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澜

杨澜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于 1994 年获中国第一届主持人 “ 金话筒奖 ” 。之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创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工作室》,并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 2000 年,杨澜女士创办了大中华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 - 阳光卫视。 2001 年,杨澜女士应邀出任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自 2003 年 3 月起,杨澜女士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5 年,杨澜女士开始主持针对中国都市女性观众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

《天下女人》世界的杨紫琼


 


以下文字来自于《天下女人》节目组

本期编导:黄黄


杨紫琼在《天下女人》的录制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她绝对是一个好演员,因为银幕外的她与银幕中的大不一样,而且我太喜欢她本人了,一个活得那么活色生香的女人。

这次,我想说说节目中因为时长的原因被我们剪掉的内容。


她是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女人。演员的便利条件之一就是到的地方多,比如杨紫琼为了电影拍摄,就经常满世界跑。她曾去过几十个国家,不仅走路而且走心。她在泰国看到过妓女,她在为她们感到遗憾的同时,也去用心体会过她们的无奈。对于一个明星来说,这已经着实不容易了。她还去过北欧,为了拍摄...

Read more

【绿色影响力】温铁军:为农民代言的学者



 

以下文字来自于《绿色影响力》节目组

导演:任娜


80多年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曾有言:“没有农民,谁能活在天地间!”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并且深受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意识到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深入农民中去的意义所在。


晏阳初的那句话感动过很多后来者,温铁军就在其中。这位新闻专业出身的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院长,是当代中国真正能够沉下心来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而众所周知,全身心地长期投入于中国农村研究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农民很不容...

Read more

又见巴菲特


    世界真小。刚刚在北京与巴菲特相见,又在华盛顿的女性峰会上重逢。让我吃惊的不是他作为嘉宾参加峰会,而是他连续三天一场不落地出席峰会的各种活动。奥巴马总统说,巴菲特深受女性领袖的青睐,自己不如他;希拉里在致辞的开始不说“女士们,先生们”,而是说“女士们,巴菲特”,可见他支持女性领导力的认真程度。作为股神,他应该是洞察到“女性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吧!他见到我也很高兴,跟旁边的人介绍说他此次的中国之行对中国慈善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指着我说:“在我参加的慈善活动中,她是最棒的(主持人)。”哇,谢谢夸奖。

Read more

吉祥三宝:用艺术捍卫原生态文化



 

以下文字来自于《绿色影响力》节目组

导演:邱淑萍


爸爸,哎!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呀,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在天上,我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他回家啦太阳、星星、月亮就是吉祥的一家。


2005年,那首在中国歌曲排行榜的榜单上待了15周之久的《吉祥三宝》估计人人都会哼上两句,甚至很多朋友耗时一天,把蒙语版的翻译成“啊娃,诶 ,那撒啊东咕噜有诶?哦撤摸棱灯 …”的火星文版和“awa,ai ;nari,sari ,aodeng ,guoruwe you wei ? oh,qiangenlenerten ”的拼音版。费了这么多劲儿,就是为了能够学得像“吉祥三宝”。


2010年...

Read more

《天下女人》杨紫琼:一个可爱的女人



 

以下文字来自于《天下女人》节目组

本期编导:黄黄


做完了这期节目后,我身边的所有同事都对她另眼相看。以前对她的印象大多还是来自她的电影里,成熟、内敛、识大体、武艺高强、有目标、有主见……总之是一个大姐大式的人物。但是见到本人才知道,这是一个活泼、开朗,所到之处一片阳光的人。


最近正好是她《剑雨》的宣传期,日程很满。她是前天从纽约飞回来的,已经走了好几个通告。下午四点,化妆间里的她一脸疲惫,我跟她沟通节目细节的时候,她友善地微笑,跟我说她的普通话不好,可能话里夹杂着英文,问我主持人会不会讲英文。我告诉她,我们主持人的英文相当好。之后,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外边买了外卖回来...

Read more

《杨澜访谈录》最入戏的观众 陈文茜



以下文字来自于《杨澜访谈录》节目组

本期编导:谢漪春

 

大概在八月份之前,内地的观众对这个名字还颇为陌生。而八月香港书展上她对韩寒的一番批评,却让这个在台湾成名数十年的名嘴在内地陡然蹿红。一夜之间,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了陈文茜,并且对她批评韩寒的言论颇感不满。我很早便开始看她的《解码陈文茜》,对她一向口无遮拦风格已有所了解,所以并不是那么诧异。


九月初的某日,我们在台北一座普通的公寓里对陈文茜进行了专访。当这个一向口无遮拦、大胆出位的女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她穿着盖过脚踝的蓝色灯笼裙、头戴夸张的黑色纱帽、眼睛周围涂了一圈浓重的眼影……一入座,看见对面的...

Read more

奥巴马的急智


    昨天在华盛顿参加《财富》杂志的The Most Powerful Women 论坛。晚宴的演讲嘉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一出场就受到全场热烈欢迎。他从自己的外祖母做秘书补贴家用说起,赞许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上的成就,鼓励年轻女性追求梦想,还朗诵了一位出身贫困家庭的女中学生的文章片段(想想对这位女孩会是多大的激励!)。正在他演讲的过程中,讲台上代表美国总统印章的挂牌突然掉了下来。全场愕然之际,奥巴马顿了一下说:“没关系,反正你们知道我是谁。让我同情的是此时后台一定有人感到非常紧张。”众笑。

Read more

二十四年后同学再聚首,共庆母校六十大寿!


    中学母校理工附中庆祝六十周年生日,八六届毕业生二十四年后再聚首,还有同学的人生已经在地球上划了一个大圈,专程从美国赶回来。

 

    从恰同学少年到步入中年,奇怪的并不是大家的身形早已大变,而是音容笑貌居然多与当年如出一辙!一番大呼小叫后自然挖出从前的糗事,谁谁暗送秋波递小纸条啦,谁谁穿的牛仔裤太紧被校长命令回家换衣服啦,不一而足。最令人感动的是见到老师们,大多已经白发苍苍了,但仍然精神矍铄,目光还是那么清澈。当年他们风华正茂,一手漂亮的黑板字,随手一划就是一个正圆或者一幅世界地图,令人叫绝。这么多年过去了,...

Read more

有关慈善事业的一些思考


    今天早晨在国贸三期采访盖茨先生与巴菲特先生,对我国的慈善事业有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从捐不捐到捐给谁

    当大家的兴奋点还在捐不捐、捐多少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抛物线的另一头——捐给谁?怎么捐?这是盖茨先生、巴菲特先生此次中国行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思考。
    善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可能出于各种目的从事慈善,过多地纠缠动机,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意义。重要的是,慈善不是某一群人、某一个阶层的专利,而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卡内基曾经说过:财富应该回馈给社会。他也说过...

Read more

与巴菲特盖茨会面探讨慈善事业发展


 

下午,约有50位中国企业家、慈善家与相关部门官员参加了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座谈会。会上,盖茨先生与巴菲特先生非常谦虚诚恳地与大家交流了他们做慈善的初衷与经验,与嘉宾一道探讨中国慈善发展的未来。与前阶段媒体普遍猜测的劝捐主题不同的,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做慈善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开拓时期,需要全民的参与,呼唤着更健全的法制环境与更专业的慈善机构。还有很多的心得和体会,之后会陆续与大家分享。

 

我觉得,巴菲特与盖茨的此次慈善之旅,最积极的影响就是让全社会进一步的关注慈善,同时也让有意做慈善的人坐下来好好想一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