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春光

王春光,男,1964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员,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领域:应用社会学。学习经历:1981年到1985年: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到1988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1991年到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8年7月到199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4年7月到1997年11月,在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从事社会发展研究;1997年到现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社会学研究。参加的学会和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学会,担任副秘书长;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会,担任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上海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中日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学术活动:在国家计委,参加和主持了《中国社会稳定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研究成果获国家计委1997年科技成果三等奖;1996年到1998年承担国家体改委《中国西部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课题;1995年参加中国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纲要起草;1995年到1998年,主持出版《中国社会发展丛书》(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国家图书奖;1994年到1997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中国社会形势分析蓝皮书》课题的研究和调查;1996年到1998年被世界银行聘请为中国第三期农村改水项目的专家成员,参与有关农村改水的健康行为以及社会环境基线调查,并参与撰写有关研究报告,受到世界银行的较高评价;1998年到1999年受法国外交部邀请,到法国调查华人在巴黎的移民行为和社会融合问题;1999年到2000年,主持福特基金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课题;1997年到现在,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课题;2000年到现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城市社会流动的社会制度环境研究》;2002年到现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农民负担和农村社会分层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专著《社会结构新增长点——乡镇企业社会交换论》(1994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流动与社会重构》(199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农村社会变迁》(199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城市化之路》《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巴黎的温州人——一个移民群体的跨社会建构行为》(200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文:《巴黎的温州人——一种独特的融入模式》,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为方式——社会网络研究》,2000年,《社会学研究》杂志;《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和城乡融合关系研究》,2001年,《社会学研究》杂志;《中国乡村自治的社会和文化基础》,2003年,《社会学研究》杂志;《中国就业流动中的不平等问题》,2003年,《中国人口科学》杂志;《控制还是聚合:对社区建设的学术思考》,2002年,《浙江学刊》杂志;《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建构与客观实在》,2002年,《江苏社会科学》杂志;《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文化适应:一个重要层面的战略研究》,2002年,《浙江社会科学》杂志;《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行动选择和外出动机》,2003年,《浙江社会科学》杂志。

我国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我国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王春光

   20世纪以来,城市化成为全世界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变迁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城市化虽然经历了诸多挫折,但是进展也比较快,现在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等全面的、综合的变迁过程,势必会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

       一、我国城市化主体和城市化模式      

  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当前在宏观的城市化进程下面涌动着更为复杂、多样和具体的城市化实践活动,有更多的主体参与。概括起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

Read more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量”与“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农村人口依然庞大,超大城市乃至大城市面临着人口过载等问题。可以说,我国进入了一个比以前复杂得多、充满内在张力的人口城镇化阶段。

  “量”的城镇化与“质”的城镇化

  我国城镇化发展,更多地是体现在量的不断增加上。但是,城镇的宜居水平并未随之快速提升。如普遍出现堵车或者道路拥堵问题,城市越大,上下班路上所花时间越多,生活服务设施并不便捷。由此可见,过去推进的城镇化更偏重于量的增加,而不是质的提升。因此,这里把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称之为“量”的城镇化,而不是&ld...

Read more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层的新动向


当今中国社会学大多是围绕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社会巨变而展开研究,社会分层是这种巨变的重要表现,因此,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成了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农民的社会分层一度是社会分层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过去十多年又趋于沉寂,没有像中产阶层研究那么火热。为什么社会学界对农民的社会分层突然变得不那么有兴趣了呢?农民的社会分层难道已经定型了或者不再重要了吗?本文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四期数据(CSS2008-2015),结合我们在农村长期开展的田野调查研究,旨在回答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与十年前相比,当前农民分层结构是否有明显的不同?第二,这样的社会分层结...

Read more

中国社会阶层关系变迁中的非均衡问题


  一、社会均衡(social equilibrium )的理论视角

  社会学自诞生以来,尽管对社会秩序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追求的就是一种社会均衡状态。用社会均衡视角来考察社会是否存在秩序问题,也就成了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对社会阶层的研究来看,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冲突理论与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的理论似乎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和视野,但是它们都致力于探求社会均衡秩序问题:社会均衡何以可能?或何以不可能?或如何可能?等等。冲突论虽然谈的是社会冲突问题,实则是寻找如何避免冲突从而实现社会均衡之路;功能论更是从如何满足社会功能需求的角度来讨论社会均衡。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