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启阵

音韵学、古代文学研究者,出版过语言学、诗词、历史研究著作十余种,散文随笔集两种。一个混迹高校讲坛的人;一个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一个经常写些带文学色彩文字的人.

烧烤肉串或可练就绝世武功


烧烤肉串或可练就绝世武功

丁启阵

 

2009516日,身高1.65米的辽宁铁岭人夏俊峰,在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沈河分局滨河勤务室,用平时切肉肠之小刀,刺死身高分别为1.82米和1.80米的两名城管队员,逃走中又以同一把小刀刺一名城管队员至重伤。

201158日,身高约1.60米的山东省曹县人石柏魁,在故宫博物院诚肃殿盗得多件香港来京展览珍贵文物后,在与数名安保人员狭路相逢时纵身跃上房顶,然后跳下10米高之故宫围墙,逃去无踪。

且不论他们行为的是非善恶,单看他们的身手,实在是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著名大侠的。网上有人说,石柏魁的事迹,可以让鼓上蚤时迁、锦...

Read more

做人物从做人开始


宋太祖赵匡胤的人性故事

丁启阵

 

古往今来,能飞黄腾达、成就大事业、跻身杰出人物行列者,每每有异于常人之处。有如近代“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先生所言,脸皮比较厚,心肠比较黑。但是,西方有谚语说,凡规律必有例外。历史上,就有一些不朽人物,说话,做事,都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本色和人性,引用今天的一句糙话,就是:不装逼。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陈桥兵变前夕,赵匡胤准备率军北征。出兵之前,京城人纷纷传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城里富人有挈家躲避的,只有后周皇宫里的人不知道此事。赵匡胤心里惧怕,悄悄跟家里人说“外边传得沸沸扬扬的,可怎么办?”他一个姐姐闻言,面如...

Read more

武夫皇帝为何能开启文物盛世?


《惟坚守能成不朽》之十一

武夫皇帝为何能开启文物盛世?

丁启阵

 

宋太祖赵匡胤遭当代巨人毛泽东讥评为“稍逊风骚”,似是活该——谁叫搞军事政变做了皇帝的他,不曾写出入得了文学史家法眼、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呢?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他却是冤哉枉也。虽然他本人在文化艺术方面说不上有什么造诣,但是,他开创的宋王朝,却是数千年华夏文明史的巅峰所在。而且,这巅峰的形成,跟他制定的宋朝治国方略,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我认为,赵匡胤在文化上的贡献,比起那些本身略有文采、不逊风骚但所开创的王朝却万马齐喑、近乎文化沙漠的帝王们来,要伟大得多。

宋代是华夏文明史的巅峰所在,这不是笔...

Read more

一点儿小感想


一点儿小感想

丁启阵

 

莫名其妙,向来不怎么爱看新闻的我,最近竟然常常被媒体找去,评论国际国内的新闻,成了“时事评论员”。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有家官办的网络媒体,提供给我评论的,全是负面新闻。比如国内的新闻,都是天灾人祸、弄虚作假、谋财害命、贪污腐败之类的内容。

主持人是善良正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看着这些新闻,常常会连珠炮似地发问,“您认为发生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谁应该对这种悲剧负担主要责任?”“您认为有没有可能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悲剧吗?”“您认为怎样做才能避免或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呢?”

负面新闻看多了,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许多社会悲剧的发生,主要原因通常可...

Read more

王维诗中有音乐


王维诗中有音乐

丁启阵

 

关于唐代大诗人王维,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极好的证据。王维本人也有两句诗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总之,王维诗中有画,可以说是文学史家的共识,文学史的常识了。

但我认为,王维诗中,除了有画,还有音乐。当然主要是大自然的音乐,就是通常所说的天籁。请看: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过秦皇墓》)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

Read more

嗅出幸福


嗅出幸福

丁启阵

 

昨晚九点半,接到吴浙宁的电话,告诉我他正躺在镇北云岩寺旁一座水面凉亭里,嗅着橘花的香味。

吴浙宁是我的中学同学,在家乡小镇上经营着一家无名的饭馆。饭馆没有名字,没有菜单,没有价格表,但有名气,常有几十公里外的食客慕名而至。食客到店,无需点菜,上什么吃什么。酒醉饭饱,吴浙宁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从无异议。吴浙宁的饭馆,生意一直很好。

吴浙宁的爱好不少,吃麻辣小龙虾,K歌,蹦迪,打麻将,兴头都挺大。但是,兴头最大的,却是跟这些项目大异其趣的一件事情:夜间到山谷里、田垄上,嗅着大自然的气息,小睡一觉。最近几年每次暑假回家,我都会抽出一两个晚上,跟着吴浙宁...

Read more

杭州旅游指南


杭州旅游指南

丁启阵

 

白居易词句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轼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实在想不出来,国内还有哪一座城市的山水,能够像杭州这样,有幸得到唐宋两朝那么多杰出诗人的由衷礼赞,而且那些礼赞均脍炙人口到天下皆知。虽然不曾在那里工作、生活过,只是多次在那里作短暂的逗留,转车、访友或旅游,但作为浙江人,我对杭州是怀有偏爱之情的。一般而言,我视它为家乡,不会对它太挑剔。

上周末,到上海、杭州走了一趟。赶上香樟树开花时节,平生第一次闻到了樟树花的清香——我没有想到,樟树花竟会是这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味道!北京出发,坐动车,经上海转乘长途汽车到杭州,下...

Read more

改“校服”为“校装”如何?


改“校服”为“校装”如何?

丁启阵

 

我工作、生活的地方,都在北京市海淀区辖内,大中学校如云集棋布。只要走出家门,总能看见三五成群身穿校服的初、高中学生。总体印象,可以归纳为两点:款式单调,尺寸长大。不分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基本上就是一套运动服;校服都明显偏于长大,鲜有合体者,仿佛从前困难时期弟弟妹妹穿了哥哥姐姐的衣服,拖沓累赘。看起来一点都不精神,更遑论眼前一亮。青春岁月,花样年华,一年四季都裹着这样的衣服度过,我实在有些替那些男孩女孩们感到难过。

校服的整齐划一,应该是有教育学理论依据的。比如,掩盖学生家境贫富的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平等、友爱之心,有利于学...

Read more

刘秀以宽厚坚毅成就千古帝业


《惟坚守能成不朽》之十

刘秀以宽厚坚毅成就千古帝业

丁启阵

 

    汉朝刘氏皇族出奇人。

    倘若没有王莽篡汉,不是生逢乱世,汉高祖第九世孙刘秀,终其一生,大概就是一个有点文化、勤劳能干的农民。这跟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风俗最美”“儒学最盛”(梁启超语)的东汉王朝的创建者——光武帝刘秀,大相径庭,不像是同一个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刘秀九岁上死了父亲,由他叔叔刘良抚养。长大成人后,刘秀出落得一表人才,身高七尺三寸,眉清目秀,大口,高鼻梁。青年时代的刘秀,“性勤于稼穑”。...

Read more

书生情结成就了汉武大帝


《惟坚守能成不朽》之九

书生情结成就了汉武大帝

丁启阵

 

对汉武帝刘彻,班固和后代的许多历史学家都喜欢用“雄材(才)大略”这个成语去评价他。没错,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超一流名帝,他的才能和成就是多方面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他都任用过若干杰出的人才,采取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取得过不少显著的效果。其中,著名将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抗击匈奴军队的故事,是人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历史教科书中,会说到他削藩、裁减相权、颁布“罪己诏”(轮台诏)等不同寻常的故事。但是,我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汉武帝的主要成就并非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而在于文化学术方面。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