孩儿有女孩儿的玩具,只有沙包是男女共有的玩具,区别只是玩法不同。

    我记得小学时有一种攻擂式的玩法,守擂者奋力将沙包用脚面踢远,攻擂者将沙包掷回,以获得积分。将一个沙包踢...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六篇•观复基金


    观复博物馆的永续生存是我这些年心中挂念的一个问题,挥之不去。历史曾给我了一个机遇,让我有机会办成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尽管艰辛磨难,但在第十二个年头,观复博物馆依赖自身收支达到平衡,对我们,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让观复博物馆的永续生存开始成为可能。

    昨天,观复文化基金会在北京对社会宣布成立,仪式上高朋满座,来宾都是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对观复博物馆的未来充满乐观。当我在仪式上按下启动按钮时,我忽然想,前面已走了十四年,再有十四年会是什么局面呢?

    创办观复博物馆原本只是...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七篇•世界杯


    世博会的风头彻底被世界杯盖住了,这几天的新闻媒体什么都显得不重要了,只有世界杯。随便一件相关小事,也被渲染得尽善尽美。亲朋好友、街头巷议都是世界杯话题,哪场比赛都像自家的比赛,如数家珍。

    中国人为世界杯兴奋,无奈中还编排一些段子自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都踢不好足球,说来是个笑话。世界杯是小国的竞技场,是大国观景台,人越多越踢不了足球,算是悖论。

    据世界足联结论,足球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战国时代,齐国到处是足球高手,可惜基因只传到宋代高俅就截止了,后来踢球的骁将们都只动心...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八篇•翡翠珠


    这两天卖翡翠的、藏翡翠的都特兴奋,奔走相告:曹操大墓出土的最值钱的竟是翡翠!各家媒体竞相报道,最耸人听闻的标题是《翡翠流行3000年,曹操也是“发烧友”》。

    翡与翠本义皆为鸟名,自宋代才合二为一被借用,特指硬玉。翡翠比和田玉硬,雕琢难,故称硬玉,出现大大晚于各种玉类。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章鸿钊所著《石雅》称:“翡翠一物,自唐及宋泯没已久。宋时民间或未尝有,即有也未赏识之。”近代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出土证据来看,翡翠几为明清之物,尤其晚清,翡翠倍受慈禧太后欣赏,名声大噪。

    曹...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五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记得康德说过,只有两种事物让我们敬畏,这就是浩瀚无际的星空与我们内心的道德。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就是我们有所知有所不知。我们生下来就开始接受人伦教育,继而加强道德修养,逐渐成人。我们所说的“成人”不仅仅生理标准,还包括心理标准,故我们有所知:知长幼,知荣辱,知优劣,知善恶,最终知生死;但更多的是我们虽身为万物之灵长,但我们对多数事物有所不知,微观不知生命起点,宏观不知宇宙边缘,身边的任何物质都可能穷极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极限而未获探求结果,甚至不见进展。

    所以,我们只能仰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因此我们才能感...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四篇•砥柱铭


    这些年的拍卖会总是爆冷,先是土地拍卖,各地的标王此起彼伏。楼市被压下去了,艺术品显然就成了投资者的香饽饽。昨天夜里,保利五周年的夜场拍卖,宋人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以436,800,000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保持了五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中国艺术品在中国形成世界纪录是迟早的事,世界各国的艺术品都是在本国最被认可,一旦经济跻身强国,艺术品的行情必然看涨。比如日本,当它经济总量跃升世界老二时,其艺术品的价格令全世界同行咋舌,至今听着都是神话;而专家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总量正好也成为世界老二。

&nbs...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三篇•虾皮


    我吃饭特快,慢了不香。一大碗酸汤面几分钟连汤带面下肚,脑门子沁出一层细汗。由于独坐,也不需与人言语,静静地等待消汗,也等待胃中捋顺。天黑,屋外看不清,屋内没的看,眼睛只好盯着吃干净的海碗,忽然看见碗底静静地躺着几个虾皮。

    虾皮细嫩,如剪下的弯弯的指甲般大小,鲜黄半透明,黑黑的虾眼清晰,首尾齐全,一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神态。我用筷子一个一个地夹起送入嘴中,仔细品尝着我幼时熟悉的“海鲜”。

    打记事起,山东海边的老家就半年一年地寄一次包裹,海货对城里人新鲜得很。我小时候几乎没吃过活...

Read more

第五百六十二篇•黄河面


    晚上加班累了,又饿,一个人径直奔了心仪的黄河面馆。这家面馆坐落在美术馆东街,标榜面面正宗。它紧挨着三联书店,逛书店的人同时又是它的常客,可这会儿书店早打烊了,面馆却依然营业,而且是24小时营业。女老板和伙计们一天到晚都嗓门特大,用声音传递着热情,顺便传递着信息。

    买面先排队,交钱后发个号,然后自己捏着号找桌子坐下,等待那碗热气腾腾的面上来。不一会儿,伙计会端着热面睃睨着找到你,撂下就走,不多说一句。即便就等一会儿,每次我都等得口涎四溢,每次吃都跟第一次吃一样,心中叫绝,埋头苦干。

  &nb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