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开平

法学博士,研究人员

专家专访:前低后高中国经济今年将否极泰来


王庆说:“在财政政策方面,我们预计09年一般政府(包括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基本财政赤字将会达到大约1万亿元人民币(或GDP的大约3%),其中可能包括三部分:中央政府的经常性预算赤字,由中央政府发行的特别建设公债,以及中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发行的特别公债。

    在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通货紧缩的高风险,我们预计09年基准利率将再次大幅降低108-135个基点。利率可能会对称下调,而且由于必须防止通货紧缩预期的确立,降息很可能集中在2009年上半年实行。此外,利率也将会进一步放宽。

    我们认为...

Read more

穆迪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测很外行


穆迪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信用状况未来可能恶化。除了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增大、盈利预期下滑以外,本地组建的外资银行子公司,未来几个月可能面临流动性紧张问题”

穆迪公司这项预测很外行。中国银行业长期看面临普遍竞争的压力;但是短期看,它仍然是政府的宠儿,还指着它为中央政府的4万亿;地方政府的40万亿项目服务呢?

当然,我不是说今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一定比去年高,而是说穆迪低估了短期内的垄断因素,和政府将深度利用银行业刺激经济的能力。

Read more

福布斯富豪榜中的金融大腕


当代世界金融业是诞生富豪福地,正如中国房地产业是诞生中国富豪的福地一样。

人们容易从道德上谴责金融富豪、房地产富豪,但是从社会学观点看,(正如赫希曼所说)追求财富本身,即使是一种恶,比之追求权力,追求性,追求荣誉,对社会危害属于比较小的一种恶。

我们还应该把财富的私人所有与社会化利用结合起来考虑。巴菲特是其个人百亿财富所有者,但是那以股权形式存在的财富,同时也构成企业资财。企业,是千百万就业者赖以维持生计的第二家园。而巴菲特以其持股而监督着企业管理层的经营效率。比之咱们的国有企业靠国资委来监管,我相信大多数人同意:巴菲特的监管更有效率。或者,反过来说,世人400年来,还没有找到比私人...

Read more

国务院出手摆平煤电之争折中方案望出台


撇开价格因素,体制改革因素,由国务院出面摆平争议数年的“煤电之争”,只能是短期行政措施。

长期还要靠理顺电网、电厂和煤矿三者的价格协调机制。

很显然,目前用电量低迷的情况下,大幅增加电价,对用电企业有点雪上加霜;煤价,由于关闭整顿问题煤矿,短期供应不会大增,长期供应大增将伴随成本的大增,调下来不容易,如果考虑到地方利益平衡,更是难以下调。

当然,长期煤价的不确定因素还牵扯到油价以及“核能发电规模”。

Read more

天然气价改定调:与国际接轨


中国城市化步伐在加速,天然气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越来越难填补,涨价压力与日俱增。这消息由厂商喊出,意义明确,价格含混。所谓与国际接轨,也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比如俄国卖给欧洲的天然气如何定价,价格水平如何。经查,今年1月,俄罗斯称其供应欧洲的天然气,每1000立方米280美元(折合人民币1.92元人民币/1立方米)。如此算来,恐怕国内天然气价格有20-30%的涨价幅度。当然政府会慢慢涨,不会一步到位。

Read more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声明全文:8项共识 缺乏创意


自去年8国首脑在美国会晤,快半年了;此番20国财长、央行行长声明,似乎是给即将召开的又一次峰会定议题。但是,他们没有针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提出任何明确的主张,只是想继续在现存的无力支持全球经济体系运转的IMF,世界银行集团框架内,修修补补。由此也可以推断:

第一,即将召开20国峰会难以有所作为;

第二,有意义的应对方案,看来只能先从区域合作、利害关系密切的国家抱团起步;

第三,美国经济立足未稳,即使企稳,也独木难支,这跟1944年的局势不同。

拿不出大方案,是因为美国、欧盟和亚洲,内忧之虑压过外患之防。这一点短期内不会改变。

Read more

日本沉没?


全球金融海啸之下,重新分析日本经济问题,有助于我们反省自身的经济体制。

无论如何,在这个绵延一个半世纪的“西风东渐”,日本学得最认真,先是脱亚入欧,继之脱欧入美。

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病”,愈来愈像20世纪之初的“英国病”:驾驭世界,超过其能力;回归内需,国内经济体没有那么大的回旋余地。至于出口受阻、金融烂账、政治纷争尚属其次!

问题是,日本之没落,并非我们自傲的根据。因为从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看,我们也才只是徘徊在国家现代化的门槛,我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所酿成的“社会病”怕是下...

Read more

冯骥才:不能工具性地对待知识分子


冯氏以参事身份说这话,没啥不妥。但是他要求国家像发展GDP那样制定清晰的文化战略,不可取,不现实。

对待传统文化,政府恐怕应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近些年来政府支持的文化项目,实际上以“假大空”居多,地方政府更热衷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至于有些庙宇成为某些地方国资委投资的敛财项目。

对待传统文化,政府需要做的恐怕是保持某种程度的尊重,这也是开创价值多元的应有立场。还要重树“郭鲁茅,巴老曹”,等于回归扼杀文化多元的老路。

Read more

孙中山:借钱革命被称作“孙大炮”[组图]


大总统让给袁世凯,不是孙中山犯傻,而是满清失位,国家需要秩序,维持秩序,需要认同,军队,钱财。

孙氏的革命思想当时并未深入底层国民,以至于当时春节的对联写道:“国犹是也,民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革命需要军队,孙中山于大敌当前裁军,不是他不知军队重要,而是养不起。

孙中山一生漂泊,四处化缘,弄点钱不容易。袁世凯也只给他一个“铁路总公司”的牌子。

孙氏给后人留下的是锲而不舍的追求,中国宪政的思想。

Read more

大陆学者专著《中国近代史》在台湾出版


此书内容涵盖“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至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历史。内容涉及五次对外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以及太平天国、义和团等重大历史事件。全书以“告别帝制”为支撑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着墨尤多,对洪秀全、慈禧太后、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等重要历史人物亦有简洁而深刻的评述。”

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理清历史是寻求共识的支点之一。两岸都尊孙中山为“国父”,算是共同点;1937年,深为蒋介石赏识、重用的蒋廷黻曾著有《中国近代史》,这百把页的小书,至今为两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