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昭

冯昭(1982.1- ),主要作品有长诗《大雪》《风入松》,传记《冯治安简传》《李嘉诚大传》。

印度企业家的平民风格


       已故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商业的本质就是盈利”;然而,以印度信息技术系统公司董事长莫尔蒂为代表的印度新一代企业家却公开提出,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与莫尔蒂等人提出的观念如出一辙,在印度一些大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中,都将“绿色理念”作为其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理念强调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法人,除了创造利润以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对股东、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社...

Read more

宗教理念影响印度管理


      《孙子兵法》在商界大受追捧源自西方,《薄伽梵歌》被奉为管理圭臬,同样是在西方。从儒家、兵家到《金刚经》、《薄伽梵歌》,这些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的东方智慧,数千年后被西方企业运用于管理,恐怕是上古先贤们所始料不及的。
       与曾经一度风行的目标管理、成果管理、精益决解方案等西方管理思想不同,脱胎于东方典籍的管理智慧,似乎更注重于商业伦理,而非具体的管理方法。如果说西方管理思想侧重于“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智慧,则更侧重于“道”的层面。
&n...

Read more

一本书和它宣称的时代


       半个月前,中国刚刚度过了加入WTO五周年的生日,然而,对于那些渴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WTO后时代的竞争才真正开始。如何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潮流也反映了中国管理者正在努力与全球管理接轨。

       《世界是平的》恰恰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横向思维”的思路,即:全球化思路在中国表现得越来越强烈的时候,管理者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之内,而是寻求更多的协作以创造机会。正如作者佛里德曼所说:“世界正处于变化之...

Read more

高速扩张下的低碳城市之路——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冯  昭:对于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建设低碳城市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在中国城市高速扩张的现阶段,你认为节能减排和高速扩张是否存在一定的冲突?

       潘家华:这个一点儿都不冲突,它们是属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所讲的低碳发展,并不是一种在碳约束下的发展,而是一种相对低碳的发展,比如我们新建一个新的城区本来需要使用1万吨碳,但我们现在只使用了8千吨把这个城区建设起来,那就是低碳量。其途径就是通过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变消费者行为方式,等来建设低碳城市。具体到城市...

Read more

文昌帝君阴骘文(十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注释:
 
   诸恶即淫杀破坏等事,众善即忠孝敬信等事。只有不做诸恶,所以没有凶恶的星象加临;只有奉行众善,所以会有吉神拥护。善恶有大有小,有暂时、长期之分,因此吉神、恶曜也有大有小、有暂有常,如影随形,一定之理,丝毫不爽。
   吉神、恶曜有在天趣摄者,有在神趣摄者,有在鬼趣摄者。虽...

Read more

文昌帝君阴骘文(十一)


  垂训以格人非,捐赀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於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注释:
 
  天地间一切人类,皆吾胞与中之人类。人类中有一毫不是之处,就是我分内有一毫亏欠之处。所以作为儿子,愿其孝;作为臣子,愿其忠;作为兄弟,愿其友爱;刚强的人,愿其柔和;鄙吝的人,愿其施与;游手好闲、斗殴赌博的人,愿其各循本分,谦和自守。如果可以听从我的劝化,不惜恳切地对他讲述,忠告善道;如果是语言说不能达到的,就著书立说,昭示天下后世,作为垂训也可以发扬光大。
  成人之美,是君子历来的美德。想要成就这件事情,就...

Read more

文昌帝君阴骘文(十)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注释:
 
  荆榛碍道,必触人衣,剪之则利于行走。瓦石当途,必伤人足,除之则便于步行。由此推广开来,豪强当道、奸宄弄权,公门有把持官府的小吏,村落有武断乡曲的恶霸,必当不遗余力地剪除。由剪除之事推而广之,则田间有隘路的深草,岸上有拂纤之小树,水边有腐烂之木桩,河边有坏舟之大石,港内有捕鱼之簖帘,必设法清楚障碍。
  道路崎岖,必然无数人不便于往来。一日不修,则一日不便于往来;数百年不修,则数百年不便于往来。若今日能修,则自此以后,数百年日日...

Read more

文昌帝君阴骘文(九)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

 
  注释:
 
  善人、恶人,分明吉凶二路。善人所修的是德行,亲之近之,就会受到熏陶感染;恶人所酿的是灾殃,远之避之,就不会有朋比牵连之祸。从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都把亲近贤人远离奸佞作为第一要务。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三次搬迁住的地方,是因为害怕沾染不好的习俗。遇到善人,不但自己要亲近,子弟也应当亲近;遇到恶人,不独自己要远避,子弟也要远远地避开。善恶两途,不容并立。人不亲近君子,必定接近小人。由善入恶易,改恶从善难。
 ...

Read more

文昌帝君阴骘文(八)


  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依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注释:
 
  财产是可以夺走的,故用谋。但是技能是夺不走的,眼红的人唯有嫉妒而已。嫉妒别人的技能,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呢?只是给自己平添烦恼而已。
  人最疼爱的莫过于自己的妻女,最厌恶的莫过于淫其妻女。淫为众恶之门,古来英流才士,因此遭冥谴、犯王法、捐身命、覆宗族者,哪里会有什么胜算!邪淫之人,往往爱观察女色,可惜的是偷窥而不亲切,如果能够亲切,就不会偷窥了。
  唆使别人打官司,无...

Read more

文昌帝君阴骘文(七)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某人之财产,勿妒。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

 
  注释:
 
  黑夜难行之处,忽然予以一灯,犹如对双目失明的人,给予了一双眼睛。是故有灯,则眼前了了,故施灯之人,当得名目报;有灯,则心无忧虑,故施灯之人,当得欢喜报;有灯,则不履污秽泥途,故施灯之人,当得洁净报;有灯,则犬吠不惊,故施灯之人,当得无畏报;有灯,则不令人疑,故施灯之人,当得举动光明报;有灯,则不至跌扑损伤,故施灯之人,当得无病报;有灯,则不堕落溪河井涧,故施灯之人,当得长寿报。皈依三宝,使人不入三途,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