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未都

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并结集出版。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后,马未都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他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十余年里,马未都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作品后来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第五百四十四篇•春寒


    北方的冬天室内总是温暖的,再大雪纷飞,再天寒地冻,屋子里总是另一副天地,花可以开,叶可以绿,蝈蝈可以叫得山响,所以在屋里的人可能会忘记气候,不知冬夏。

    可春天就不一样了,暖气停了,屋内就悄悄地降温,降到你明显感觉不适,添了衣服还冷。家里人都穿得厚厚的,围上围脖,象在逛街,看着怪异得很,多少还有一点儿滑稽。我桌子上的温度计表明室温15℃,冬天都在22℃以上呢!报纸上告之市民,取暖季节如室温不足18℃,百姓可以拒付供暖费。可供暖早停了,老天爷也不知人间有这种规定,付不付费跟它没关系...

Read more

第五百四十三篇•黑龙江情结


  祖国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你有所知有所不知。初春时节又来到哈尔滨,未下飞机隔舷窗看到的仍是白雪皑皑。早晨起的早,未到中午就已饥肠辘辘,一下飞机,主人热情洋溢地将我们一行拉到松北吃铁锅炖鱼。

  铁锅有二尺直径,冒着热气等待我们,大家围坐四周,边吃小菜边闻鱼香,边等着它慢慢成熟。这是东北的传统,保留着古老民族的饮食习俗。发迹于白山黑水的女真部落,当年就是围坐在这样热气腾腾的铁锅炖鱼中,商讨着宏图大计。实际上,汉族饮食的分餐制向共餐制的转化,就是游牧民族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今天围坐在餐桌旁,其乐融融享受共餐文化时是不会重视这些的。其实,游牧民族文化中一支&md...

Read more

第五百四十二篇•《阿凡达》


    前些日子,电影《阿凡达》是买不到票的,我们的邻居电影博物馆一张黄牛票竟卖到900元,临近下线我才买上票去看了。这部赚足影迷眼球的大片确实不错,两小时四十分钟的长度让人并没腻烦,在紧张刺激的气氛中,观众各取所需,浅者看浅,深者看深。

    这是编导者的功力,从不低估或高估观众。我们自己的电影大部分低估观众,少部分高估观众;所以不是编导们累就是观众们累,两面不讨好。

    《阿凡达》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影片的技巧与财力投入并非高不可攀,但人家电影工作者的虔诚态度令我们望尘莫及。以我有限的电影八...

Read more

第五百四十一篇•迟春


    按说春天早该来了,惊蛰过了半月,春分还有一天,虽不一定处处泛绿,但也不该春寒料峭。这几年吝啬的雪却在这初春时节将气候一次又一次拽回冬天,让人们每次感到一定是今年最后的一场雪了,可没暖几日,雪依旧再来。

    雪让城市空气变得清新,北方的干燥让人对湿漉漉的空气敏感,舒服而不适应。往年随身吓人的静电今年没了踪影,要不然每次与人握手时,静电的打击会让手臂发麻,形成心理畏惧。

    可是雪是城市交通的敌人,雪下在道路上车就会减速慢行,造成交通拥堵。城市于是象患了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行动迟缓,没了精...

Read more

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绘制《富春山居图》时不会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1347年(元至正七年),当时已78岁高龄的黄大师经过数年的揣摩,终于下决心开始画家乡山水长卷,此画费时三年,定名《富春山居图》,后成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的典范,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占有一席。

  1350年(至正十年),黄公望将此画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从此在第一位藏家的担心中开始了漫长又富有传奇的历程。明成化(1465—1487)年间,此画到了大画家沈周手中,沈周到处显摆,请人题跋时不幸丢失,虽后又在画肆遇到,但囊中羞涩,只好背临一卷了以自慰。明末,画又到了董其昌之手,...

Read more

第五百三十九篇•朱清时校长


    大学校长朱清时提出大学应该“去行政化”,这话说得婉转有学问,如果用大白话表达这个意思就是:大学别和政府掺和,好好做学问,别想着当官之事。

    朱清时校长说这话是有资格和力量的。在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之前,朱清时已担任多年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通俗地说他早已是副部级的校长官了。这种官之待遇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并终身追求的,但朱校长不看重这些,看重的是“追求学术卓越”。

    朱清时校长一石激起千层浪,据报纸上说获得了一边倒的支持,大家对今天的大学变成“衙门”深感忧虑,不是没人想到...

Read more

第五百三十八篇•制度


    制度是社会各个层面的规范,越大越抽象,越小越具体。在古汉语中,制度一词多解而费解,今人也无须了解过多,按今天自己理解的意思去理解即可。

    制约人类的行为,使之张弛收放有度,是人类自我管束的觉醒。在史前混沌的世界里,人类自身也是毫无道德约束,弱肉强食。按人类学家的观点,人类活到今天实属侥幸中的侥幸,仅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还是个濒于灭绝的物种。

    人类侥幸度过历史最黑暗时期,由旧石器时代迈入新石器时代,告别茹毛饮血,知道了用火,知道了美丑,并开始遵循本能的等级,有了财产的观...

Read more

第五百三十七篇•公平


    公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办的一件事情,词义连词典解释都语焉不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什么叫合情合理?合谁之情谁之理?

    可公平却是古今社会一直追求的目标。《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原来指天下为天下人的天下,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民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最爱书写“天下为公”这四个字,虽终未实现,却至死不渝。

    社会谋求公平是因为社会从未有过公平。我们不论怎样提倡公平,公平仅是相对而已,不公平却是绝对的;公平仅是瞬间的,不...

Read more

第五百三十六篇•居者有其屋(六)


小引

    我将连续六天说明我对住房的看法。每一篇虽独立成篇,但必须连续读完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总体意思。希望此文引起决策者的关注。

 

住房与商品房

    建立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体系,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正视等级差,强调等级差是为了解决“吃 穿 住 行”这四大社会基本需求中的最难点“住”。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吃 穿”两大基本问题应该说已得到很好的解决;“行”只是快慢贵贱之分,中国目前不可能有快能达到慢了达不到的地方;那么“住”目前就成了国与民的首要大事。

    每一个家...

Read more

第五百三十五篇·居者有其屋(五)


小引

    我将连续六天说明我对住房的看法。每一篇虽独立成篇,但必须连续读完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总体意思。希望此文引起决策者的关注。

 

住房保障

    国人把借住在别人家(哪怕是亲戚家)叫做“寄人篱下”,别人的房子再豪华阔绰对借住者来说,心中也有一个结症;租房则是另一种意义的寄人篱下。篱下何意?就是篱笆之下,不是屋内,深层次中有自认为是丧家之犬的含义,辛酸痛楚。

    中国人历来把家与居所完整地联系在一起,家徒四壁,家喻户晓,家破人亡,都从侧面说明着家与居所的关系。居所对一个家庭的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