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伍建乔

伍建乔,现任职于某集团品牌中心,负责企业文化的策划、管理、培训,其创作力、演讲力、思考力、行动力俱佳。其崇尚终身学习,系统学习过中国大学以及国外大学众多管理课程,广泛学习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致力于成为以文科为主导的、实践经验丰富、具有独立思考及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个体知识结构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在企业文化建设、品牌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均有相当研究。以研究学术的心态生存于企业,同时能结合企业实际,在企业内部为高级策略型核心人才。
其于1995年参加工作,任职于国内著名家电企业逾十年,资深家电人,知名管理专家。服务过的企业类型有国营股份制、民营股份制、个体私营企业、外资(现服务企业为外资企业)等,拥有短期创业经历。
现阶段,其研究的重心集中在易经、道德经、企业教练技术、NLP等领域,为职业的九型性格教练导师,累积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管理文章近百万字,是《中国管理传播网》、《博锐管理在线》、《世界经理人网》、《中国营销传播网》等多家网站专栏的高产管理作家。
信念:
成功传播思想,传播成功思想。
我始终相信:没有个体的独立,就没有真正的现代企业;没有个体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省和反思;没有个体的独立,就不可能获得团队驱动的潜动力;没有个体的独立,企业就不会有长效发展!
手机:13925996293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434968296
MSN:[email protected]

破解中国式管理瓶颈的利刃:全面建立透明的规则文化


在倡导中国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将西方现代管理的意图曲解或者曲折执行,关键就在于规则文化没确立,考虑人性的东西太多,考虑人的面子太多,考虑人际关系太多,往往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会考虑得极为复杂繁琐,从而导致效率低下,而且效果很差。

 

一、中国有着丰富的规则文化基础,但中外管理最大的差距,仍然在规则文化的建设上。

中国应该是一个有规矩并且懂规矩的国度。在平常的工作和交往中,经常能听到与规矩相关的警句,或看到相关的内容。譬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成何体统。这句话就强调了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

在古代的著作中,孔子的《论语·子路》中也说到:“...

Read more

国内企业及社会信任危机缘何一再出现?


国内企业及社会信任危机缘何一再出现?

尽管原科龙随着海信的收购而告一个段落,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大的调整和休养生息,但科龙危机和顾雏军及其原经营团队并没有彻底远去,也不可能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

正如某影视剧所说“出来混的,债总是要还的”,科龙危机事件终要有一结论,黑洞总要有一个看似合法合理又合情的方法堵起来,总要找几个挨刀的人,最好是主动和自愿,或者悄无声息地把事情给私了完毕,但这两种解决方式要实现起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这开放的现代社会,上述情况似乎都不足以说明情况。怎么平息所有相关利益受损者、牵连方以及新闻媒体的言论,如何堵住悠悠之口,可真的需要费番周...

Read more

关于中西现代治企的一些思考


去年以来,我也凑热闹写了一系列关于治理企业方面的文章,谈了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但是总感觉还不够系统。之所以不敢说系统,是因为讲到系统的话,往往会落入那种“通才看似样样精通,实则样样稀松”的陷阱。而且,像我这样的小字辈,虽然学习和研究管理多年,但始终都无法与国内外浩如烟海的专家学者们相比美。

前一阵子,我在读那套《菜根谭》丛书,书里面讲了“治学、为人、养生、立德立言”等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很系统地将中国文化里面的精华抽了出来,可用于为处事,甚至于管理家国,但又不必去看如《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史记》、《...

Read more

借用黄金圈法则逻辑,巧妙破解家电发展困局


117日前后以格力、美的为主导的白电促销狂潮,到1111日互联网电商企业的全民购物狂欢,无论线上线下,大部分家电企业都在干着“大促销、大降价、认筹、赠送”等苦逼活,其目的只有一个,依靠价格和促销武器抢夺营业收入,把高企的库存化解掉,把经络不畅的渠道打通,顺便把对手逼到狭窄的市场中去,让其失去在主战场生存的资格。然而,现实总是血淋淋的,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谁也没干掉自己的目标对手,反而让自己的营收和利润走向了下滑通道!

 翻开这些规模愈千亿的企业,一向标榜品牌、技术、质量和价值,实则核心仍是依靠成本和价格。当然,有些企业在前期辛辛苦苦积累了一定的...

Read more

互联网+时代的七大战略逻辑


互联网+时代来了。它像浩浩荡荡的洪水一样汹涌而至,它的力量空前膨胀强大并将所向披靡,它正准备对不适应新时代的组织和传统发动了摧枯拉朽的战争。在这种可见或仍未可见但可感觉到的攻击面前,我们这些仍处在传统组织、传统结构、传统习惯、传统思维和传统既得利益之下的经营管理者将如何决择,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课题!

互联网+时代来了,我们这些所谓的传统经营管理者是不是连路都不会走了,就一定要被这一波时代大浪潮风吹雨打去呢?我们丝毫不怀疑互联网+带来的强大力量,也不怀疑它会颠覆过去的时代。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都是由一个个今天组成的,而今天以及未来的变化又是以一个个昨天或今天为起点的。所以,...

Read more

“互联网+”战略里的经营哲学


     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战略概念,实际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资源整合战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个体系构架之下,资源是无限的,战略是无边界的,整合的空间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人们仍然按照以往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来看待经济现象以及经营企业,稍不留神,时代大潮就会将这个企业现在所获得的一切积累瞬间击溃,让它灰飞烟灭。这样的观点,是在危言耸听吗?这到底是不是在危言耸听,不能凭直觉,而要看逻辑和本质。

我们要想想,今天的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以往,资源是有限的,战略是有边界的,整合的空间是屈指可数的。而今天,全世界的人才、技术、品牌、制度、管理和物质都可以自由...

Read more

变革破解双重博弈


         最近,本人在微信上看了张诗信老师的一篇文章《揭示人才管理背后的“幽灵”双重博弈》。张老师在文中提到,在市场中,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有交易博弈关系,企业与同行企业有竞争博弈关系。这两种博弈关系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难度大大增加。同样,人才在与企业也有交易博弈关系,而企业在与其它企业争抢人才和防止人才被挖时又存在竞争博弈关系。虽然这两种博弈都有PK的实质,但交易博弈关系侧重于合作共赢,可以理解为内部伙伴,而竞争博弈关系侧重于优胜劣汰,可以理解为进攻与防守的对象。如果谁能...

Read more

中国制造企业:推行“触网”战略正当时


内容提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想要买一辆汽车,若有这品牌工程师或者车间技术工人告诉自己真相,那么,这样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将更容易获得自己的信任。但是,我们切忌不要包装或伪装工程师或技术工人代表品牌发言。大量投放广告的边际效益可能越来越小,而大量平等真实的对话,将成为引领消费的主导潮流。

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一直力图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的转型,但在过往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转型,所以成效不是太明显。现在,互联网浪潮的汹涌波涛之下,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反思并乘上这列快车,由此不仅...

Read more

北大教授薛旭:优势杠杆战略创新经营格局


 1021-22日,北大IIE国际营销与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薛旭教授应邀为志高集团总监级以上高管讲授了《战略决策之道》课程。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先生、志高空调董事长郑祖义博士、志高空调副董事长兼总裁黄兴科先生以及全体高管都对薛旭教授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认为,薛旭教授的战略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大学战略管理课程,对于指导企业战略制定及实施帮助很大,既有很好的独特理论框架,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价值。最关键的是,薛旭教授讲授风格幽默风趣,理论和工具简单好用,很容易明白,没有故作高深、艰涩难懂的学院派痕迹。

薛旭教授在授课中强调,当代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过于看重短期效益,...

Read more

中国制造:推行“触网”战略正当时


 

 

内容提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要买一辆汽车,若有这品牌工程师或者车间技术工人告诉自己真相,那么,这样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将更容易获得自己的信任。但是,我们切忌不要包装、伪装工程师或技术工人代表品牌发言,欺骗在互联网时代会形成病毒式传播,口碑传播在这个时候更加重要,也更加迅速。现在,大量投放广告的边际效益可能越来越小,而大量平等真实的对话及由此形成的信任,将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一直力图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的转型,但在过往的转型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