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启阵

音韵学、古代文学研究者,出版过语言学、诗词、历史研究著作十余种,散文随笔集两种。一个混迹高校讲坛的人;一个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一个经常写些带文学色彩文字的人.

方舟子先生需要冷静


方舟子先生需要冷静

丁启阵

 

方舟子先生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否定式批判,对某些转基因技术的热情推介,本人有不少未敢苟同之处。但是,对方先生在学术打假上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钦佩之至。我一直认为,有方舟子先生这样的打假斗士,是国家之幸,时代之幸!

我希望,方舟子先生能够披坚执锐,对论著抄袭、学位造假现象进行不懈的揭露,无情的批判。虽无法指望学界能因此变为蓝天白云,纯净悦目。但是,我愿意相信,长此以往,污浊的程度一定会有所降低的。

期望过于殷切,便不免心有忧虑。我一直在想:方舟子先生的学术打假能走多远呢?

肖传国买凶报复事件发生后,方舟子先生并未缓行、停下他的学术...

Read more

陶渊明是伟大的宅男


《惟坚守能成不朽》之八

陶渊明是伟大的宅男

丁启阵

 

自由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这话有很多人说过。但是,我敢肯定,绝大多数人(包括笔者本人)其实都是叶公好龙。为了自由,不要说爱情、生命,就是功名、利禄,都下不了抛弃的决心。像晋人陶渊明那样,弃官回乡,“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陶渊明集序》),古往今来,屈指可数。

陶渊明一直保持着中国历史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一人而三史有传(《宋书》、《晋书》、《南史》),三部正史都将陶渊明收在《隐逸传》中;锺嵘《诗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隐者藏也,隐藏形迹才能;逸者,逃也,逃离世俗束缚。所谓隐逸,其实就是逃离名...

Read more

刘邦可能是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惟坚守能成不朽》之七

 

刘邦可能是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丁启阵

 

每当看到、听到有人骂刘邦是无赖小人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想替刘邦说几句话。一个令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引为自豪的伟大王朝的开创者,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无赖小人呢!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历史和百姓选择的结果,如果他是无赖小人,那么,历史和百姓岂不都是瞎子盲人?

刘邦被当作悲剧英雄项羽的对立面,被视同无赖小人,甚至被说成是厚脸皮、黑心肠的代表人物。我认为,这是中国人非理性的“妇人之仁”泛道德评判的一种结果。这样的“刘邦”,是被抹黑、扭曲、丑化了的刘邦,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刘邦。真实的刘邦,是富有孝心、爱心、...

Read more

屈原可以不投水自尽吗?


  屈原是可以不投水自尽的。

  就像他最后披头散发在水泽边吟唱时,遇到的那位渔翁所说的,圣人应该能够做到“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握瑾怀瑜”,而遭到众人的排挤。换言之,圣人是应该不那么死心眼,可以在俗世中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乃至醉生梦死中活下去的。周游列国十几年,四处碰壁,混得活像“漏网之鱼”、“丧家之狗”的圣人孔子,虽然不能说他随波逐流、同流合污、醉生梦死了,但是,“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没有自寻短见,却是不争的事实。
...

Read more

谁解秦皇统一难?


《惟坚守能成不朽》系列之五

 

谁解秦皇统一难?

丁启阵

 

秦始皇消灭六国的历史过程,貌似一帆风顺: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灭了韩国;

秦始皇二十二年,灭了魏国;

秦始皇二十四年,灭了楚国;

秦始皇二十五年,灭了赵国,灭了燕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灭了齐国,统一全国。

没错,十年当中,秦始皇有李斯、尉缭子等谋士为其运筹帷幄;有王翦、王贲等能征善战的将军,为其浴血奋战,决胜千里。但实际上,一帆风顺的背后,却也有着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忍辱负重、艰难困苦。秦始皇因为焚书坑儒,因为严刑峻法,因为繁徭重役,落下了千古骂名,成为暴君的典型。加上如鲁迅所言的...

Read more

看外国学生中文作文的乐趣


看外国学生中文作文的乐趣

丁启阵

 

    不久前在博客中披露了一点儿跟外国学生到北京某公园赏花的情形,有位网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常跟外国学生玩,而不跟中国学生玩?

    我之所以未予答复,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这位网友的真实身份及其发问的动机。万一是个“愤青”网友,暗含罗织我崇洋媚外罪名的动机,一旦回答,就等于授之以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的机会,自取其辱。对这种人,我的经验是,避之则吉。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游玩的人,愿意跟年轻学生们一起游山玩水,无论是外国学生...

Read more

诸葛垂名因执着


《惟坚守能成不朽》系列之四

诸葛垂名因执着

丁启阵

 

毫无疑问,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我国数千年历史、多如牛毛的帝王将相中,其名声之正、知名度之高,均位于屈指可数之前茅行列。换句话说,诸葛亮是我国历代帝王将相中的偶像派超级巨星。在民间,诸葛亮名气之大,不亚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赵匡胤、成吉思汗这些对中国历史大格局和大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超一流帝王。至于这些帝王背后、帮助他们成就统一大业的宰相将军,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的名声是像诸葛亮这么显赫的。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象。倘若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不过是帮助刘备完成了一时的霸业,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是最弱小的三分之一...

Read more

姜太公:不弃所学终成大用


《惟坚守能成不朽》系列之三

姜太公:不弃所学终成大用

丁启阵

 

就是在平均寿命达到七八十岁的今天,一般人活到六十岁,曾经有过的人生理想、宏图大志,至此也基本画上了句号。好听一点的说法,是退休,是安度晚年,是颐养天年。总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六七十岁都不再是奋斗的年龄了。失志之士,更是心灰意懒,尽弃所学,坐以待毙。但是,平均寿命可能不及今天一半的商周时期,一个叫吕尚的人不是这样的。吕尚的辉煌人生,七十多岁才刚刚开始。

关于吕尚七十多岁以前的情况,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已经所知不详,不确。《史记·齐太公世家》先记载了如下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早已沦落为庶民阶层的吕尚,一直过着贫...

Read more

续写名著是作家缺乏自信的标志


续写名著是作家缺乏自信的标志

丁启阵

 

为了躲避“文人相轻”、“酸葡萄心理”之类了无新意的批评老调,我原本已经决定不掺乎如今正被许多人热烈谈论着的为名著写续作的是非之争了的。但是电视上看到刘心武先生在其“续作”签售会上的一番讲话后,我改变了想法,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刘先生的原话是:“中国人很可怜,你有些新想法,说出来,写出来,印出来,要冒很大的风险,压力很大的。中国人在经典面前总是匍匐在地,我不成,我不对,我不敢,我不做,我错了……”。说这一番话时,刘心武先生有表情,有动作,摇头晃脑,活灵活现的。

假如刘先生这番话,是就他的“揭秘”《红楼梦》所发的感慨,我表示赞同。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