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廖生明

工人

残障者二十四孝


 残障者二十四孝

 

二级盲人。二十四孝研究者。著有五十万字专著《郭居敬生平与作品研究》,收集二十四孝美术作品一万一千余幅。摸查到,元、明清、民国时期出版的二十四孝读物四百五十一种,建国后出版的二十四孝读物六百零八种(不含港澳台出版)。

二十四孝不是一部经典,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持续数百年的群众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有四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明万历后期、天启、崇祯年代。它导致的结果是大明王朝的灭亡。第二个高潮晚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它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灭亡和中华帝制的崩溃。第三个高潮是民国时期。它的结果是将家王朝的灭亡和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被推翻。第四个高潮是改革开...

Read more

《百香诗》分类注解


 《百香诗》分类注解

 

以日本抄本郭居敬《百香诗选》收录的一百零一首为准,根据杨铸《清刊本〈百香诗〉小考》一文对日本抄本包括诗和标题的漏字、错字进行订正十三处,补缺二处。注者依文理校正五处,补诗中八个缺字和序言中一个缺字。

●百香诗序

一日燕寝,梦一丈夫,巍冠博带,磬折而言曰:《百香诗》将盛于世矣,子知之乎?对曰:未也。既觉,且喜且疑。有顷,鱼传尺素,笺寄新吟,乃镡川郭居敬《百香诗选》也。吁与适者之梦,不符而合,何也?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信乎,先代之言不妄。开卷圭复,语圆而意活,字俊而句清,馨香满室,亹亹逼人,如游檀国而登广寒宫...

Read more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顿渐悟论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顿渐悟论

   

   通常认为,顿悟是指不经历阶梯次第,直指本源,顿时开悟;渐悟则是由浅入深,渐次悟入。禅宗则认为渐悟是藉教悟宗、渐次修证的。而顿悟的宗旨即是十六个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第一节 儒家顿渐悟论

   《孟子·尽心下》“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舜...

Read more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圆善观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圆善观

德福一致所成就的善就是圆善。德是指人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说文解字》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德”就是一个人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这就是“外得于人”。 另一方面“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福就是人生重大的快乐,是对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德是可...

Read more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儒学结构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结构研究

 

从表层看,也就是从郭居敬“二十四孝”所包含的孝的行为规范内容看,它有成成对现象,即包含十二条行为规范内容。从深层看,从其作为传播儒家思想的载体看,它包含了儒学(理学)的基本结构,即成圣的先天根据和后天工夫。

第一节 “二十四孝”故事的成对现象

郭居敬“二十四孝”故事不仅对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而且有成对现象。这样,他的“二十四孝”故事不但能对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能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客观地讲,由于后人把郭...

Read more

《埋儿奉母》在“二十四孝”中的作用


 《埋儿奉母》在郭居敬“二十四孝”中的作用

第一节 对《埋儿奉母》故事的质疑声

郭居敬《郭巨》诗:“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该诗序言:“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明代方孝孺在《逊志斋集》卷五的《郭巨》一文中,对于“郭巨埋儿”的情节...

Read more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工夫论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工夫论

 

儒学是成圣之学,无论是先秦儒学或是宋明理学都包括成圣的先天根据和后天工夫两个部份。虽然对心性论的认识有深浅和祥略的不同,儒家除荀子外都持人性本善的观点。无论是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工夫,他们称之为成圣的后天工人,修养工夫的理论十分发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郭居敬“二十四孝”主要体现的是朱熹的功夫论思想。

第一节 朱熹的修养工夫论

朱熹在区分“义理之性”、“气质之性”基础上,又把气质之性分为“性相近&rdqu...

Read more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性善论


 郭居敬“二十四孝”的性善论

 

    徐复观说:“人性论是以命(道)、性(德)、心、情、才(材)等名词所代表的观念、思想为其内容的,人性论不仅作为一种思想,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人性有三种意义。一是指人的生理结构之性,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指人的气质之性。三是指义理之性。儒家性善论所指的性,是人的义理之性。人性本善是儒学的理论基石,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国人的信仰。钱穆在其《孟子要略.弁言》说:&ldquo...

Read more

尊重英雄要以点带面,不要以点代面


 尊重英雄要以点带面,不要以点代面

廖生明

湖北来凤县95岁老人张富清深藏功名六十年,直到去年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他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并被授“人民功臣”称号的事迹才为世人所知。与张富清一样深藏功名直到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才被发现的的还有92岁的甲等功臣高国枢,和黄继光、邱少云一同立功的二级战斗英雄蔡兴海。这些老英雄深藏功名的事迹令人感动。但他们功勋卓著,却能够隐瞒的住,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特别是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和他们一同立功的蔡兴海功迹却连他身边的人也不知道,这折射出怎样的一个社会问题。除了蔡兴海自身的不居功,低调为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