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未都

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并结集出版。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后,马未都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他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十余年里,马未都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作品后来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第五百五十三篇•唐物


    日本人把中国文物唤作唐物,把中国人称做唐人,世界各地中国人及文化聚集的地方都叫唐人街正是缘于日本人古老的称谓。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深远,至今处处可见其痕迹。日本的和服袭唐代服装,由于我们自己一变再变,反倒对唐风生疏,有时已辩不清古今中日之差别,说来惭愧。

    在大唐王朝建立的第十二年(630年),日本就开始派遣国家级外交使团漂洋过海,来中国参拜和学习,史称遣唐使,这一制度几近贯穿大唐王朝。日本人在大唐学习了多种制度、宗教、思想、艺术、技术及风俗,并把它们成功地带回日本文明进程中发挥...

Read more

第五百五十三篇•MIHO博物馆


    美秀博物馆(MIHO MUSEUM)在世界博物馆界是个传奇,它是由一个钱永远也花不完的日本老太太建立的;老太太叫小山美秀子,动建博物馆念头时已逾八十岁了,当时她的心气很高,请世界最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不惜金钱,只求最好。

    贝聿铭先生对外宣称,此博物馆为他的封山之作(尽管他后来又封了好几回山)。从草图开始,他多次到日本在现场指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亲自过问,直至落成。我们从下车开始,先走过一段满是樱花的路径,然后穿过一个弧线的现代感极强的涵洞,再走过吊桥,体会着贝聿铭先生的设计理念——世外桃源;这座处...

Read more

第五百五十四篇•退出


    郑渊洁宣布退出中国作家协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报今日都做了近乎相同的报道,报道的态度极为审慎,大都在报道的最后引用了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的话:“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在文艺方面到底有没有作用,有没有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这让我想起三十年前我做编辑的那段时光,作协会员是每个写文章的人至高无上的荣誉,正是因为这等荣誉,让我看见许多当年的作家和非作家们为五斗米折腰,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加入作协,仿佛不入作协就不是作家。

    其实作家协会这种准官方组织是建国初我们跟苏联老大哥学来的。俄国有着庞大的...

Read more

第五百五十五篇•丝竹管弦


    最近连续参加了几次晚会,发奖领奖都有,中间穿插着各类歌舞节目,由于电视台要录制播出,所以晚会拖沓,每场都近三个小时,搞得筋疲力尽。我知道播出时要通过编辑精心剪辑,估计观众们看着还不错,可没人知道幕后的辛苦。

    其中一场晚会,我被告之第一个上场,要大声念白一句现成的话,编导们带我认真地先走了一遍台,告诉我地上的一块红胶布是我站立的地点,走到这里站直,灯光一亮,音乐一起就马上念白,万万不可拖沓云云。然后就是我一个人候场,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突然,全场灯光大暗,一切只剩下轮廓,舞台上...

Read more

第五百五十六篇•态度


    中国的高速公路无论走到哪里,两旁都有巨型的广告牌子,造型大抵也差不多,俗称苍蝇拍子,远远醒目地矗立着,至于内容,如不是国际大品牌,就一定是当地知名品牌,一般小品牌是出不起巨额广告费的。

    我如果在车上睡不着就会有意无意地看广告牌,通过广告语有时去猜测广告目标,我们的广告语大部分属于直白露,一目了然,因而无趣,可我前几天在马上进入杭州市区时看见一则广告,先是误判,后又哑然一乐。

    广告画面是古建筑屋脊一角,黄琉璃瓦,上面立着一溜小兽,我估计是故宫某建筑的一角,广告词是这样的:贵是一...

Read more

第五百五十七篇•福禄寿堤


    立夏之日又来到杭州的西溪湿地。主人热情地接待我们并作为向导,可以看出西溪湿地的进步,视野越发开阔,由于初夏时节,植被生机勃勃,嫩绿中掩映着各色花卉,水鸟远近悠闲,即便惊起也慢悠悠飞去;令我惊奇的是还看见岸上有一对锦鸡,雄鸡五色斑谰,煞为好看。我过去一直以为这种环颈雉鸡是北方的大型野鸟,没想到江南水乡也能觅见其踪。

    主人为我们耐心地介绍西溪湿地新的人文景观,洪家祠堂的复建显然是西溪湿地的历史光荣,洪氏家族自宋洪皓先祖在西溪定居以来,八百年有三人任宰相,五人任尚书,家族其中最为百姓熟知的是清代的洪升,他创作的《长生殿...

Read more

第五百四十八篇•《我本顽痴》


    写作是个苦差事,尤其写书,没点儿动力和毅力真坚持不下来。过去我当编辑时,白天工作忙,写作都在夜里,一般十点动笔,凌晨三点上床,八点就已坐在办公室里了。说不困是假,每天早上都跟杀了我一样地起床,至今不知那段日子怎么过的。

    可今天写书就缺了动力,不差钱。剩下的就是毅力了,凭借一股气,才能将心中的书稿完成。王刚先生曾多次聊天时说到他的书稿,但说说就放下了,这一放就有十年。

    前些日子王先生电话我说,他的书写完了,为了儿子。这让我感动。他六十得子,人生之大喜,老来得子过去我都是书上...

Read more

第五百四十七篇•建川博物馆


    樊建川是典型的四川人性格,直率麻辣,第一次见面给人印象很深。他以四川人为豪,三五句话就会提到川军,坚韧不拔,骁勇善战。他是个有战争情结的人,如果赶上战争年代,当兵一定是个好兵,当将一定会青史留名;可惜生不逢时,让他只有机会建立建川博物馆。

    一个有激情的人总会寻找到发泄的途径。建川对抗战史情有独钟,他一腔热血未能洒在疆场,却洒在了生他养他的四川大地上。他对抗战的态度去一下他的壮士广场就可以深刻感到。一个中国人,如对百年以来我们屈辱的历史有所了解,站在这里不可能不激动,不可能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几百位有名有姓,有血...

Read more

第五百四十六篇•扫墓


    我睡觉很少半夜醒来,今天早上5点忽然醒了,躺了半天也睡不着,想东想西的,其实什么也想不清。我知道今天是清明,说好了与母亲一同去扫墓。

    母亲是一个心里不存事的人,十天来反复打电话问我扫墓能不能去。我当然知道母亲希望我去,我是长子,不去总有欠缺。我告诉她我一定去,全家都去。这几天我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没休息一天,我有时在想,我上班的时候,休息日少得可怜,如今法定休息日一百一十多天,我却很少能休息,按老说法,这叫宿命。

    一路上因迟春,树木都光秃秃的,不象往年满眼已是柳绿桃红。陵园规模...

Read more

第五百四十五篇•电影退票


    电视上报纸上都推波逐澜地吵吵着烂片退票,业内的人士尽管同情,但口不对心,都说不能退,关键是无法操作。因为烂片标准无法界定,谁说了算数?

    我同意电影看完了再烂也不能退票,因为我们小时候老说一句话:“看到眼里拔不出来了!”你去餐馆吃掉一条鱼,然后抹抹嘴对餐厅经理说:“这鱼太难吃,退掉!”这怎么退?!鱼呢,进你肚子里了,没吃才能退。

    电影是精神产品,这是相关电影人士反复强调的。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质量因人而异,没有检测标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观众道德水准低下,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