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焕金

中国小小黑格尔

通货膨胀引起通货紧缩-投资与消费的张力



   【今天中国的经济,一方面呈现出通货膨胀迹象,另一方面又呈现出相反的通货紧缩迹象。这个矛盾似乎困惑着经济学们,使他们不知下什么判断才好。但是我倒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货膨胀会引起通货紧缩。从而可以解释这两种状况共存的局面。为什么呢?十分简单,因为如果某些重要物品与服务(如教育、医疗、住房等)的价格上涨,人们在这些方面的花费(或潜在的花费)增大,则人们当然就不会或者不敢在另外其它方面花费太多的收入。比如近年来人们拚命储蓄,以应付价格不断上涨的教育、医疗、住房的花费,根本不敢在其它方面花钱。于是就自然会使这些方面的价格趋向紧缩。这样就自然形成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的...

Read more

房地产调控所形成的矛盾



    【针对房地产领域的过盛投机行为所造成的混乱局面所出台的房地产领域调控措施,确实是非常必要的,投机行为确实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抑制下去。在此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房地产调控所形成的矛盾。我们知道,抑制投机与房价过快上涨的根本办法是增大住房的有效供给,而调控政策中"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决遏制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两个坚决"中,则包含着固定投资过快增长部分。我们知道,增大住房有效供给必定需要耗费大量投资,因此,如果投资被抑制,那么供给是否得到应有增长就成为问题。供给不能得到增长,那么房价就不可能"稳定"。当然,我们需要区分清楚投资的用途,...

Read more

应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市场化"?-读梁小民《中国医改错在…》


应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市场化"?-读梁小民《中国医改错在…》
  【当前中国关于"市场化"改革的争论相当热烈。但这种争论有一个重大缺陷:即争论各方并没有首先去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市场化"?并没有首先定义好"市场化"这个概念。于是在热烈争论的过程中,各方面只是各说各话,实际上各人的含义互不相关。如果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市场化"具有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一个是市场的放开,市场不放开当然谈不上什么市场化了;另外一个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没有这个自主权,也谈不上市场化。这两个方面的意义对于市场化来说缺一不可。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比如医疗的市场化改革问题,正在于这两方面的不对等,因为改革...

Read more

就业难反映的是经济体制的严重扭曲


就业难反映的是经济体制的严重扭曲-读谢茂拾《向垄断宣战…》


  【就业的全称应该是"就业民生",即就业具有"民生"的意义。可见就业问题是一个经济体最基本的问题。而这个基本问题却在今天的中国,显得越来越严峻。据说近年来,将有过半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虽然"低档的"技工毕业生就业率可达95%以上)。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学毕业即失业的问题,除了教育的结构性错位以外,更根本的,是经济体制的畸形扭曲。比如,在全世界,吸纳就业的根本力量是"社会经济",即民营经济,但在当今中国仍然是国有制经济占很大分量。这些国有制经济以其效率低下而占去了绝大多数可用资源(比如金融资源、政策...

Read more

为寻找"电力行业减薪的科学依据"出谋划策


为寻找"电力行业减薪的科学依据"出谋划策


  【对于在舆论压迫下自己做出"减薪"决定的电力行业,体制内人几乎没有一个是服气的。于是有点头脑者就开始质问起"电力行业减薪的科学依据"来了,要社会出示"证据"说电力中人的年薪确实是高了。这样,社会公众中的有识之士自然有责任为寻找"电力行业减薪的科学依据"出谋划策。那么,如何想出一个办法好让电力中人老老实实地同意减薪呢?我想,我们不需要与电力中人去计算什么成本,因为电力中人有足够的机会捏造成本,甚至制造足够的假账以突出电力成本的高昂。我们不应该与他们纠缠这些,否则有可能正中他们的心怀。我们所想出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竞争上岗法。办法是:你认为...

Read more

谁有资格替百姓说话?有感于“经济学者该不该替百姓说话?”


【中国的传统意识形态,总认为老百姓是一群受人主宰的群体。这个观念直至今天仍然没有掉失,相反,在官本位的体制下,显得更“耀眼”了。因此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代表”,各种各样没有委托性的代理性,或者强制性的代理制(你的事情一定要通过我来办,你无权自己去办)。但是现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上层建筑们是否存在,广大老百姓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与过上更好生活,一直在勇于开拓进取,从而变革了中国社会。比如文化程度上只达到勉强写上自己名字的农民自己搞起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城镇居民们冲破体制上的严重歧视而搞起了民营经济。这两个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奠定了当今中国的发展...

Read more

关于梁言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



   关于梁言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它在揭示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是指一直受到忽视的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代价),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具有非常好的意义的。但是在理论深层次方面,此论仍然存在问题。《低代价经济增长论》中的一句话反映其核心思想:"生产除了消耗成本外,还要付出一些代价"(33页)。它是力图将问题与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通常成本以外的代价的。问题是,如果"一些代价"(自然资源)如果没有化为平常经济活动中的"通常成本",如果这些代价没有成为通常成本中的构成因素,那么,十分显然,这些代价就不会有经济上的代价意义,就会被忽视,就会被浪费掉,而不...

Read more

大学毕业生六成失业?警惕大学教育的无效性


  【从世界平均来说,中国的大学生并不算多,甚至非常少,印度大学生占其人口比例也比中国高一些(http://www.gznf.net/articleShow.php?id=1983),为什么那么少比例的大学生,失业情况却那么严重呢?这说明近年来中国的大学教育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无效性,即没有有效地将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我们知道,任何东西只是要是资源,就不嫌多(假如垃圾变成了资源,则没有人嫌垃圾多),而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了,它比石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更重要更关键,因为人力资源是唯一具有创造性的资源。可是我们却不幸地看到,中国的大量学生,在花费了巨额的教育成...

Read more

汪丁丁高见:因为腐败严重所以不得不需要窒息人才的考核形式


汪丁丁高见:因为腐败严重所以不得不需要窒息人才的考核形式
【比如对于高考来说,它对人的才能的窒息作用显而易见,但它的存在又是那么合理,必不可少,那是因为如果没有它,就难以保证高校招生的社会公正性。于是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因为腐败严重所以不得不需要窒息人才的考核形式。是权力腐败使人们的才能不得不屈从于最绝对化的(将本质忘记得一干二净的)形式主义,正是这种腐败,使本来对人才成长与才能发挥具有很大窒息作用的评价方式,反而被认为是最合理最必不可少的方式。所以汪丁丁一针见血地指出:"为既有体制所做的一种辩解是这样的:如果废除现已确立的全套考核指标,我们怎样保证比较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呢?难道我们还能寄希...

Read more

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


"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温家宝总理的自由主义精神


  【正当许多浅薄学者对自由主义大加批判之时,我发现了温家宝总理的自由主义精神。25年间"中国所有这些进步,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来自于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他在访问哈佛大学时所表达的这个自由主义精神,非常令人感兴趣。我们在此不妨粗略探讨一下他所说的这个"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的具体意义。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中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到底具体指什么"自由创造"呢?我认为他主要是指两个重大历史变革: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民营经济的兴起。这两个变革性的历史事件完全体现了人民的"自由创造",因为它完全是人民自发地发动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