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开平

法学博士,研究人员

洪洞大槐树的记忆:三项记忆


(1)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在移民群体中唯一广为流传的故乡的故事,成了他们思念故土之情的排解物,进而变成了故土的象征性符号,深深地融进了移民后裔们的血脉中。

(2)小脚趾支架复合型:据说凡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在生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双脚的小脚指甲是复合型的。

(3)解手的由来:官兵们在押送移民过程中,为防止移民逃跑,还强行将他们的双手反绑在身后,并用长绳索连成一串。由于长期的被押解生活,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背着双手走路的习惯,而他们的后代也在耳濡目染中沿袭了这一生活习俗。押解途中,人们的大小便都要请求押解官员解开被绑着的双手才能完成,于是一有...

Read more

发改委论证6套天然气价改方案


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天然气供不应求是中长期问题,天然气越来越像油价,政府背不起,就得涨价。

发改委说是6套方案,其实民众关注的是最终涨多少。按目前国际接轨价格测算,恐怕3元比较靠谱,也就是在现有价格基础上,涨30%左右。

对于低收入群体,恐怕不应该是低价,而是相应地按人头给予补贴;否则所谓价改只会一改再改,永无了局!

Read more

别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希望太高


20年上市公司重组历史告诉我们,重组肯定会造就股价“过山车”,但上市公司由重组而“脱胎换骨”很难找到实例,失败的重组则比比皆是;由政府推动的重组,一定是为地方谋利益,内幕人士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法律再完善,也挡不住恶势力兴风作浪;由民营企业入主的重组,也一样败者累累,成者难觅!国企重组,不过是增强垄断的借口,做大容易做强难,国企做强犹难!

Read more

康、梁分道扬镳,是非难断


以今视古,很容易说康有为保皇保守;但当时走英美之路,还是步日本后尘,则各是其是。

就算49年以后革命成功了,从官员到民众,心底的皇上情结依然难去。万岁,万岁,万万岁,正是文革呼声最高。与其以革命之名,行皇权之实,何如日本以皇上为名号,行宪政之实呢?

名实分离,言行不一,已成当今中国沉疴,革命、改革之果如斯,我们几乎没脸再谴责康氏保守。

历史没有假设,但事实则须澄清。就人品言,康氏晚年颇受訾议,梁氏则始终受人尊敬。不过这跟他们的政治主张无关。

Read more

百万知青的婚姻问题:禁欲酿出许多苦果(图)


春节前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回顾了上海知青新疆支边的经历,那一串串平凡的往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扎根新疆的知青们有个说法,“献了青春献子孙”。1949至1979年,30年间成长起来的两代人,几乎都给意识形态高压举措给毁了,知青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可是近30年成长起来的新两代,听着前30年的故事,等于在听段子,历史记忆竟然又被有意无意地切断了。

现在有心人挖掘当年的实情,补充了该有的历史记忆,目的在于防止历史重演。值得称赞!

Read more

流动性过剩为何与通货紧缩并存


外需的进一步下降是通货紧缩的实体经济来源,并且通货紧缩因流动性过剩而进一步加剧,银行体系在中期面临信用危机。
陆磊提出所谓三项对策,等于复述了“两会”期间央行行长们的空谈,简直是废话。

中国遭遇“流动性过剩为何与通货紧缩并存”,完全是因为中央政府死死控制金融体系的后果,流动性等于在金融体系内部“自循环”,放松银根,股市先涨;收缩流动性,股市再回到原位,反正资金流不到实体经济中去。

我认为:企业早已被税收、高利息盘剥成瘦鬼,降息(减税)才是有力度的刺激方案,但是涉及银行利益,总是在拖!

Read more

俄罗斯抢先抛出G20提案


4月2日,即将召开20G峰会,中国的表态像是打太极拳,没有重点,俄罗斯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欧盟强调抑制金融投机;金砖四国等于附和俄罗斯提案;美国只说IMF总额增加,没说如何分配。

事实上,在IMF上做文章,仍然是浅层次改革,它不仅仅是缺钱,而是在美国控制(包括世界银行)下,能走多远很难说,美元已经泛滥成灾,短期内大幅度削弱美元地位,中国自己都难堪。可以预计的是:这次峰会,最多是发出关于以下三点声明:打击金融投机、反对贸易保护、改革IMF。具体措施,也许会成立一个级别较高的特别委员会。然后是漫长的讨价还价,以至于危机结束了,改革还未起步。

中国提不出像样的建议,说明我们的领导人还在琢磨&...

Read more

只要有背诗的机会,温总理绝不放过


自2003年以来,民众通过每年一度的“两会”的记者招待会,跟温总理学了不少古文、古诗词,总理该去中学或大学教中文才对。

中国历史上,有诗才的政治家不少,能把经济治理顺当的不多。甚至可以说,诗才越高,治理经济水平越低。如李煜、毛泽东。温总理只是背诵,不是自己作诗。经济治理得一塌糊涂,靠背诗安慰人心,行吗?!

Read more

经济危机与单一话语,生拉硬扯的文章


“商品世界成了人类经验的全部现实,商品或品牌所象征的意义成了人类存在的证明,对商品及其符号意义的消费成了话语表达的主要或唯一途径。”这是消费社会学的“箴言” 。

这篇文章可谓“借机”宣传其“消费社会学”。消费社会之发展可能导致社会危机而非经济危机。

应该是当前的经济危机或者金融海啸,跟消费社会之形成没啥关系,特别跟中国没关系,我们是苦于民众不消费。

Read more

尊重传统,谨防诈财!


19世纪以降,西方世界里,科学战胜宗教成了支配性的理念;

20世纪以来,国人接过传来的“科学大旗”,扫荡了国人的传统理念;

新中国建立,除了“中医”因毛泽东硬保而留存,其余均被斥之为“迷信”。但是传统依然顽固,从放鞭炮到庙堂重兴,不一而足。

我们现在要问的该是:什么叫科学?科学能解释的事物非常有限,尤其在人类的精神领域。依哈耶克的说法,随着科学进步,人类的无知领域是在扩大而非缩小。借科学不科学之名,废除这个、那个,强调科学与迷信的划界,无非是统治集团依自己偏好而定,说穿了依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而定。

建筑选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