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茅于轼

茅于轼简介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家。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58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赶往大同机车厂劳动;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先后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给你所爱的人民以自由》、《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等。
助手段绍译手机:137 0738 8888

拿粮票买粮和拿钞票买粮,何者更安全?


拿粮票买粮和拿钞票买粮,何者更安全?

   茅于轼 

  粮食安全是老百姓的第一安全。五十年前我们经历过一场空前的大灾难,饿死了几千万人。五十年后的今天大家又讨论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过拿粮票买粮的日子(事实上除了粮票也还要钞票),现在大家都拿钞票买粮。拿钞票买粮安全不安全?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谁去想过。我们拿钞票不但可以买粮,还可以买几乎一切东西,从家电到鞋帽,从文具到家具,更可以买其他吃的东西,可说没有什么不能拿钱买的东西。拿日常生活来看,只要超市开门,农贸市场不被驱赶,身上有钱,不怕买不着粮食。

  拿粮票买粮食可...

Read more

人权观念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


 

 

 

人权观念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根据我很有限的历史知识,我估计过去五千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两千五百亿人口(此数是根据几个假定条件估算出来的)中,绝大部分都生活得很不幸。他们一辈子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填饱肚子。从出生开始,就在饥饿中挣扎。大部分活不到壮年就死了。所以一直到公元182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26岁。就算勉强有得吃了,又往往碰到兵荒马乱,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灾荒和病疫经常会发生。到十九世纪为止的人类,始终被...

Read more

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


     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

 

    如果有人问你:要不要保护耕地?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要”。如果再进一步问:为什么要保护耕地?你的答复可能是 “这是基本国策,不容许动摇”。再要问国策的根据何在?就会说,因为我国的耕地非常少,为了有足够的粮食,不保护不行。这些普遍关于耕地的认识,经过反复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固定思维。不假思索的习惯使我们偏离了正确的逻辑而不自知。基本国策上出问题会造成重大失误。

 

   ...

Read more

当前经济的十大热点问题和应急措施


   当前经济的十大热点问题和应急措施

   茅于轼 

  

  1.   肃清贪污腐化

  政府不廉洁,危及经济,危及政治,是当前最紧迫的大问题。虽然肃贪已经进行过七八年,可是仍在相持阶段,并未取得基本胜利,可见过去的方法不对头。缺少从制度上杜绝贪污机会及减少贪污动机的方法。例如提高有关公务人员的待遇,政府尽量从市场退出(自已不要做生意,也不干涉别人做生意),要更多依靠舆论的作用肃贪。

  2.   政府从市场退出,只管市场规则,遵重人民有在市场上选择的权利。

  对竞争性产品...

Read more

为什么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


为什么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

   茅于轼 

  2008年12月24日,天则所发布了“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的研究成果。有约二十名记者参会。今天各方面的报道已经出来了。同时我的邮箱里收到不少骂我的信。内容十分简单:“老不死”,“王八蛋”,“汉奸”,除了骂人没有任何话。我知道,这个研究成果得罪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可又讲不出道理,只好用骂的办法。当然,我不会计较骂人,更不会对骂。反右和文革时我听的骂多去了,比这个更难听的有的是。  

  对一种商品进行管制,对有...

Read more

茅于轼:只立不破的三十年改革


只立不破的三十年改革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欢迎光临段绍译理财网:www.duanshaoyi888.com)

 

大凡一个创新之举必定有破有立。到底应该先破后立还是先立后破,是有争议的。也有人认为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意思是破和立是同时发生的。这里强调的是破的重要性,通过破,把立完成了。“文革”被大家批评为只破不立,老的都破了,可新的没立起来,造成真空,导致混乱。“文革”的经验说明“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并不正确。那么“立字当头”,破能不能在其中?我发现改革三十年...

Read more

扩大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之六)


扩大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之六)

     ——民主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茅于轼
本文写于2003年

   

    民主化一定要慢慢来,它要花三四十年之久.但是这一点也是有争议的.有些性急的热心人恨不得一夜之内完成整个民主化过程.认为民主化和百姓的文化教育水平无关.认为慢慢来是共产党舍不得放权的拖延之计. 
    如果想快速实现民主,而老百姓准备不足,百姓们只能在领导的...

Read more

扩大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之五)


 

扩大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之五)

     ——宽容是政治改革全过程的根本要素   

 

茅于轼
本文写于2003年


    政治改革能不能成功,就看社会有没有宽容精神;社会能不能安定,也看社会有没有宽容精神.我们放弃了“月月斗,天天斗”的政策,换来了安定的25年.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宽容.否则的话,如果双方都有宽容精神,都能彼此尊重,6.4.就不会闹到这样的结局.提倡宽容要在各个方面做工作.首先在法律方面要做出标本.要强调教育,把刑罚当...

Read more

扩大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之四)


 

扩大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之三)

     ——扩大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茅于轼
本文写于2003年 

     

     共产党的领导是大家承认的,但是领导不等于包办或者垄断.国家的大事也要让党内外人士发表意见,参加讨论,甚至参与其事.现在党的宣传部门企图垄断国家事务,任何独立的意见都很难发表.凡是讨论人权,选举,贪污腐化,司法独立,6.4.或者等的文章或新闻都被认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