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毛大庆

曾任新加坡凯德置地中国控股集团北京地区常务副总经理(新加坡科技集团成员公司)   
2000年1月-2002年1月:新加坡雅诗阁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成员公司)北京雅诗阁项目总经理   
1996年7月-1999年12月:盛捷控股有限公司内部建筑师及驻场项目经理(原亮阁控股)盛捷上海高级服务公寓项目/广州至尊高尔夫球会   
1994年12月-1996年6月:日建设计国际有限公司(新加坡)高级设计师   
1992年2月-1993年12月:泰国协成昌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

关于《我心永舞》(一)


    时间真快,转眼李月在北京生活就要两年了。让人心碎的那场灾难也快过去两年了。

    李月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她知道我忙,从来不会主动打电话来找我帮她什么,即使在受了委屈和感到孤独的时候。为了不给她过多的心理负担,也为了让她自然的融入北京(虽然我知道,这对于一个仅仅十二岁不到的孩子是很大的挑战),用李月的话说,我对她总是“默默”的。我印象里她打给我电话,总是说给我带了家乡的好吃的,或是请我去看关于北川的演出。

    去年,我鼓励她把在北京的生活用白描的手法记载下来,以后长大了回头来看一定很有意...

Read more

关于《我心永舞》(二)——书评辑录


书评辑录:

 

著名舞蹈家邹之瑞:我平常把李月叫月月,叫习惯了,挺难改,我在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当老师,每年都要看学芭蕾的学生,月月的身体条件很多地方符合学芭蕾的要求:长长脖颈和长长的腿,小小的脸和尖尖的下巴,苗条的身体,白白的皮肤,美丽的大眼睛……,2008年5月12日,月月从那天起面临了新的生活环境,近两年的时间,我看着月月从沉默到开朗,从彷徨到乐观,一个一天天长高的坚强漂亮的月月使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人生会遇到困难,接受它是无奈的选择,战胜它就会有明天的希望,月月,加油!

 

著名青年舞蹈家刘岩:我们有同样一个“梦”,那就是舞蹈。舞蹈使我们遇到“苦难”的...

Read more

关于《我心永舞》(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书评辑录: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北京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李明新

汶川地震,震散了一座城,
却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心!
汶川地震,致残了这个花季女孩,
却练就了她更有意义的少年人生!

                 ——读后题记

 

    2010年3月。北京的早春,乍暖还寒。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阅读...

Read more

关于《我心永舞》(四)——点亮温暖的灯光


书评辑录

 

点亮温暖的灯光

北京十五中校长 邰亚臣

    我被李月的文字持续打动,泪水不断模糊双眼,不是因为李月的坚强,而恰恰是一个孩子面对灾难和痛苦所不能承受的无助、脆弱和痛到深处的悲伤。地震带给李月的苦难让这个孩子至少提前10年成长,我很难想象这些文字出自一个12岁孩子之手。但这种成长,是幼小心灵破碎后再次拼合的结果。李月书中的三个细节让我在泪水中体会到了这种成长的代价:


   不能关闭的灯光
    灾难之后,李月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要开灯睡觉。在这本书中,我每读到李月不敢关灯睡...

Read more

幸福的人



    郑渊洁说:获得幸福感只有一个渠道:帮助别人

    我最近见到了一群令我吃惊和敬佩的最有幸福感的人。

    2010年2月10日,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2009年度慈善大奖颁奖典礼举行。

    原民政部副部长、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的姐姐——84岁的基金会理事长阎明光亲自主持活动。人们可能不知道阎宝航是谁,也可能不知道阎明光是谁,但一定知道张学良是谁。而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就是由阎宝航的生前挚友张学良和阎宝航的子女阎明复、阎明光发起成立,从1991...

Read more

童梦京华之我们的“京油子”—北京话


    “您可别玩大发了!”“他呀,谁都不吝!”甭问,这是两句倍儿正的北京话。只是现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一字不错地将这两句话读利落,也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一字不差地说出这之中的意思。在方言中,北京话可能不是最动听的,却是最亲切的。找不到方向了,别人会说你“晕菜”;吹牛吹大了,别人会让你“歇菜”;管窝火生气叫“搓火”,管出丑叫“露怯”;强词夺理和嘬叫“矫情”,难于相处是“各色”;停车叫“踩一脚”,有话不直说叫“兜圈子”“弯弯绕”……北京话天生就有一种调侃、轻松的味道。北京话生动,有韵味,却也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北...

Read more

人间四月天—有感梁思成


    梁思成无疑是我们建筑学专业学生无比敬仰的、令中国建筑学子永远骄傲的建筑和文化大师。我参加了“古都的恩人”——在日本奈良建立梁思成铜像项目启动仪式后,对这位大师的博大情怀又有了深深的新的认识。

    2010年4月24日上午,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为指导单位的日本奈良立梁思成铜像项目在京启功。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创作的铜像首度公开亮相。塑像在北京、东京等地展出后,将于10月31日奈良平城京建都1300周年之际在奈良落成。

    二战末期,在梁思成的建议下,盟军没有空袭、轰炸日本...

Read more

为爱,不停的舞步


为李月自传体回忆《我心永舞》作“序”
——为爱,不停的舞步

 

    “初识”李月是在2008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和我的一群朋友们历经了近十天在灾区做义工的遭遇后,心如灌铅般沉重地坐在从绵阳飞往北京的飞机上。这十天的经历和目击让我到今天每每想起都心绪难平。在这天《绵阳日报》的“六一”特刊上,满满两版记述了十几个孩子在大灾突降后的让人心痛经历。第一幅照片配发的文章题目是《叔叔,我还想跳芭蕾》,照片上一个刚刚被军人们从废墟里抬出、浑身是血、躺在担架上的孩子就是李月。
    我不曾想过,我们竟从此开始了人生的缘分。
...

Read more

我们的城市化质量


    今天下午,住建部仇保兴部长在会见王石等几位建设绿色建筑的企业家时说,今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不能只追求数字的发展,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我于是走神,想到了几件事。

    前年的长假,带员工数十人自驾游去了北方某重镇。晚间,大家提出要我请客去欣赏当地土特产、某原汁原味的地方戏剧演出,结果演出不到一半,我们这一群人几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里面坚持观看,其余诸位早不知所踪。不过本地观众倒是座无虚席,热烈无比,舞台上下,互动一片!表演感情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传统表演,而是充满污言秽语、动作激进大胆...

Read more

童梦京华之我们的房子


    搞房地产这么多年,现在天天看着房地产成了第一热门新闻,想来想去,童梦京华也应该写写我们从小到现在北京“房事”(关于房子的事情)的变迁,毕竟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北京城市发展中影响我们生活的最重大的事儿了。

    我们小时候住的房子全是单位分配的。记得我们的大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整个大院里那么多楼,房子大多空着,主要是为搞国防工程,绝大多数家庭都被搬去了四川山里,那是林彪的意思是不想让这帮人再回来了,要他们踏踏实实在山里“深挖洞”。所以,我们住在院里的少数家属,其实想住哪套房子完全可以自己挑,因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