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国旺

中共党员,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华宝证券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国际金融报》专栏作家。

七大创新理论对金融创新的启示


 

   金融创新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既有其内在规律的作用,即由金融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又需要外在诱因促成。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政治生态不同,金融创新的外在诱因和环境就不同,基于不同环境产生的金融创新理论的视角也不同,创新理论的表现迥异:

 

  一是技术创新论。这种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成果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科技创新成果推动金融业务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和通讯设备现代化,大大缩小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自动提款机、终端机、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手段,极大地便利了客户消费,拓展了金融业的服务时间和客户空间,...

Read more

构建能创造未来的组织结构


  构建能创造未来的组织结构

  ——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四


  组织是为某种目标通过契约而集合起来的利益共同体。组织的契约既调整组织内部的利益关系,又调整组织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所以,组织创新,就是为了适应内外利益关系变化而调整契约关系,使其能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提高组织内部利益相关方的收益。

  引起组织创新的因素,通常有外部环境如资源、金融、政策、技术、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组织自身成长的需要以及组织内部生产、技术、管理、产品条件的变化等等。所以组织创新不是简单劳动,是管理创新的组成部分。

...

Read more

打造创新型制度环境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思索:打造创新型制度环境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思索之三

  自主创新是强国之道,政策创新作为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好的制度环境本身就是创新文化的产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政策,有了创新型政策,才会形成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文化,才会出现创新型金融,进而实现创新文化、创新产业与创新金融的联盟。

  创新型政策往往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产业政策创新,实现金融体制创新,进而实现产业资本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化提供政策和产业保障。比如,根据先行先试的精神,深圳先行区通过政策创新正在推动制度、体制...

Read more

控制欲望 资源无限


  控制欲望 资源无限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思索之二

  以GDP为量化考核的经济体系,最大弊端就是导致众人“自欲而欲天下”,世界各国政府的欲望很强,都想赶超第一,结果各阶层人欲望增强,永远无法满足。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凯恩斯认为,公众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对个人是美德,但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经济发展却是坏事。因此,凯恩斯主义倾向于鼓励放纵人类的自然欲望,以刺激经济增长。

  因此,寻找破解世纪困局的方法,很有必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弊端。西方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有效配置资源,...

Read more

中国第一急务:破解资源魔咒


  中国第一急务:破解资源魔咒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思索之一


  人类生活在天地间,依赖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共构而成的物质、能源、信息的组合或转化才能生存、享受和发展,因此,自然资源构成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一道“边界”。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因此,中国和平崛起迫切需要破解有限资源论的魔咒,突破或延伸自然资源的“边界”,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界的资源有...

Read more

寻找能自我管理的好公司


  寻找能自我管理的好公司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三十九

  “修身养性”和“知书达理”是国学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推而广之,诸恶莫做,诸善奉行,管住自己的欲望,是企业管理最好的药方,也是向市场释放正能量的路径;管理者按仁、义、礼、智、信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通过匹配与协同各种社会关系,延伸与扩大市场的力量,便能持续提高公司的业绩。

  而从投资者这方面来说,是否投资某公司的股票,主要就看公司实际控制人能否管住自己的欲望。从古至今,大凡能将自身欲望限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管理者管理的公司,通常不会...

Read more

为何大资本增持银行股 中小投资者却在打酱油?


  2012年GDP跌破8%,引起各方“围观”,有关中国经济是复苏来临还是衰退继续,又成为讨论的热点。笔者分析认为,2012年年底是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增长底、通货膨胀周期底、股市估值底、群体心理底(人气周期底)的交集区。经济增长周期是业绩增长周期的背景、通胀周期是货币政策周期的逆背景、股市估值周期与人气周期基本对应。根据笔者股市量化预测模型的五大要素,即政策取向、总体业绩水平、股票供求关系、股市估值结构及总水平、群体心理或人气周期来看,2012年底确实也是新经济周期、新人气周期的起点。如果这时推出鼓励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就会用力小而绩效大。

  经济运行情况仍...

Read more

从政策嬗变看沪深股市演变方向


  20多年来,宏观经济政策始终是影响A股市场的最大因素。政策不仅直接调节股市的供求关系,还可在一定阶段调整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间的利润分配。影响股市的政策既有对业绩增长的影响,也有对股市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业绩增长或稳定的是经济政策,影响股市供求关系的则有货币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内部政策。

  政策在经济层面对公司业绩有提升作用,但政策对供应关系影响更大。如果政策取向对业绩增长有利,推动股票需求,同时又限制股票供应,则会推动牛市形成。2005年年中启动的外汇体制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在外贸形势继续向好、国际热钱因人民币升值预期涌入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和估值向上、股权分置改革将法人股流通延迟两...

Read more

“正心”与“中庸”


  “正心”与“中庸”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三十八

  儒家所说的“心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个体内在心理、精神与身体的协调与匹配,人的身心结构与外在世界的结构处于协调与和谐状态,通过心理的正常化而获得外在力量,包括品格、口碑、信用等无价之宝。

  这是因为,“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即人在喜怒哀乐状态下,偏身心和谐的&ldqu...

Read more

放弃自大 寻找机会


  放弃自大 寻找机会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三十七


  “金融天才”乔治·索罗斯认为,由于人类的无知,由于反身性的作用,人类无法全面掌握绝对真理,因此容易犯错误。因而,人类只有认识到了知识的局限,人性本身的缺陷,才会放下自我封闭、自大自狂的傲慢,才会以开放心理,在对话、争论、批判现实过程中进步,才不会狂想“准确”预测市场,在市场过度失衡时,寻找一些机会。

  按国学的观点,在现实世界中,人的认识或知识指向有三维:一是认识人类本身,二是认识能养活人类的动植物的奥秘,三是认识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