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初升

互联网

将财富和慈善扛在双肩


    他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之一,但他一生中都充满了梦想和对现实的不满足,他有使不完的干劲儿,最终收获了庞大的财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三次上榜《财富(福布斯)》全球首富前400位排名;但最重要的是,他在晚年还找到了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东西——人生目标,即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此,他便收获了自己人生中真正的幸福。在他看来,这正是财富的意义。

    肯尼斯·贝林,一位77岁的老人,和蔼可亲,友好的微笑,满脸皱纹,走路有些蹒跚;老人...

Read more

一个香港女人的华尔街激情


 


美籍华人毛区健丽(资料图片)

    自信,自强,展现新女性魅力;温柔,耐心,彰显女企业家风采。她曾向犹太人努力学习做生意的精髓,她曾在世界金融中心的高端企业运筹帷幄;她关注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她在中美两国之间穿梭并且乐此不疲。虽然从未在中国大陆生活,她却无比热爱这个国家。她就是美籍华人毛区健丽,一位来自华尔街的女企业家,她向我们讲述了在华投资的故事。

    2004年,金秋的阳光无私地照进北京饭店的大堂吧,一切都显得温暖而祥和。毛区健丽身着咖啡色职业套装,黑色短发,在摄影...

Read more

李登海: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


 

2004年2月20日,是中国种业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李登海研究员主持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之颁奖。这是紧凑型玉米推广以来获得的最高等级的科技奖励,也是对李登海30年来玉米育种工作的最大鼓励。

    2004年2月20日,是中国种业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李登海研究员主持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之颁奖。这是紧凑型玉米推广以来获得的最高等级的科技奖励,也是对李登海30年来玉米育种工作的最大鼓励。

    李登海研究员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全国人大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他在杂交玉米方面特别是在紧凑...

Read more

财富下的蛋


  这是一群出生于70年代后和80年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财产以超过国民平均收入的几百倍或几千倍的速度增长,父母财富积累带给他们最受用的结果就是得到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使得送孩子自费留学成了这样的家庭一个相对共同的目标,就像其中一位家长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这批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变得更加开阔。然而,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是什么?

  1950年代出生的那代人饱受各种苦难,其中的幸运儿乘改革之风,财富得以迅速扩充,与此同时,他们的子女正在成为第一代的独生子女,如果心理正常,做父母的自然不希望...

Read more

教育,倾斜的财富通道


2004年夏天,张勤在家乡的公务员考试中被录取,成为一名乡政府干部。经过四年用助学贷款维持的生活,张勤在人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考试中胜出,对此他很知足。他不是天才,并且乡村中学的教育条件有限,他不可能进入北大、清华。其实到了1999年,两所大学招收的5080名本科生中农村学生只有902 人,仅为17.8%,而这一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是70%。

  与张勤同村的年轻人大部分人没能进入大学,打工成为他们参与城市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群年轻人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风潮中成为廉价的劳动力。与这一风潮几乎同一时期的还有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风潮和城市化浪潮。但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却没有机会触...

Read more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教育


  “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在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大的制度、大的结构变动不断,商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面对这种大的环境变动的能力,抓住它所带来的机会,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避免各种诱惑和陷阱。”林毅夫说,他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领导着已经有了7年历史的北大国际MBA(BiMBA)项目。

  “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经济发展得好,它的大的环境必然是快速变动的。……一个企业家在他30年到40年的工作生涯里必须时刻面对这种大的格局变动。”林说,他认为虽然美国经济不断发展,但它近百年来一直是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制度环...

Read more

上海帮VS东北人


 老板可能觉得整天让我们这帮上海人混迹一处,时间长了难免会有近亲繁殖的危险,为避免我们变得越来越戆,故招聘了不少外地员工,其中以东北汉子为主。

  东北同事们毫不掩饰自己对新生活环境的好奇心,并不时拿他们本土的风俗习惯与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比如有个抚顺的小伙子曾问我,“怎么大上海离婚再婚的人会这么多啊?”

  当时我没听明白,事后才知道,按他们当地的习俗,一般头婚的结婚典礼都是在上午举办的,婚宴中午开席,但凡是属于第二次结婚的婚礼和宴席则不成文地规定一律放在晚上举行。而他...

Read more

Let’s go!“忘我下班”助你玩转职场


Let’s go!“忘我下班”助你玩转职场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你揉揉酸痛的眼睛,是不是立刻就收拾东西,箭步冲向写字楼电梯口?但是,在更多的日子,当夜幕降临,你的OFFICE是不是也随着路灯一起点亮?当别人在看电视、泡酒吧、与恋人窃窃私语的时候,你却在明亮如昼的格子间里埋头苦干,你不能享受水煮鱼的滑麻、龙虾煲粥的香绵、泰式阴功汤的酸辣,还有刺身的清冽。因为你要加班,你只能订一份平淡无味的盒饭在桌子边草草吃完,因为你要加班,你牺牲了跟朋友和家人团聚的小憩时刻,也很久没有听到鸟儿的啼鸣和嗅闻到芳草的清香。 当加班成了...

Read more

35岁,“职场老人”多无奈


  上海已“领先一步”跨入了老龄化社会,与此对应的却是职场对35岁以上“老人”的冷漠,尽管那些“老人”在白发沧桑的人看来还只是些年轻人。在残酷与机遇并存的职场,35岁赫然是年轻和衰老的分界,是所谓“吃香”和“失落”的分水岭。35岁究竟是什么样的年龄?难道对日新月异的职场而言,一过35岁真成了昨日黄花吗? 

    35岁一族:不能造假的年龄 

    一边是企业在无情地摇手:...

Read more

叶莺刘姝威……那些舞在资本之间的女人


刘姝威

    商“玫瑰”叶莺

    柯达全球副总裁、亚洲区总裁——美丽的“永不凋谢的玫瑰”叶莺,与中国达成12亿美元的“98协议”加速了柯达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从中国台湾到新加坡到美国再到中国内地,从记者到外交官再到500强企业的副总裁,人生的每出戏都在风口浪尖上。

    媒体评价:1992年她离开广州《羊城晚报》:满窗星辉。

&nb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