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钱颖一

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国际学术期刊《转轨经济学》共同编辑,国际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和国内学术期刊《经济学报》编委。此外,目前还担任亚太商学院联合会(AAPBS)会长、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理事会理事、世界经济学联合会(IEA)执行委员委员、哈佛商学院(HBS)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网讯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主席。

管理学走出商学院 管理与设计融合


   (在“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设计融合”活动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管理学走出商学院:管理与设计融合”活动。首先,我代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热情欢迎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师生们,特别是来自美术学院的师生们。
 
  管理学走出商学院,同大学中的其他专业相融合,并产生聚合力量,推动教育和研究的发展,是大学中的商学院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商学院的重要优势。传统上,大学中的商学...

Read more

中国教育扼杀创造力


  犹太人在全世界只有两千万人口,还没有上海市的人口多(如果加上流动人口的话)。而犹太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接近200人。中国13亿人口,至今只有8位华裔学者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而且他们的获奖工作都不是在中国本土完成的。犹太人不仅在科学上成就非凡,在创业上也非常突出。在美国NASDAQ上市的公司中,除了美国以外上市最多的国家,就是以色列。

  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两点相似:一是注重家庭,二是注重教育。我们中国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也很大。但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与同样重视教育的犹太人有所不同。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都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据说犹太学生回...

Read more

中国必须要有硬预算约束


  先说财政。十年前,中国的财政收入为1万多亿元,2011年会冲向10万亿元。财政收入成绩斐然在一定意义上是好事,但同时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

  其一,财政收入增长如此之高,政府却仍然是每年均有赤字。这说明承诺和支出的比收入的更多。其二,在财政收入增长这么高的情况下,仍然还有很多地方财政困难,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问题仍然还在加剧。其三,更关键的是,今后十年财政收入增速必然会放慢。如果政府继续以过去支出的方式做事的话,矛盾会更突出,会引发大的危机。

  再看货币。广义货币M2与GDP之比在2003年达到150%的高峰后,接下来的五年都在缓和下降,这本来是一种比较好的情况。但是,...

Read more

准确认知新形势下的中国和世界


  未来一二十年内面临的问题与此前非常不同,能否准确地认知新形势下的自身和世界,将决定我们能否做出正确的应对之策。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中国完成了经济发展上的两个飞跃:在前十几年,中国成功地摆脱了“贫困陷阱”;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中国又使得人均收入上升到了低中等的水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8000美元),从而站在了中等收入的“门槛”前。

  这些巨大成就,正是基于30多年前中国领导人对当时中国和世界形势的认知转变:那就是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是莺歌燕舞,而是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时的世界也不是剑拔弩张、“第三次...

Read more

建立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应该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这也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现在的问题,严格来说不是改革再起步,也不是顶层设计,而是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的认定,目前并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

  与上世纪90年代不同,那时候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个目标之下有很多具体改革。

  与80年代也不一样,那时候虽然没有那么明确的目标,但是方向是一致的,就是不能再搞计划经济,一定要向市场经济的方向走。

  现在的情况同70年代末有些相似,是要明确目标和方向,要解放思想。

  如果方向和目标不明确,就一定会影响到具体设计如何来做。

  ...

Read more

中国的投资是否太多


  “中国的投资太多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中国的固定资本投资率(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近年来已经超过了40%,这是一个世界记录。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率只有15%,印度不到30%,即使是日本和韩国也从未达到过40%。不少中外评论家由此推断中国投资太多。

  平均水平,资本与劳动力之比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中国的投资的潜在回报应该很高,大量投资并不太多。但另一方面,中国的投资回报受到其他因素制约,比如教育水平不高,技术较落后,制度不健全,它们限制潜在资本回报的实现,大量投资就会太多。

   因此,要回答中国的投资是否太多,需要认真收集数据并对数...

Read more

清华和哈佛差距在哪里


  什么是未来人才中的未来?理论上讲,作为学校来讲,学生毕业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是未来了。但是这个问题还是很深刻的一个问题。因为确实牵扯到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很不一样,中间有很多的需要权衡。我的第一个回答是,确实取决于学校教学项目和课程,他们不一样。越是优秀的大学,特别是顶尖的大学,他们会更在乎长远,一生,学生的将来的作为。其他的学校更把权重放在是不是能够就业,这是第一个不一样。

  第二个不一样,教学项目也不一样。清华经管学院和哈佛、MIT不太一样的。我们既有本科生的学生他们22岁毕业,所以未来对他们来讲是一个概念。我们也有MBA的同学,他们可能30岁毕业,我们EMBA的同学...

Read more

真品牌源于信任


  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制造大国。但至今为止,中国还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在2011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有69家公司(其中港台地区11家)名列其中。而在2010年世界品牌500强排名中,只有17个中国品牌名列其中,属于制造业的仅有5个,而且没有一个进入前100名。在2010年世界最具价值的品牌100强排名中,中国也没有一个品牌入选。

  中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品牌,除了青岛啤酒外,海尔、联想、华为名列前茅。比中国经济规模小得多的韩国有世界着名品牌三星、现代、LG等。日本在七十年代就有了索尼、东芝、松下、丰田、日产、本田等着名品牌。显然,中国的制造能力与...

Read more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都是从正确的认知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就是基于30年前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当时的中国、对世界有了不同于过去的,而且是正确的认知。那就是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是莺歌燕舞,而是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时的世界局势也不是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是有了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认知,我们才将经济发展确定为工作重点,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也才有了后面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完成了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在前十几年成功摆脱贫困陷井;第二个飞跃是在第一个飞跃的基础上,在后面十几年中,使得人均收入上升到按购买力评...

Read more

中国开放带来出口大增长


  每次读转型报告的时候,我就不免联想到中国。因为毕竟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与东欧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很相似。我总疑惑为什么中国和东欧前苏联的转型不一样。比如,这个报告中提出“更安全地增长”(safer grow)、“更强有力地增长”(stronger grow)。中国从来没有这种说法,中国提倡的是“高质量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增长”。

  报告提出“更安全地增长”是为了防止增长太脆弱、起伏太大,但中国的增长似乎很安全;报告提出“更强有力的增长”...

Read more