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孔善广

1966-,男,广东佛山南海人,自由研究人员。当过兵,曾任业务员、副厂长、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厂长、公司总经理,1998年广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2000年起辞去公职自办企业,并自由研究学习,研究兴趣为公共经济和农村问题,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论文发表在《远东中文经贸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学习与实践》、《中国城市化》、《政府转型与社会再分配》、《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与农民问题调查》,几篇论文参加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几届中国改革国际论坛获优秀论文并收录在论文集。并在《中国社会导刊》、《中外管理》、《中国商业评论》、《经纪人》、《新青年.权衡》、香港《财经文摘》等杂志及一些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论文及文章转载于《新华文摘》、《党政干部文摘》、《经济管理文摘》及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财政与税务》杂志。

从“油荒”现象看国企垄断问题


从“油荒”现象看国企垄断问题
孔善广 2005年8月16日

摘要:两大石油巨头利用垄断的开采权和进口权及加工销售渠道获取垄断利润,如作为一个普通的企业,我们对此无可指责,因为毕竟企业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这两大巨头却是国有(控股)企业,其拥有国内原油90%的开采权,是承担着“政策性功能”,可以垄断性开采属于国民的“地下财富”,用投资者自己的投资,开采投资者自己的资源,再以垄断高价卖给投资者,获得的垄断利润投资者却不能全部分享。建立或维持国有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向民众提供公共品或增加国民整体福利,还是纯粹为了...

Read more

“人本经济学”批判(《亏损物质与运动资源的发现》


“人本经济学”批判(《亏损物质与运动资源的发现》
作者:崔长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

      亏损物质与运动资源的发现

      长期以来,人类对物质始终存在许多偏见,误以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难道错了吗?是的,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含糊的概括,至少它没能把物质的本质描述出来。比如空间、时间是否是物质呢?如果不是,可它是客观实在的;如果是的话,那它们又是摸不着的。再比如,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是否物质?如果不是,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如果...

Read more

“人本经济学”批判(《亏损时空与自然资源的发现》


“人本经济学”批判(《亏损时空与自然资源的发现》
作者:崔长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

      亏损时空与自然资源的发现

      如果“以人为本”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去看可以说是对的、正确的,因为只有当各级政府的工作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时才能说明他们的工作是称职的、有效的、有为的;但是,如果把这种思想当作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或者说把它当作是企业家们追求、奋斗的一种目标,那么这就是一种很值得人们商...

Read more

再也不能把《资本论》当作劳动人民的“圣经”了


再也不能把《资本论》当作劳动人民的“圣经”了
——与巫继学先生商榷
 作者:崔长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
          
      日前,笔者在《论坛》上有幸读到巫继学先生的文章,读后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笔者不晓得先生的这种观点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很可惜,笔者对《资本论》这部作品研究不深,但是,总是觉得如果把《资本论》上的一些观点拿来与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作比较有...

Read more

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缺陷


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缺陷

  (美)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乔治·吉尔博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曾爱平 摘译
  
  [原编者按:美国《外交》杂志2004年7 8月号发表了乔治.J.吉尔博伊撰写的《中国奇迹背后的迷思》一文,文章集中考察和分析了最近十年(1993 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认为美国执行对华“战略性接触“的政策符合美国的最终利益。虽然该文的目的是为了给美国政府出谋划策,但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某些启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大国的突然崛起所引起的反响是奇特的,掺杂着敬佩与担忧。对中国经...

Read more

我们能做农民的代言人吗?


 

不少关心农民问题的人称温铁军先生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对此,温铁军很诚挚地表白:“我不敢称自己是农民的代言人。我只不过是做了一点调查而已。”

 

温铁军先生从印度和拉美国家看到的贫民区状况就认为土地看做是农民的社会保障,那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虽然中国有特殊的国情,但印度和拉美国家的农民(贫民)有平等的政治待遇,中国的农民却还没有。不为农民争取政治权利,就难以做农民的代言人。

 

    下面是摘自温铁军先生的《三农问题之证伪》一文的结论(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Read more

“中国创造”之障碍


 

 

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共80余种产品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000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4.4%,在世界制造总额的比例也超过5%,位居世界第四。日本《产经新闻》也连续发表文章,认为“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无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凭借其价格低廉不断涌出国门,“征服”世界,因此,我们正在陶醉于“世界工厂”和&ldqu...

Read more

石油寡头制造华南“油荒”


石油寡头制造华南“油荒”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袁幼鸣 


  “‘油荒’又来了”!这是近日新华社两篇电讯披露广东、广西两省成品油供应严重短缺现状得出的结论。

  华南“油荒”,我怀疑是“有组织、有计划”造成的。国内石油产品开采、进口、炼制、销售全部环节由国资石油寡头们垄断分肥,除非出于不可抗拒因素,只要出现大面积供应短缺,寡头们难辞其咎。
此为基本前提。本次“油荒”属于人为制造,更是为最近接受媒体采...

Read more

[回顾]周其仁: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


周其仁: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
 
文钊 程明霞 来源:经济观察报 


  编者按 在过去的几周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对几家内地公司提出的质疑,在网民的愤怒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中,最终上升到对整个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争论。争论初起时,本报曾联系采访多年来研究产权与企业组织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但他以“不喜欢热闹”予以谢绝。随着争论的持续,周其仁教授改变了想法。他说,原以为国企改革就是需要实践去    
解决的问题,现在看来不尽然。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渐进改革的时间拖得很长,国企的实际形态已经发生大的变化。老...

Read more

科龙!可惜了吗?——历史不容假设!


    读完周其仁教授《可惜了,科龙》一文,不禁有点唏嘘叹息,周教授说了真心话和过去的问题!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科龙及格林科尔的前身是1984年几个师傅敲出冰箱,之后成为耀眼的明星(乡镇)企业容声呢?

    继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为1999年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2001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十项冰箱核心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有五项更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国际营销网络已覆盖全球七十五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